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2007-05-31

4月24日,在《中国民航报》看了徐业刚记者的《“铁老大”再次提速,民航如何应对?》(以下简称《“铁老大”》)一文,心中颇有一番感触,不吐不快。作为一个民航人,笔者深深地感到近年来民航业发展的迅速,以太原机场为例,从原来的一天三、四十架次的航班到如今的上百架次,区域飞行更是猛增到数百架次,高密度增长的航班流量说明我国人民的经济生活水准已经大跨步地前进。在大环境的变化下,我们发现“铁老大”的改革步伐迈得很快,给民航业带来的竞争压力也日趋扩大,如何应对这种压力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民航业内人士达成共识的是面对“铁老大”的竞争,主要还是从服务上提升自己的竞争含量,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何才能提高我们的服务水准?正如《“铁老大”》一文所言,“关键要在提高航班正点率和服务品质上下工夫”,那么如何在这两方面应对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情况,也谈一些感受和看法。


 


一、             如何保障航班正点率的提高


 


曾经,我们知道火车的晚点不比如今的民航少,要知道火车受天气等因素影响的程度很小,这种晚点显然更多的是可以避免的。那么民航的航班正点率是不是也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提升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笔者认为,在提升航班正点率方面应该着手解决下面三个问题。


 


1、  雷雨等复杂天气的应对策略


因为天气原因造成航班晚点的情况比比皆是,这也是各航空公司最头疼的一个问题,毕竟飞机在复杂天气下要确保安全是不能冒然飞行的。事实上,多数乘客并不清楚恶劣天气对航空器的影响究竟有多大,而且,当因为天气原因造成航班延误之后,有关部门不能及时解决乘客的疑问,这就涉及到一个协调问题,究竟谁来给乘客“答疑解惑”?乘客常常听到的是,“天气不好”,“我们也不知道还要等多长时间”等答复。如果能有一些专门的人士负责给乘客讲解天气原因对航空器的影响在哪里,同时协调妥善安置乘客,那么大家也会平静许多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继续加大气象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技能提高,如果技术人员能把有效的天气形势和演变及时地提供给航空公司等相关部门,那么对复杂天气的把握也就更轻车熟路一些,为航空公司争取时间也显得更容易一些。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


 


2、  管制流量控制的应对策略


因为管制流量控制在近年来出现的航班不正点次数也比较多,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流量控制的呢?其中有几点值得关注。其一、天气原因,雷暴、大雾、能见度低等问题;其二、空域的结构性问题亟待完善和提高;其三、日益增长的航空器密度问题。近年来的航班流量急速膨胀,管制压力越来越大,虽然现在雷达管制和大区运行之后,对缓解空域指挥的压力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日益增长的航班流量还是不断地给我们的管制指挥增加难度。以太原地区为例,实行雷达管制之后,高空区域指挥也部分移交给北京区域指挥,但航班密度的增加,对管制部门来说是时刻都高度紧张着。目前的管制信息化进程越来越快,人员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高度的责任心一直是管制员的职业准则。在流量控制出现之后,我们的机组应该耐心地给乘客解释。而对管制信息化的建设应该持续加强,因为管制部门提高的分分秒秒都可以给航班正点率带来不小的改变。


 


3、  航空公司的调控应对策略


航班延误还有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是航空公司的运力问题,各航空公司调控运力能力不尽相同。有的航空公司应对能力强,有的航空公司可能就差强人意了。出现这种情况,航空公司在调配不力或者很难调配的情况下,应该及时和乘客达成理解和共识,这样会让乘客对航空公司的品质和声誉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堤内损失堤外补,只要品牌打出去了,乘客下次自然还会选择有信誉的航空公司的。时间就是效益,无论是对航空公司还是对乘客都是这样,因此能在第一时间解决的问题一定不要拖沓,否则失去的远比得到的多得多。


 


二、             如何提升整体服务意识


 


整体服务意识应该涉及到航空公司、机场单位、空管部门以及一些相关的协作部门。众所周知,各地的经济建设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无论是城市交通还是基础设施都在突飞猛进地改变着,在这种情况下,整体服务意识的提高,对和“铁老大”以及公路的竞争中都是大有裨益的。


 


1、  航空公司服务提升是根本


可以说,服务就是航空公司的一张“脸”,只有这张“脸”洋溢出笑容来才能带动整个行业的朝气,因此,航空公司的服务意识不仅仅是培养几个精品航线和品牌乘务组那么简单。或许培养个别的先进是容易的,但往往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没有培养全员精品的气势就很难在乘客中塑造一个卓越企业的典范。这种服务不仅仅是体现在乘务组和航线上,应该有更大的外延。


 


