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外媒体报道,宏碁正式宣布,将以7.1亿美元收购美国PC制造商Gateway。宏碁表示,将以每股1.9美元收购Gateway,比Gateway上周五收盘价溢价57%。预计将在12月前完成交易。宏碁收购Gateway后,将超过联想,成为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制造商。而Gateway在不久前也宣布联手神州数码进军中国市场,据悉,这只美国的“奶牛”是和“神舟电脑”一样,靠低价杀进美国市场的三甲,不过,如今已经被苹果公司逐渐超越。
当然,收购不是我们关注的焦点,Gateway进入中国市场也是其次,毕竟,收购是常有的事,而中国的市场开放和包容万象,并不是美国人动不动就拿政府行为说事可以比拟的,无论是惠普还是戴尔在中国市场已经耕耘了许久,市场份额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都是我们良好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决定的。而联想在美国市场的拓展就没有这么好的政策支持和环境包容度了。
我们在关注的一个现象是,虽然现在普通的消费者把重点还是关注在价格上面,目前PC的价格也确实低的有点可怜,在国内市场,从1千开始,几乎每个价格段都可以攒到机器。但是,我们却悄然地发现,商业用户对价格的要求并不是很高,这从我们看到的一些政府采购,以及单位和接触到的企业来看,很明显地感觉到了,他们更追求品质和性能,当然也包括服务。价格倒是其次,并不是第一诉求点。这也让我们看到,一线品牌往往喜欢抓两条线,低端抢份额,高端抢利润。
为什么出现这种变化呢?显然,一味地拼价格,对谋取利润的PC厂商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更何况,本身的品质就说明,低端不应该是他们长期盘踞和固守的阵地,他们的品牌和品质说明了他们的与众不同,他们的服务奠定了他们作为市场强者的优势。商业用户的需求和普通的消费者是不同的,他们对机器的性能要求更高,他们对延伸服务的需求同样更高,普通用户的电脑出现问题,格式化重装,这是很多人的选择,因此任何的瑕疵,对他们而言并不是什么问题。但是,商业用户呢?能禁得起不断地格式化和重装吗?安全、稳定、高性能才是他们的要求。
因此对商业用户来说,他们不会看中那些3、4千元的PC机,虽不致万元,起码也要那些5、6千元的机器。这是他们的诉求点不同造成的。据波士顿咨询公司从2007年2月开始,在中国13个城市进行了关于整体消费行为的入户式调查,调查城市既包括上海这样的富裕城市,也包括丹东、大同这些次发达城市。结果显示:中国正处于一个“消费升级”的火热阶段。在过去的15年(1990年-2006年)里,中国消费者收入增长将近7.7倍,与之相比,发达国家只不过是在1.6 到2.5倍之间。而且,消费者个体的这种趋势正逐渐蔓延到商业用户中,企业的消费升级正逐渐体现出来。
在台式电脑市场,商业用户的电脑升级行为首先影响到的是组装机的供应商。虽然现在组装机仍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但随着商业用户对信息技术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组装机的限制也日渐凸现。焦点之一是服务,组装机也有售后服务,但根本无法和品牌机相比。对于大部分商业用户来说,电脑已经成为办公的必需品,一旦出现问题,整体业务就会出现停顿。这是他们和普通用户的区别,因此他们不在乎最低廉的价格,关键还是品质和服务。
事实上,在中国商用市场领域,品牌效应已经形成。虽然组装机仍然会长期存在,但考虑到售前开发和售后服务各方面的因素,其市场份额必然会被进一步压缩。同时被压缩的还有众多小电脑厂商,在商用电脑市场,排名前5位的电脑厂商占据了67%的市场份额,大多数品牌的市场份额都被压制在4%以下。对于商业用户来说,选购电脑不再是购买电子用品的行为,而是在信息化技术领域的商业投资,因此所考虑的问题也由性价比变为电脑的投资回报。
