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world专稿]:近日,美国第三大PC厂商Gateway表示即将进军中国PC市场,加上美国的前两大PC厂商惠普和戴尔公司,美国前三大PC厂商都将在中国市场聚首,显然中国市场的增长潜力已经得到了这些厂商的认可,事实上,惠普和戴尔都在中国市场得到了不错的增长机会,可以说,中国市场给他们的经营带来了不菲的收益。
据国外媒体报道,Gateway表示,作为拓展国际市场的一部分,Gateway已正式进军中国PC市场。Gateway还称,已经与中国最大的电子产品经销商神州数码进行了接触。除了中国市场, Gateway还在英国、法国、日本、墨西哥和加拿大销售其产品。截至今年5月,Gateway海外产品销售额占公司零售额的9.5%。Gateway CEO爱德华·科尔曼曾表示:“国际市场将为公司的业务增长提供一个契机。”据悉,Gateway在中国市场出售的PC机基本与美国市场上的产品相一致。当然,会有一些特定的变化,如中文键盘等。
笔者感兴趣的是,为什么美国的PC厂商都在觑觎中国市场,而且以惠普和戴尔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来看,都获得了非常不错的发展机会,虽然中国市场乃至亚太市场一直联想的大本营,也是其他PC厂商无法撼动的一个根基,但是联想并没有占据了绝对的市场机会,给其他厂商还是留下了发展的余地,其实除了惠普和戴尔之外,包括宏基等企业在国内市场都获得了一定的机会。如今,Gateway也看到了甜头,想进来分一杯羹。
一方面,说明我们的市场异常庞大,增长的潜力还是非常大的,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市场包容度要好于美国等美洲市场。众所周知,联想在收购了IBM PC之后,在美洲的发展可以说是异常艰苦。今年5月底,联想首次宣布,在经历了近两年的困苦之后,联想终于实现了全年盈利1.6亿美元,这是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后最好的业绩。据联想公布的截至2007年3 月31日第四季度及2006年全年业绩显示,第四季度联想个人电脑全球销量增长逾17%,季内集团获得包括重组费用在内的除税前溢利6,600万美元,毛利率更是达15.2%,并在全球各大区实现全面盈利。2006财年联想集团总营业额达146 亿美元,增长10%,盈利1.61亿美元。毛利率较同期也有了明显提升。
联想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元庆表示,“本集团在过去的一个财年和第四季度全面取得良好表现。我们的业绩表现证明联想不但已稳定全球业务,而且我们重点发展交易型业务及新兴市场的策略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联想的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业务以及所有营运地域,无论是在市场份额、营业额和盈利方面都获得了稳健的增长,同时,美洲区的业务也扭亏为盈。”这是我们第一次看到联想在美洲区也实现盈利,在美国,联想的发展遭受了很多的困难,一方面是政治方面的,另一方面是竞争对手耍的猫腻。我们感叹的是,为什么在我们的市场就那么“公平”?为什么我们对那些国际PC巨头就那么的信赖和接纳?看看联想在美国市场的遭遇,我们真的应该感到愤懑。
当然,我们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开放的政策决定了我们市场的包容度是非常良好的,这也是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愿意到中国市场耕耘的原因之一。虽然,对我们自己的本土企业而言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环境,但是,因为是和国际一流企业的竞争,那么也容易使他们早日成长。