2、  机场协作单位的配合很关键


值得肯定的是,目前各航空公司在争夺市场的时候,给出的优惠条件越来越多,折扣打得也是“触目惊心”,这对乘客都很有诱惑性,而且民航在旅行时间上一直具有优势,但随着铁路的提速,民航的时间优势正在淡化,在价格上又不可能完全拼过铁路;因此,如果没有良好的服务配合,短途乘客的流失将在所难免。现在各航空公司都在开通电子客票,在机场也开设有自助值机柜台,但这个宣传力度还不够,应用程度还需要不断加强。在自助化程度相对较低的机场,就更需要机场协作单位的努力,比如值机、安检的工作效益,以及在航班延误之后的各方协调。如何才能提高乘客的满意意识?只有全心全意地为乘客着想,乘客自然会满意的。在面对短途乘客时,服务往往是决定乘客选择民航和铁路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软条件。


 


3、航空公司的差异化营销促发展


       《“铁老大”》一文谈到目前有很多航空公司已经推出机票+酒店、机票+旅游等延伸性服务产品,这是非常不错的一种营销方式。由于乘客群体的不同,需求也会分散,如何细分市场,把握一部分人的需要,夯实延伸产品的包容群体,对航空公司的差异化竞争是非常有利的。国航筹建的京沪快速空中巴士也是寻求差异化竞争的一步有力举措,民航在和铁路竞争中,这种差异化营销是非常关键的一种手段,但目前相似的产品还不多。

2007-05-24

奥运会能激发WiFi WiMAX多大能量?

                                                        文  小刀马


 


      [出处:天极CB] 众所周知,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之后,奥运会就成为一个全方面刺激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盛会。一个个国家都从奥运大餐中饕餮出了味道,也知道奥运会意味着什么?当然,当世界经济一体化衔接越来越重要的今天,奥运会也不仅仅成为举办国一方独享的一次经济会餐,越来越多的全球企业都在充分演绎着自己的奥运战略。北京奥运会日益临近,觑觎北京奥运大餐的企业也是不计其数。其中最值得我们关注的还是通讯业的发展,目前中国的3G还没有正式出台,而政府部门已经承诺北京奥运会期间3G是必然上马的。除此之外,我们还关注到另一个3G的直接竞争者,或者说是有益补充者WiMAX的发展也越来越引人注目。


 


奥运会能否加速WiFi、WiMAX晋升主流地位?


 


众所周知,在3G为奥运服务的大背景下,WiFi、WiMAX正低调的悄然突围,无论是中国移动、网通、联通等基础运营商开始规模网络建设,一些掌握着频率资源的二线运营商也开始行动起来了。作为宽带接入无线化解决方案的WiMAX自问世以来就受到了相关组织和机构的大力关注,WiMAX可以以固定、游牧、便携和移动等多种方式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2006年全球在该领域的投资额已达到5.84亿美金。其中基于802.16e的移动WiMAX由于在提供移动性的解决方案之外对固定和便携式的场景有了更好的支持,也将在2007年成为WiMAX主要发展方向。


 


       有人预言,北京2008奥运会将成为其大展身手的一个最好的舞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对互联网化日益接受,奥运会也会越来越网络化,无论是传输设备、现场监控等,都离不开对宽带的应用。于是,有机构预测,北京2008奥运会将成为WiMAX宽带无线技术在中国的引爆器。事实是不是如此呢?或者会不会如愿呢?我们知道,固定WiMAX的发展在近年来一直处于测试当中,但是大面积的商用还不明显。而移动WiMAX的发展一直游走在政策的边缘,毕竟相对于3G而言,移动WiMAX的发展牵扯的方方面面更多。


 


       在政策不明朗的情况下,移动WiMAX的发展还有很多的未知数在其中。值得我们关注的一点是,如今在我们的比邻韩国已经开始了移动WiMAX的应用。众所周知,韩国的3G已经运营了些许日子了,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可以说在整个全球的3G运营中,韩国和日本都是属于位列前冒的。如今,韩国的移动WiMAX也登堂入室,对我们来说难道没有丝毫的借鉴意义?


 