在国内市场,商用市场的品牌无疑是联想、惠普和戴尔的直接优势,尤其是联想,毕竟在中国牢坐第一把交易,它的市场把握能力和敏锐的嗅觉显然是其他厂商略逊一筹的。差异化竞争的优势除了服务,就是产品过得硬的自身条件,来自第三方机构研究表明,联想扬天在中小企业商用市场已占据了40%的市场份额,这就是差异化带来的机会和份额。如今,为了奥运,联想又打出了它的新组合拳,祥云火炬开始全国造势,全球传递。天骄MINI机器也开始问世并逐渐流行。
我们知道,对于公司来说,使用何种芯片已经是习惯问题,很难在使用体验上进行区分,但是如果新的电脑能够帮助用户解决业务中的问题,就能有效引起关注。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惠普不久前宣布自己要从一个IT(信息技术)供应商转型成为BT(业务技术)供应商。而联想在这方面的尝试早就开始未雨绸缪了,其扬天新品中包含强大的闪电恢复功能,能帮助企业在受到病毒攻击后,在十几秒钟时间内恢复电脑系统,从而保证业务延续。
在商用电脑市场,大厂商的转向已经相继完成。摆脱廉价与品牌之间的联系,重新建立“物有所值”的产品理念,电脑厂商找到了离开价格战红海的道路。在低价战争中脱身,并且实行差异化竞争的方法,已经被证明中国消费品市场上的完全正确,宝洁的成功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这个方法同样也适用于今天的商用电脑市场,不久,那些能为顾客提供差异化服务和价值的厂商最终将会胜出。因此,一味地力拼低端市场,把价格杀的血流满地并不见得就可以在市场上最终笑到最后,市场有其自身的发展需求规律,能抓住这条规律,自然就可以发展得更好。
手机游戏的“罂粟”之花能绚烂吗?
众所周知,罂粟花是非常绚烂的,古埃及人把罂粟花尊称为“神花”,艳丽的诱人之花给多少人带来了憧憬和财富,虽然这个财富凝聚了更多的是罪恶。手机游戏何尝不是一朵艳丽的诱人之花?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 6月出炉的数据显示,手机游戏行业已经进入高速增长期,预计今年全球手机游戏市场收入总额将增至4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49.9%。而易观国际发布的《中国移动动漫年度综合报告2006》的数据也显示,2005年中国手机动漫市场规模超过72万元人民币,注册用户规模为12万户;而2006年,这一市场的规模达已经到3166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00%。
娱乐大亨迪士尼公司也把开发手机游戏看作是自己进军中国移动市场的踏板。迪士尼看好中国的手机游戏市场是因为一方面,从全球范围来讲,手机游戏的快速上升趋势已经显现;而中国拥有的庞大手机使用人群和其本身具有的便携移动特点,都使得人们对手机娱乐的功能有更大需求,此外很重要的还在于,中国的移动支付系统已经相当成熟,赢利模式也清晰可见。
那么当前国内手机游戏市场的发展又如何呢?存在的问题又是什么呢?在刚刚落幕的第五届Chinajoy上,手机游戏颇受冷落。据统计,今年参加chinajoy的手游公司加起来不到十家,占总参展厂商总数不到五分之一。有手机游戏厂商表示,目前手机网络游戏的市场大环境还不够成熟,整个环境也将出现很多新的变化,政策方面的改变也是无法预料的,用户们在这样的环境下无法得到很好的体验,手机游戏公司推广起来也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我们观察到,目前国内手机游戏市场存在产品同质性化严重、资费过高、人才匮乏、缺乏品牌度和美誉度等缺陷,这些因素都制约着这个行业的发展。而手机游戏开发难度不高,进入门槛较低,也使得这个行业杂乱无章,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用户对手机游戏的看法。
而且,由于产业政策不明朗,大批SP(内容服务提供商)企业亏损,受此影响,从去年开始,不少手机游戏开发公司也纷纷裁员甚至关闭。更主要的是,中移动强势整合筹建自己的手机网游平台,该平台将在2007年第四季度试商用运行,届时中移动将从现有“百宝箱”手机游戏类合作伙伴中选择一批有实力的游戏开发商,允许他们加入新的手机游戏运营平台中,使之成为中移动重点扶持的“国家队”。这也意味着原“百宝箱”中占70%-80%左右的手机单机游戏厂商将出局。