联想的跨国收购和成为全球第三大PC厂商无疑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如今的联想已经实现了全面的盈利,但我们也看到,一个季度的全面盈利并不能说明问题,联想更需要稳定的运营表现。联想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阿梅里奥表示,“我们已显著加强了集团的业务表现,目前我们必须凭借这强劲的势头,在市场上提供最优秀的个人电脑,以争取较行业更快速的增长和更好的盈利能力。”事实上,联想的发展还有很多的路要走,尤其是在美洲市场,毕竟一个季度的盈利还不能说明什么,联想更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更大的进展,面对以惠普、戴尔、Gateway为首的本体企业的反扑,以及政治方面不可确定的因素,持续和稳定更是联想需要向投资者证实的。在这方面,我们相信联想有这个能力。
[PCWORLD专稿]对于盛大来说,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游戏平台是非常明智的一步棋,也是陈天桥的高明之处,当免费模式已经获得空前的成功之后,当华尔街已经完全认可盛大的免费模式之后,借助网络游戏的二度风靡,将为盛大开辟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尤其是随着盛大的触角向海外延伸的时候,我们看到国内顶级的网络游戏商已经按耐不住自己蠢蠢欲动的扩张之路了,而走出去对盛大来说无疑也是非常聪明的一个做法。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道理很简单,中国市场虽然庞大,但是竞争对手也很多,盛大已经是其中的楚翘,发展空间虽然依旧广阔,但如果能拓展到更深的领域无疑可以加大盛大这个NASDAQ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可以向外宣传中国的游戏运营商同样是十分优秀的。更何况盛大已经拥有了这个能力,向海外发展,迈出自己坚定的步伐,对盛大,乃至对中国网络游戏运营商来说都不啻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如今,盛大的游戏底蕴已经相当深厚,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依靠简单地代理而生存的盛大了。它的创新能力和新游戏的经营步伐也是相当惊人的。最近,依托北京奥运会的东风,盛大也打起了奥运牌,一款乒乓游戏横空出世。据悉,盛大与韩国网络游戏开发商Actoz签订独家代理协议,将在中国大陆推出由Actoz研发的在线乒乓游戏《X-Up》。而在前不久,盛大刚刚接手一款3D竞技类赛跑游戏《超级跑跑》。加上近日开始公测的自主研发网游《功夫小子》等。盛大的体育牌已经全面铺开。
对于盛大涉足体育游戏领域,陈天桥是这样表示的,“我们还将签署多款大型休闲体育类游戏,加上我们内部正在开发的此类游戏,体育类游戏的数量超过我们任何一个竞争对手,这些内容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赋予的机会作了充分的准备。”众所周知,盛大拥有国内最大的网络游戏用户群体和互动娱乐平台,无论挖掘老用户价值的IGA战略还是吸引新用户价值的家庭战略,都能很好地把握住奥运会给与的商机,因此,盛大打出奥运牌一点儿也不足为怪。
盛大的海外游戏扩张的启动选择亚洲作为自己的首发站显然寓意深刻,毕竟亚洲市场和中国市场还是有一定的类比性的,亚洲人对网络游戏的喜好程度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这里和欧美市场略有不同,在国内运营的一些模式也可以很好地借鉴过去。这恐怕也是盛大选择在亚洲推广自己网络游戏的原因之一吧。
据悉,盛大已经分别就《传奇世界》、《疯狂赛车》两款游戏在越南的运营权和《梦幻国度》、《疯狂赛车》两款游戏在中国香港、澳门地区的运营权与当地网络游戏运营商签订了合作协议。根据盛大与越南网游运营商VTC Intecom签订的协议,VTC Intecom获得了《传奇世界》和《疯狂赛车》两款游戏在越南地区的独家运营权,合同为期三年。《传奇世界》计划于7月份在越南开始内测。而香港本地运营商CSOFT则获得了《梦幻国度》和《疯狂赛车》两款游戏在中国香港和澳门地区的独家运营权。根据CSOFT的计划,这两款游戏都将于今年6月下旬开始内测。