       当然不是。我们有一句古话叫做,前车之鉴,后来之师。既然有这么好的一个参照物,我们为什么不吸取经验呢?韩国的移动WiMAX服务由运营商KT公司推出,在韩国,这项服务的品牌名为WiBro,基于韩国开发的技术,目前已经成为IEEE 802.16e移动WiMAX标准中的一部分。得标准者得天下,在这方面我们已经走了许多的弯路,也受到了很多的困苦和折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值得警戒的地方。韩国WiBro于今年4月开始试商用,在此之前,WiBro在去年9月间APEC会议上进行了试用,结果令人非常满意,这也加速了WiBro正式商用的步伐。据KT公司介绍,到目前为止,在韩国首都首尔附近,包括京畿道的网络都已经建好,先期大约有150个基站开始提供服务,到年底将增加到700到1000个基站;支持WiBro业务的PCMCIA卡和PDA终端也开始发售。KT称,在以时速120公里的速度移动时,WiBro的网络速度依然可以达到1M bps。这样的速度还是非常可观的。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KT在韩国是一家固网运营商,部署WiBro将使其一举进入移动市场。对国内的固网运营商来说,这是不是一个机会?对奥运会这种集中式的体育盛事来说,移动WiMAX的机会其实还是很大的。无线宽带技术,对奥运会这种赛事来说,意义非凡。简单地举一个例子,目前北京的交通智能系统都是通过光缆实现的,但如果采用WiMAX,路口就不必埋设光纤,可节约大量成本。另外,以前北京网通为交管局提供技术是CDPD,数据传输量支持到十几K,只能进行一些简单流量监控,但如果采用WiMAX,可以以较低成本进行录像和道路监控,为实现智能交通加大助推力度。


 


我们再回顾一下历届奥运会的新应用和新技术(如下表)就不难发现,奥运会已经成为展现网络通讯技术应用的最好舞台。在这样的背景下,WiFi、WiMAX的北京奥运之旅被广泛关注和看好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尤其是中移动的积极参与,就更为宽带奥运、移动奥运奠定了基础。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


首次采用了SDH技术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


开始采用互联网技术


2000年悉尼奥运会


移动通信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


第一次启用3G网络和C4I安全系统


2006年冬奥会


首次提供了WLAN服务


2008年北京奥运会


宽带奥运,移动奥运


 


制造商和运营商对WiMAX的态度如何?


 


       无论是WiFi还是WiMAX的发展都牵动了很多设备制造商的关注,相对于移动运营商来说,他们更关注WiFi、WiMAX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讲,正是因为他们的推动,才使移动运营商乃至固网运营商对WiFi、WiMAX情有独衷。尤其是WiMAX的发展,运营商的参与热情和制造商的积极应对才是促成其技术发展的最好桥梁,在这方面无数的先例已经印证了这一点。不久前,北电首席技术官John J.Roese在清华大学演讲时表示,希望北电能为北京奥运会提供WiMax设备。John J.Roese透露,北电今年下半年将在俄罗斯、美国、希腊铺设WiMax商用网,而且在台湾地区与中华电信合作进行WiMax测试,这些由北电提供设备的网络全部基于802.16E标准。4月29日,中国移动宣布,将构建历史上首个WLAN/WIMAX奥运无线接入网络,作为3G的有效补充,全程提供无线接入服务。据悉,北京奥组委已经正式授权中国移动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供WLAN和WIMAX服务。另外,中国移动还将首次构建超大规模奥运城市移动应急联动通信网,将交通、安保监控、医疗保障等网络有机结合起来。


 


      事实上,在中国3G牌照未明的情况下,中国四大电信运营商都在对WiMAX进行积极测试。联通正在广东、上海、大连等地测试WiMAX网络,WiMAX设备由国内外多家电信设备商提供。据悉,广东网通已经与两家设备商签订了WiMAX(802.16d)设备购货合同,如果该合同全面落实,其总金额将达人民币2.8亿元。而中国电信正在北方九省一市展开测试工作。同时,WiMAX国家标准也在加紧制定中。很显然,运营商对WiMAX的重视程度是空前的,事实上,不仅仅是固网运营商,即使是移动运营商对WiMAX也是垂青有加,这就为WiMAX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对WiMAX来说,这是非常值得欣喜的。虽然一度时间,WiMAX的“身份”遭到了质疑,事实上,即使现在,WiMAX还有政策方面可能出现的“壁垒”,但无论如何,我们已经看到了WiMAX的发展在国内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虽然运营商一直保持着相对的低调,但是WiMAX布置的渐渐浮出水面也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令人尴尬的是,此前一度有消息称,在北京奥运会期间,面对无线宽带来说将是国产的McWiLL方案独占鳌头,但现在看来不仅仅是如此。随着中移动对WiMAX的部署,我们已经看到McWiLL想独吞北京奥运会的机会正在逐步丧失。McWiLL是中国信威公司研发的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目前,该项技术已在广州和青岛等城市进行了视频、语音和数据通信的现场测试。但显然中移动更垂青于WiMAX技术,否则如果McWiLL方案得到了最大的认可,就不会给WiMAX带来机会。当然,运营商对WiMAX的部署也可能是未雨绸缪,毕竟WiMAX被认为是将来取代3G的一个发展方向,虽然目前还很难说WiMAX是不是会成为4G的代名词,但WiMAX的技术趋势已经引起了运营商的足够重视。对北京奥运会来说,WiMAX的发展机会必然很大,能量的引爆也正处在爆发前的蓄势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