同时,国内的手机游戏人才正遭遇巨大的短缺,这也使整个行业的发展不能有更大的创新。在3G前夜,各家手机游戏厂商都在加紧研发,为3G应用后爆发的手机游戏市场厉兵秣马,对人才的渴求自然不言而喻,加上作为新兴行业的手机游戏领域并没有前期的人才储备,这种人才荒便表现得愈发强烈。目前国内的手机游戏大多来自于国外,日、韩、欧美等地开发的游戏几乎占据了中国手机游戏市场80%的游戏内容。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由于产业存在的太多变数,使技术人员对整个行业充满犹豫和踯躅,这都不利于培养大量的优秀人才。
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国内市场运营商不断地努力和尝试,尤其是3G的临近,手机游戏孕育的机会将更大。如今,中移动和中联通在部分地区都已经进行了GPRS和CDMA的升级,事实上一些准3G的应用已经如火如荼地进行了。艾瑞市场咨询把今年定格为中国手机网游的元年,他们觉得手机网游的市场规模不亚于网络游戏。目前虽然还有点言过其实,但是谁也无法预测到3G到来之后,市场的格局会怎样演变。
随着市场大环境的变化,手机游戏市场也呈现出一种新的动态,除了运营商本身的支持外,原先广大的SP游戏商已经逐渐被更大的运营商所吞并。洗牌之后,市场逐渐出现了几个大的运营商;再加上运营商的重点扶持,手机游戏这个细分市场的气候正在率先回暖。中移动对外公布的2007年第一季度“百宝箱”业务数据显示,***量正在保持缓和增长,总下载量达0.95亿元,每月市场规模在3000万元左右,市场季度环比增长率为0.94%。这是中移动手机游戏业务收入连续两个季度下降后的首次回升。
除了移动,联通在手机游戏方面也是非常积极,今年年初,联通在广州举办了“中国联通新势力手机网游大赛”决赛。为期半年、历经31个省、九大赛区的大赛落下帷幕。通过这次大赛,联通也展示其CDMA强大的网络优势,为用户创造随时随地娱乐、生活的新手机环境。显然,移动和联通之间关于手机网游的争夺也比较激烈,对于在未来3G时代的应用,两个运营商都表现得非常积极,毕竟,这是在3G时代争夺的焦点,如何推出更多的应用将对运营商未来的市场争夺有更多的好处。
但移动运营商过于强势地把控整个产业链,对产业的发展也是有利有弊,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移动运营商对资费的控制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成为制约手机游戏大面积普及的一个原因。据了解,目前手机游戏的收费方式多采用按下载次数收费和按使用时间包月收费两种方式,资费标准一般为每月5元或10元。不过,较高的流量费已经成为阻碍用户进行尝试的重要因素。目前无论是单机游戏下载所产生的网页浏览流量费和下载流量费,还是非包月联网游戏的流量费都使用户在体验游戏之前产生了顾虑。运营商在采用包月制的同时,应该推出多种形式的套餐以满足不同群体的差异化需求。
数字时代的来临,尤其是3G的日益临近,都将给手机游戏带来新的机会。作为中国无线增值产业未来发展的亮点之一,手机游戏已经日渐成为无线娱乐产业发展的源动力。中移动和中联通都将手机游戏锁定为战略发展重点之一,对于手机游戏,电信运营商不仅仅满足于网络平台的提供,而是直接参与到网络游戏的运营之中。这种双重角色的转换与定位早已成为一种流行趋势。5亿的手机用户为行业发展与应用带来了无限的畅想,由于手机游戏的娱乐性、互动性和粘性,使它更能聚集人气,越来越多的风险投资商和不同领域的企业开始纷纷垂青手机游戏,并逐渐加大投资力度,以抢占市场先机。这推动了风险投资或并购的产生,随着手机游戏的技术发展和3G商用市场的启动,中国手机游戏市场将逐步走上轨道。[计算机世界]

iPhone的焦点关注说明它的魅力所在
[通信世界]:自从苹果要推出自己手机的时候,iPhone就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叫好的和叫衰的目的不同,但关注度是一样的,都在看苹果是否继iPod之后能再度掀起一股旋风?事实证明,苹果公司做到了。起初我们还怀疑苹果的fans是否愿意在拥有iPod之后还做类似的投资,但iPhone上市之后的销量猛增让我们看到fans的力量是无穷的。