而《传奇世界》、《梦幻国度》和《疯狂赛车》都是盛大自主研发并在国内已经取得较高人气的游戏。陈天桥表示,盛大把自主研发的网络游戏产品推向海外市场并与VTC Intecom和CSOFT的合作是盛大海外战略的第一步。如果在越南和中国香港、澳门,盛大可以获得成功的话,那么对盛大运营模式的延伸也是大有裨益的,毕竟这种尝试可以丰富自己的运营方式,也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自己的游戏王国梦想。韩国的一些游戏商就是这样走向成熟的,在这方面,我们国内游戏商的海外之路,应该更有前景可以期待,因为我们的市场更庞大,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运营经验,而这些经验的共享将有助于帮助自己的合作伙伴迅速占领市场,在这方面盛大的经验是一个无穷的宝藏。
中移动回归实质大于形式
文 小刀马
[通信世界专稿]人们对中移动何时能够回归国内资本市场一直关注有加,至于中移动以什么方式回归其实并不重要,关键的是要回来,要给国内投资人一个享受中移动高速成长的投资机会。日前,国内有媒体报道称,“中国移动最早于7月启动回归A股程序,目前已进入倒计时阶段,只待证监会最终审核批准最后的时间。”虽然消息面不知道是否是空穴来风,但俗话说的好,无风不起浪,中移动回归国内A股市场的时间表应该是越来越临近了。
之前,中移动曾经计划以CDR中国预托凭证方式或者直接A股IPO两种可能回归,如今消息面显示,中国移动已基本放弃以CDR的方式,将以大股东减持存量发行的IPO形式回归A股。事实上,对于中移动以何种方式回归,对我们来说并不是最主要的,我们关心的还是中移动回归的时间表,以及中移动成长的速度是不是可以给国内投资人带来机会?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吕廷杰认为,中国移动大股东中国移动集团减持存量股权募集所得资金,将被大部分用于建设其3G的TD-SCDMA网络。也就是说,将来中移动在国内市场上市之后,募集的资金将用来建设TD-SCDMA项目。
我们知道,目前TD的建设有关部门计划让中移动一肩挑,虽然中移动确实对WCDMA更感兴趣,但是因为承建TD的意义非凡,TD的成功已经成为一个不容质疑的项目,在北京奥运来临之前,TD的建设是目前国内3G的唯一一个在大张旗鼓运作的3G项目,其他的两个标准在北京奥运之时是不是可以得到运营目前来看希望渺茫。
既然对TD给予这么大的期望,那么中移动的回归势必也会加快速度,虽然中移动目前的现金储备并不低,也就是说在TD的基金链上中移动即使不发行A股也不会有捉襟见肘的境况,但是对于TD的建设来说,有更多的题材和基本面的储备,显然要更好一些。这对TD在国内的启动也是大有裨益的。
而且,可以预计的是,以中移动的高速成长,必然会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在国内A股上市,投资人对中移动的关注度将远比目前国内的一些大市值股票更有诱惑性。从去年4月,中移动开始启动TD网络的测试,预计今年10月可以正式开始运营,TD是不是可以如期开通,中移动的努力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来,中移动的高速成长已经成为一个奇迹。而贡献其增长的源泉正是国内的庞大用户,但是如今国内的用户却无法享受到中移动高速成长的投资乐趣,这多少是让人难以理解的。在2007年年度全球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中国移动名列第5位,成为前5名中唯一一家总部不在美国的公司。
目前,中移动市值约为1850亿美元,这个规模在全球电信行业中仅次于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截至3月底,中国移动共有3.161亿用户,是目前为止按用户数量计全球最大的无线运营商。显然,这都是国内的用户为中移动做的贡献,回归A股,也是中移动回报自己用户的最大的一个实质行动。
用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的话说,中移动回归A股市场,一是希望内地投资者能够得到投资中移动的机会,一起分享中国移动发展带来的成果;二是希望中国移动用户同时也能成为中移动的股东。回报自己的用户,中移动不会忘本,也不应该忘本。
[谢绝转载,欢迎约稿]
苹果iPhone销量千万值得质疑吗?