iPhone莆一上市,就几乎被抢购一空。据悉,很多AT&T营业厅报告,早在iPhone发布当晚和第二天,它们的库存就已经全部售完。据一些网站报道,自iPhone正式上市以来,AT&T在六天内已经激活了超过100万部iPhone。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原来的目标是在今年底之前售出100万部iPhone,但目前看来,苹果在6天之内就实现了6个月的目标。除了摩托罗拉RAZR之外,还没有其它手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有了这样大的销量。
虽然价格不菲,但iPhone还是演绎了手机行业的一个奇迹。为什么会这样呢?显然,苹果的品质和时尚给追捧者很好的一个购买理由。众所周知,创新设计是苹果产品经久不衰的最主要原因,而在电子产品的整个生态系中,居于上游的设计对全球产品的供应链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市场研究机构iSuppli的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苹果的设计能力对美国十大OEM厂商的影响力增长最快,主要是对全球半导体销售的影响。

因为关注,我们也看到各种关于苹果iPhone的报道,其中之一就是各种破解的风靡。最新消息显示,美国17岁少年成功破解iPhone,据国外媒体报道,一名17岁的美国少年已经成功破解了iPhone,使其可以应用于AT&T之外的移动通信网络。要知道,苹果iPhone目前仅仅是和AT&T合作,应用于其移动网络,这也是全球黑客希望破解的一个挑战,现在看来,这个挑战很快就被破解了。
由于破解成功,那么将会使iPhone应用到更广泛的范围,这对苹果来说,也不是一件坏事,毕竟iPhone可以更广泛地传播了。对我们国内用户来说,苹果的fans也不少,如今在国内也传出破解版的iPhone了,据悉,完全破解版的iphone已经开始在香港上市了。这对国内的fans来说可以算是一个利好了。iPhone的风靡说明了她把握住了手机发展的潮流,据国外媒体报道,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nterpret公布的最新调查结果,90%的iPhone用户对这一产品“极度满意”或“非常满意”,显然这就是她为什么可以走红的原因之一了。
事实上,iPhone的热络已经侵占了传统手机大鳄的地盘,即使是诺基亚这样的超级公司也不得不正视苹果iPhone带来的压力。为此,诺基亚决定向苹果发起挑战,这是自微软以后,又一家实力派IT公司向苹果宣战。诺基亚计划推出在线音乐下载服务,该服务站点允许用户将歌曲下载到PC中,然后再传送到手机或其他便携设备中。而且,诺基亚的在线音乐服务还支持其他品牌手机,从而向苹果iTunes发起有力挑战。
同时,为了更好地与苹果iPhone手机竞争,诺基亚还推出了E系列的智能手机。但据诺基亚公布的2007年第2季度的财报显示,诺基亚手机在美国市场上,销量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仅仅售出410万部手机,比上一季度下滑14.6%。业界人士表示,这主要是苹果手机带来的冲击造成的。
作为手机行业的新兵,苹果iPhone手机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电池性能不佳,而且电池居然是全内置的,无法由用户自行更换。另外在其他功能上也存在缺陷。比如,用没有实体数字键盘的触摸屏手机拨打电话需要6个步骤;200万像素摄像头拍照效果不错,可惜不能拍摄视频;没有聊天(即时通讯)程序;浏览器不支持Java及Flash;价格偏贵等等,但是ipod同样不如一些MP3播放器那么全面,但iPod照样风靡全球。苹果公司总是苹果公司,它的一些理念或许和市场的节拍更和谐一些。这也是为什么iPhone能那么红,那么被关注的原因吧?毕竟现在还没有哪一家手机公司能像苹果iPhone这样被世人所关注,所追捧。
四核大战:AMD的“大炮”和英特尔的“小炮”
近日,传出英特尔“临时更改”一款多路四核处理器至强7300的发布时间,正好比AMD发布巴塞罗拉四核处理器提前四天。英特尔为什么要这样“努力”来阻击AMD的巴塞罗那呢?
巴塞罗拉是AMD准备了几年的四核处理器,是AMD大战英特尔的先锋,将以“更低的功耗”、“非常杰出的性能”、“更好的虚拟化特性”、“客户的投资保护”四大卖点横空出世。在功耗和散热设计的指标方面,巴塞罗那四核处理器跟双核皓龙是一样的,客户不用改变系统,直接用现有的平台可以升级到巴塞罗那。性能方面,AMD称性能比竞争产品提升25%以上,在内存性能上提升50%。在虚拟化技术方面,基准在双核和四核上性能提升高达79%。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路线图的稳定和统一,巴塞罗那可以充分保护用户投资,这在企业计算领域至为关键。
英特尔的这款处理器,虽然被刻意打扮为“新一代”,但根据网上看到的资料,它依然不是原生四核架构,也不是传说中的45纳米工艺,只不过是又一款非原生四核的65纳米产品。
英特尔似乎认为这一招可以阻击AMD?自从AMD发动“真假双核大战”让英特尔输掉一局之后,英特尔基于之前“粘贴”双核的经验,马不停蹄地“粘贴”四核,抢先发布了这种被AMD指为“假四核”产品,并称已经卖出100万片。对AMD而言,一直是一如既往地沉着应对,潜心开发它的巴塞罗那“真四核”处理器,为了质量绝不赶时间。无疑,AMD的策略是正确的,不受英特尔干扰,必须要心无旁骛,以免落入它的圈套。
回到英特尔提前发布至强7300的话题,这一定会让更多不明就里的人形成“英特尔比AMD早出四核”的印象。虽然从公司形象的角度,这种做法实在难逃下着的干系,就好象张家和李家是有矛盾的街坊,张家办喜事,李家在接近公共区域的地方做一些恶心人的事,但是,英特尔就是英特尔。回顾一下它从双核以来的策略,就是摆出“小炮”的迷魂阵,对付AMD的“大炮”,用它的话说,对AMD的巴塞罗那,要以“数款针对性产品严阵以待”。
其实英特尔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它知道自己的架构有一些局限性,必须不断改进。例如,它的处理器和前端总线架构的局限性,导致其必须要使用功耗和成本双高的F-BDIMM内存,导致平台功耗远高于AMD。这也是它在宣传中只提处理器功耗,从不提平台功耗的根本原因。但,OEM厂商、细心的用户是一清二楚的。为此,英特尔曾表示在未来在处理器中集成内存控制器,但这事儿早在2003年AMD就做了;而且,英特尔还打算在2008年推出它自己的“真四核”架构,这又比AMD晚了一年;所以,英特尔在这时候必须想点办法,既然架构拼不上,那就要“不停努力”对现有架构进行修修补补,推“新”产品救市,以免重蹈“双核大战”失利的覆辙。行内人串起来一看,就会发现英特尔的产品就像一系列的“小炮”,用以对付AMD的“大炮”。
当然,所谓兵不厌诈,很难说“小米加****”不能战胜“机枪加大炮”。不过,知英特尔者AMD也。AMD显然知道英特尔的算盘,其一方面积极联合产业链,一方面高调引入第三方力量,那就是客户。AMD现在大声提醒客户说:英特尔“在一年的时间内推出了五款不同的平台,这五款平台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和AMD的Opteron处理器竞争,但这给客户数据中心带来了混乱。”给数据中心造成混乱,一句话点中了英特尔的死穴。要知道,在服务器领域最讲究的是路线图的稳定和平滑升级。如果用户认识到你的路线图不稳定,并然会遭到用户的遗弃。
有一点可以证明,就是四年前当AMD的明星产品皓龙服务器问世的时候,几乎无人问津。而四年后的今天,轮到四核巴塞罗那发布的时候,国际国内的服务器大厂和软件厂商,纷纷表示力挺。不仅包括开源软件厂商在内的操作系统厂商已经开始发售支持巴塞罗那的操作系统,Dell, IBM, HP, Sun, 曙光等大厂更会第一时间推出基于巴塞罗那的产品。
一面是AMD巴塞罗那这门大炮的重压,一面是日益成熟的用户和产业链的合围,英特尔的“小炮”策略是否能够见效,相信市场会给出明确的答案。在服务器市场谁能笑到最后,相信很快我们就能见一个分晓。
Gateway入华能撼联想?