文 小刀马
[通信世界专稿]:随着苹果iPhone上市的越来越临近,人们的期待感也越来越强烈,不过有分析家对苹果公司计划在2008年底前销售iPhone1000万部的计划表示了质疑,而且还有分析师表示,由于苹果iPhone手机太复杂,返修率预计将达到20%。得出这个结论的理由是因为iPhone手机的触摸屏键盘、颇耗电量的处理器,以及豪华的新应用,都使得iPhone比iPod播放器要复杂得多。因为复杂,所以潜在的问题就比较多?这样的揣测毕竟有失偏颇,在我们还没有见到iPhone的情况下,任何的臆断对苹果公司都是不公平的。
事实上,对苹果iPhone的销量,市场的预期普遍还是比较高,有调查显示,目前还没有任何一款手机像iPhone这样让人们期待。调查认为iPhone的潜在用户异常庞大,涵盖的年龄段也非常广泛,人们的兴趣都不低,如果iPhone有一个好的销量的话,那一点儿也不足为怪。据美联社报道,尽管多数手机用户不一定需要一部BlackBerry或其它智能手机,因为他们不是从商人员或并不需要额外的功能,但iPhone似乎吸引了各个年龄阶段的人和不同的市场领域。据解决方案研究集团发布的数据,明确表示想买一部499美元的iPhone的人群中,男性占72%,女性占28%。这部分人的平均年龄为31岁。显然,这就是苹果公司的魅力。
其实,即使苹果iPhone没有达到预期的千万销量,对其构建自己的多元化产品体系也是非常有帮助的,众所周知,苹果在消费电子市场的成功是得益于iPod的空前成功。如今苹果的战略就是依托在iPod成功模式下的一种多元化产品线拓展,当然主要还是iPod+iTunes模式的延伸。因此,iPhone的出现本身就是丰富这个模式,它能带来的效益显然也是不可限量的。
而且市场也存在着有利于iPhone的地方,譬如,最近高通遭ITC禁令制裁,这对苹果iPhone无疑是一个好消息。据悉,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下令禁止进口所有采用高通3G技术的未来型号的手机,因为高通的技术侵犯了Broadcom公司的专利。这个禁令将对摩托罗拉和三星电子等手机厂商以及AT&T、SprintNextel和VerizonWireless等运营商产生重要的影响。事实上,运营商指望通过销售新型号的3G手机推动数据的应用。不能销售新型号的手机对于他们的增长是一个巨大的问题,特别是在每一家运营商都要推出新型手机与iPhone展开竞争的关键时候。而苹果iPhone本身不会受到这个禁令的影响,因为它使用AT&T速度较慢的2.5G网络。
《商业周刊》对iPhone的前景也是看好的。《商业周刊》预测,iPhone能给苹果公司带来超过100亿美元的收入。它还预测,如果苹果能够把这个针对高端消费者的智能手机平民化,把黑莓的功能与iPod的功能紧密的结合在一起,那么苹果从iPhone手机上获取到的营收还将会更多。由于苹果Mac和iPod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资本市场对iPhone的上市也是充满了期待。
当然,分析人士对苹果iPhone的期待,更主要是因为苹果正在利用自己在设计和软件上的经验,吸引那些希望购买音乐手机的用户。而且,苹果可以借鉴iPod业务的成功经验。从2001年至今,iPod在全球的销量已突破1亿部。考虑到全球当前每年的手机销售都将突破10亿部,因此iPhone手机的市场前景将极为广阔。可以肯定的是,苹果肯定会推出低端的iPhone手机。有机构预计到2008年iPhone将达到1000万至1200万部。在2009年或许将超过2000万部。市场调研公司Piper Jaffray分析师基恩·穆恩斯特甚至认为,苹果iPhone手机在2009年的销量将达到4000万部。这将是该公司当年的营收增长30%以上,净利润增长40%左右。无论如何,苹果iPhone在未上市前,就获得了这么多的关注,已经在士气上先拔一筹了。
[谢绝转载,欢迎约稿]
无线上网能否盘活小灵通?
[通信世界专稿]:众所周知,目前无论是中电信还是中网通对小灵通的投入都在减弱,人们对小灵通的发展前景也并不看好。当3G的出台越来越临近的时候,小灵通几乎被人们判了死刑,小灵通用户数连续六个月出现的负增长也似乎在佐证着市场的预期。难道小灵通就真的这样无可奈何花落去了吗?
事实上,小灵通的没落可以简单地归结为几点:其一、中移动和中联通的各种套餐的压榨,使小灵通原本的价格优势并不明显,如今的单向收费出台,更使小灵通的发展让人担忧;其二、运营商本身的热情在逐渐消退,当对小灵通的投资不断缩小的时候,又有什么理由继续看好其发展前景呢?其三、本身的技术制约,小灵通本身的技术特点,让人们对它的信号一直不能完全接受;其四、3G出台在即,运营商获得3G牌照的可能性非常大,在新的宠儿问世之后,是不是还会眷恋原来的那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孩子呢?其五、政策的压制,漫游的制约也使小灵通只能局限于一隅之中。
但即使如此,我们发现最近网通的举措让人们对小灵通的发展又看到了一丝新的曙光。那就是无线上网功能,这会不会成为小灵通东山再起的一个利器呢?毕竟,相对于一般运营商的移动上网,小灵通应该有更大的价格优势,如果小灵通真的可以有一个令人满意的上网速度的话,那么将无疑会获得一定的市场发展机会。众所周知,如今的电脑笔记本用户越来越多,移动商务、无线上网也是许多人垂青的一种方式,随时随地地上网如果可以以一个相对低廉的价格实现,又可以保障速度的情况下,那么得到无线用户的追捧并不是没有可能。
网通显然就是有这种打算,据悉,网通在测试小灵通无线上网是受到了我国台湾的大众电信的启发。据了解,大众电信发展小灵通业务需要租用中华电信的网络,但是其丰富的增值应用却让小灵通活得很好。同时,在日本,今年年初率先推出了小灵通上网卡,能够实现移动宽带上网和PDA商务功能,这得到了日本小灵通制造商的大力支持。据悉,日本小灵通的数据传输速度达到256kbps,最快400kbps,基本上不输给3G,甚至超越了后者。而小灵通用户也迎来了久违的高速增长。如果网通真的可以把小灵通的速度发挥到如此高度的话,那么必然会有相当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据悉,网通已经在进行小灵通上网卡的试验。网通CEO左迅生表示,“目前,青岛和北京的试验达到了128kbps。”如果速度可以进一步提升,再加上价格的刺激,那么小灵通作为一个单纯的无线上网也是非常有前途的。事实上,网通曾经表示过,即使将来得到了3G牌照,也不会舍弃小灵通业务。这一点非常好理解,毕竟3G在起步阶段是需要花费大量资金的,它的建设需要的更多的是投入,尤其国内的牌照不可能局限于一、两张,当竞争对手增加的情况下,如何获得市场的青睐,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价格相信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如果真的开打价格战的话,那么3G的起步发展阶段并不会带来什么收益,而小灵通业务毕竟已经相对成熟,它贡献的利润额也是可以接受的,如果在增值业务方面可以找到新的突破口的话,那么,延续性的发展还是非常可观的。这也是运营商不会短期内撇开小灵通的最大原因。
当然,一切都要看3G的发展究竟如何进行,人们对3G的技术预期是不是可以得到最大的满足。如果3G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或者说价格不理想的话,那对小灵通来说确实是一个机会,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要看小灵通的无线上网速度和价格究竟如何了。
飞信,靠什么飞出QQ、MSN的笼罩?
[通信世界专稿]:经过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测试之后,移动的飞信终于开始正式商用了。如果说当初的移动IM市场是QQ和MSN天下的话,那么随着飞信的推出,这两大互联网最大的IM软件商将不得不面对一个尴尬的现状,那就是飞信将完全剥夺他们在移动市场的机会。
虽然在互联网世界它们的实力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移动市场,运营商的优势是根本无法跨越的,它们想有所作为也是很难的,因为运营商对这块资源的控制现在表现得越来越强势,容不得有其他的运营者分食。
当然,在互联网领域,QQ和MSN的实力是很难超越的,虽然也有一些小的IM软件出现,但直到现在还是QQ一枝独秀,MSN蚕食着商务白领的一定份额,其他的IM在夹缝中艰难地生存着。移动飞信进入IM领域,突破点和倚重点当然是无线领域,毕竟这是它的地盘,也是它可以做主的地方。
即使如此,移动运营商在开始的时候也非常“宽宏”的打出了免费的大旗。据中移动的计划,飞信商用后仍采取免费策略,除了不收取月功能使用费外,用户在使用飞信从PC客户端向手机、从手机客户端向外发送的短消息也均为免费。中移动计划借助免费策略,在今年发展2500万注册用户,使飞信在手机领域成为3G门户。
为什么移动会继续选择免费的模式,而不是原先人们预测的那样收取5元/月的使用费呢?很显然,原因有三个方面:
其一、在中移动力推飞信的时候,中联通也公布了自己的超信测试工作,中联通表示自己的超信也将很快推出,这无疑是刺激中移动对飞信商用改变策略的原因之一。
其二、QQ和MSN的客户已经堆积起来了,如果飞信继续以收费来运营的话,对用户的刺激不大,毕竟这是一个新型的IM软件,人们的熟悉程度并不高,用户堆积效应也不大。
其三、中移动显然希望在中联通的超信出来之前就抢占到一定的用户量,移动希望今年发展2500万用户,如果没有一定的优惠诱惑的话,那么这个用户数是很难实现的,毕竟相对于互联网上IM的流行,在无线领域,人们对IM软件的追捧热情并不是很高。
中移动表示,飞信与移动QQ、移动MSN之间的不存在竞争,中移动称,飞信将主要用于无线通讯领域,与传统的即时通讯相比,飞信打破了互联网和手机通讯之间的网络限制。
事实上,移动QQ和移动MSN也着重的是移动领域,不过当初他们是收费项目。由于飞信可以横跨网络和手机领域,因此它对QQ和MSN的用户也有一定的分流。尤其是打出了免费的牌之后,这种争夺将变得更加明显。
当然,此前,面对各大运营商们的出击,腾迅移动QQ和移动MSN已经做出回应。2006年12月,腾讯低调宣布,从12月20日开始,其移动QQ将永久免费,2007年4月,微软中国MSN部门宣布,中国市场的MSN手机客户端将免费下载使用。
显然,竞争的前景是扑簌迷离的,飞信在中国移动集团内部的战略地位极高,是集团年度三大重要指标任务之一,在内部被认为是极具战略眼光的创新举措。
无论怎样,随着飞信的正式商用,对QQ和MSN都存在着一定的影响,虽然二者都表示自己不会受到什么冲击。但是,众所周知,移动增值领域一度是腾讯和MSN的一个营收支点,如今,随着移动对这个领域的把控,他们已经很难从这个市场获得多少收益了。未来的争夺,将取决于谁能获得更大的用户基础,这恐怕也是大家纷纷打出免费牌的原因吧?
[谢绝转载,欢迎约稿]
姗姗来迟的iPhone能后来居上吗?
文 小刀马
苹果公司早就说要推出自己的手机iPhone,但直到现在我们还没有在市场上见到它,不过最近有消息称,在这个月底,iPhone可能要正式粉墨登场了。据悉,苹果公司网站公布的最新iPhone手机广告显示,业界期待已久的iPhone将于6月29日上市。其实无论是苹果本身还是竞争对手,当然也包括那些计划涉足手机领域的竞争对手都对苹果的iPhone手机充满了期待,自身期待的是可观的前景,竞争对手期待的是iPhone手机是不是可以给市场投下一剂催化剂,让智能手机可以风云再起?
众所周知,苹果的iPhone手机定价不菲,目标也很明确,就是那些对苹果产品情有独衷的时尚青年,毕竟苹果公司的产品就是以靓丽的外表和深得人心的设计理念而风靡的。在iPhone手机方面,苹果自然要延续自己的这种时尚元素,事实上,很多对苹果手机期待的人也正是看中了苹果的这份独特。
从苹果公司的视频广告中,我们不难发现,iPhone的触摸键盘、影片播放等功能是一个直接的诉求点,事实上,iPhone可以看作是手机、媒体播放器和无线上网设备的结合体,依据产品配置的不同,它的零售价格为499美元和599美元。显然这个价格不菲,可以说即使当前一些高端的智能手机价格也无非如此。那么,苹果iPhone手机是不是可以在市场上占据一定的份额,得到当初iPod似的成就呢?
这是许多人关注的一个焦点,当然,对苹果公司来说,取得类似iPod的成功是勉为其难的,毕竟MP3播放器市场和手机市场还有很大的不可比性。在手机市场,已经有一堆的竞争对手如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索爱,那一个都不是省油的灯。苹果公司属于后来者,他们对市场的熟念程度是无法和其他国际手机巨头公司相比较的;不过,因为苹果公司在播放器市场的成功,使其得到了大量的粉丝支持,这也是苹果公司认为自己可以依托的一个原动力,如果这部分粉丝可以接受苹果的iPhone手机,那么在市场上异军突起并不是没有可能。
值得关注的是,苹果公司的iPhone手机会不会带动整个智能手机的新一轮发展潮流呢?事实上,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巨头对苹果手机并没有感到恐惧。毕竟,他们在手机市场耕耘的更长久,对市场的把握更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而手机市场也不是MP3播放器市场,当初苹果的iPod能够得到上亿的用户,主要是因为它的先入为主,已经掀起了播放器领域的一场革命,尤其是iTunes模式的成功也给苹果公司带来滚滚的财源。但手机市场毕竟有自己的运行轨迹,它的市场特点和播放器市场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从苹果iPhone手机的特点我们不能看出,它寄希望的是无线、视频和时尚方面。在这些领域,目前的手机巨头们都有涉猎,关键还是看人们对苹果手机的接受程度是不是强烈。可以预见的是,追求时尚的年轻人对苹果iPhone手机肯定会有一种消费冲动,毕竟它的特点是非常明显的。其次,iPhone的成功与否,和其本身的质量特点有很大的关系,毕竟价格不菲的产品能让人们慷慨解囊的话,没有独到之处是很难得到人们的认同的。
据悉,iPhone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它并没有像传统手机那样配备键盘,而是采用了触摸屏。这就是苹果的聪明之处,对自己的产品定位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认识,时尚、时髦的元素是苹果所独有的,如何合理地利用这些特点,对苹果手机的发展和造势都是大有裨益的。当然譬如照相功能、手机电池长久、系统可操作性等等都是其能否得到更大范围认可的一些主要因素。当然,由于苹果的品牌效应,在市场的起步阶段,它的上市必然会引起人们的拥捧或者观望,至于哪股潮流更持久,就要看苹果iPhone手机的市场魅力如何了。
UT斯达康的机会在哪里?
[PCWORLD专稿]:作为UT斯达康创始人之一的吴鹰选择了离开,消息虽然突然,但从UT斯达康近年来的停顿我们也可以揣测到这个结局。曾经,UT斯达康在国内的小灵通市场是何等的风光无限,借助小灵通,UT斯达康也使自己快速地发展和膨胀,从游走在政策的边缘到最终被广泛接受,UT斯达康功不可磨,但因为小灵通先天的不足,逐渐淡出市场也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尤其是在3G即将上马的市场背景下,小灵通的发展前景已经在冥冥中被注定了。
据悉,吴鹰离职的原因是因为“在过去几个月进行战略选择分析的过程中,公司内部对于提升股东价值有着不同的观点”。无论吴鹰是因为什么离职的,UT斯达康还要继续发展,那么究竟什么才是UT斯达康将来倚重的对象呢?小灵通?IPTV?TD手机?
据悉,UT斯达康对TD手机萌生兴趣,有媒体披露消息称UT斯达康将采用大唐移动的终端解决方案,加入到TD手机制造企业阵营中,试图在国内庞大的TD市场中分得一杯羹。目前国内的手机厂商都把TD手机作为自己重新崛起的一个途径,那么在市场的竞争面前,他们能如愿吗?不可否认的是,TD在国内的3G发展中必然会得到更多的政策惠顾,但是在终端手机方面,有关部门已经表示,不会如TD设备商那样获得绝大多数的份额,也就是说将有更多的国际厂商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显然对国产手机厂商来说,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当初CDMA的发展还历历在目,开始的时候,国产手机厂商也被寄予了厚望,但最终的发展却令人遗憾,可以说CDMA促成了韩系手机在中国市场的风靡。
UT斯达康在TD手机市场能有多大机会呢?笔者揣测不会太大,因为这个市场的份额在发展初期注定是不会太大的,尤其在开始的时候更多地将集中在运营商的定制当中,而中移动对目前TD手机商出产的手机并不是很满意,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更主要的是,运营商在多年的手机定制中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和一些国际巨头的合作也已经轻车熟路,对国内的一些新型的手机商,必然难以先入为主,最终还是要靠自身的实力说话。更何况,国内的手机厂商对TD的关注并不如当初的小灵通市场一般凤毛麟角,让UT斯达康得到了一个抢先入围的机会。
对UT斯达康来说,当小灵通的发展停滞之后,就一直寻求着新的突破方向,IPTV无疑是UT斯达康发展的一个新重点。据UT斯达康表示,在IDC发布的《中国IPTV市场预测与分析(2007-2011)》报告显示,UT斯达康的IPTV已占据国内69%的市场份额。不过,一直以来,中兴通讯也宣称其为国内最大的IPTV中标设备提供商。据悉,早在1999年,UT斯达康就已开始进行IPTV的相关研发。但是政策不明、市场竞争激烈以及商业模式不清晰、用户尚待培养等种种因素,导致了UT的IPTV之旅进展得并不如想象般那么顺利。进军IPTV,UT斯达康认为这是一个和当初进军小灵通一样的机会,不过,毕竟IPTV不是小灵通,如果说当初UT斯达康进军小灵通是一场可以预期的豪赌的话,那么这次对IPTV的豪赌显然就没有那么多的把握了。而且,除了UT斯达康还有更多的厂商进入到IPTV市场,比如华为、中兴都对IPTV有所部署。
看看电讯盈科在香港的成功我们就可以看出,IPTV的发展不是一个简单地部署或者雄心就可以解决的,尤其是在国内市场,政策的门槛很难跨越。当初的小灵通还仅仅是电信运营商一道门槛,如今的IPTV还有广电系统这道门槛跨越,政策的不确定性使IPTV的发展充满了太多的变数。而且电讯盈科之所以在香港能够成功,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在没有政策的跨越之外,电讯盈科不仅仅是电信运营商而且还是一个内容供应商,诸多的因素最终才能使电讯盈科可以获得成功,而UT斯达康并没有这些优势。人士变动必然会使UT斯达康遭受一个发展的懵懂期,究竟UT斯达康是否可以迅速摆脱这个困境,我们还要拭目以待。
单向收费的幌子和牌坊
[首发天极]叫嚣了多少年的单向收费终于开始实行了,但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样带来资费的大幅降低,相反还不如一些套餐来得实惠,这就是运营商的聪明,你们不是一直要单向收费吗,行,现在给你们单向了,但是资费还是我说了算,我来制定标准。
不要以为单向了,就可以便宜多了。羊毛从来都是出在羊身上的。
运营商的高明在于,单向的牌坊已经立起来了。说起来,多荣耀,多响应民意。但是消费者的好处得到了吗?显然没有,北京市消协已经表示,“资费水平并没有降低,消费者并没有享受到降低资费的实惠”。
运营商当然知道如何能够提升自己的利润空间,单向不过是一个幌子罢了。
当市场单向收费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时候,运营商迫于舆论的压力,做一个姿态,表明自己一直在进行着努力,大家希望单向收费,我们做到了,可是众口难调啊,我们还有很多套餐来满足用户,而这些套餐甚至比单向收费更实惠。你说这单向收费的意义究竟有多大呢?
如果仅仅是目前的单向收费显然是无法令人满意的。那么运营商会进一步放宽自己的政策底线吗?暂时看还比较难,虽然运营商的利润还是那么高不可攀。
相对于单向收费,我们还发现漫游费、手机月租费都还在那里矗的呢,一座座大山还需要消费者不断地去翻越。以目前的市场竞争格局,一切都需要我们耐心地等待,让利于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当市场的资源被少数的运营商所掌握的时候,一切的变革都会变得艰难,更何况是涉及到运营商利润源泉的资费问题就更是举步维艰了。
打破垄断,或者双寡头垄断的最好办法是引进更多的市场参与者和竞争者,只有这样才能加大竞争成本,带来资费和服务的变革。
或许3G时代能加大人们的这种预期,但目前的3G牌照还没影呢。可以预测的是,随着运营商竞争的加剧,无论是单向的幌子也好,套餐的选择也罢。消费者获得优惠幅度的可能将进一步加大。
在流动的市场面前,消费者也不是傻子,他们当然能嗅出谁家的实惠是真正的,而谁家又在挂着羊头卖狗肉呢。
善待消费者实际上就是善待自己。如果没有消费者的认可,那一切的幌子也是白搭。既当婊子又立牌坊,最终只能是贻笑大方。
虽然哭诉自己的ARPU又下降了,但我们还是看到移动运营商们的业绩和利润都是高高在上的。是经营的太好了?还是依托独有的资源优势?相信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