关于Gateway入华的消息早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了,8月16日,Gateway正式宣布携手中国最大IT分销商神州数码,杀入中国市场。据悉是神州数码一直在努力把Gateway引入中国市场,市场揣测,在柳传志的联想控股减持神码股份之后,郭为借助Gateway对决联想的做法显得更加坚决。但此时的联想已经不是当初的联想,杨元庆在收购了IBM PC之后的羽翼已经越来越丰满。
这家拥有22年历史,以黑白相间的奶牛花色为品牌标志的美国企业显然迟到了。不过,在中国这个遍地是机会的强大发展潜力的刺激下,什么时候进入或许都为时不晚,这就是中国市场的魅力所在。虽然,戴尔、惠普和苹果等品牌在中国市场已经耕耘了很久,不过,Gateway希望能借助神州数码的力量迅速在这个市场崛起。郭为对联想的熟悉,想必有什么良策可以让Gateway迅速熟悉这个市场?市场普遍认为Gateway将对联想的市场阵地造成威胁,事实会不会如此呢?笔者认为,Gateway入华对联想的威胁不会很大。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虽然郭为对联想的成功有很深的认识,但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的联想早已经不是当初分家时的联想了,在收购了IBM PC之后的联想已经越来越表现为一个国际PC厂商的风范,在很多时候,它对市场的把握能力以及技术储备实力都不是昔日的联想可以比拟的。神码如果借助Gateway就可以撼动联想在国内耕耘几十年的积淀的话,那么联想的国际化扩张也可以休矣,事实上,这种撼动太难了,机会太渺茫了。
其次,神州数码的分销实力的确不俗,但是神州数码在转型IT服务后遭遇了许多困惑,如今杀一个回马枪是不是还能轻车熟路?神州数码赖以自豪的是,其拥有一万多个店面,深入全国市场。“我们早期会以一二线市场为重心,将来再向三四级城市延伸。”但是,我们可以注意到,目前国内的一二线市场早已经趋向于饱和,即使是联想、惠普和戴尔这样的厂商都已经把自己的重点更多地倾注于四、五、六级市场,难道神州数码真的可以给Gateway带来一种质的飞跃?令人质疑。
再次,据悉,除了签约神码外,Gateway进军中国市场的动作并不多。Gateway目前在中国仅设有一个办事处,主要负责采购、供应链管理,以及一些软件开发方面的工作。产品九成由国内OEM生产,销售、物流和服务体系几乎空白,全部由神州数码负责。Gateway几乎是将品牌完全交由神码打理,甚至连价格也由神码决定,这种做法与神码自创PC品牌几无区别?而且,神州数码目前也代理了惠普和联想旗下Thinkpad两个品牌,在诸多利益的胶合下,神州数码可以做到“条理清晰”吗?
有人觉得这可能是神码大举进入PC市场的一个信号,但笔者觉得还很难判断,毕竟,神码当初在帮助东芝笔记本创造了一段辉煌之后,就鲜有作为。现在的Gateway真的可以给神码一个新的机会吗?现在的市场和以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异,神码当初的辉煌可以复制吗?我们看神码目前的境况,2007年7月神州数码公布了其2006年度经营业绩,公司利润下跌超过17%,低于市场预期。在神州数码的三驾马车中,IT服务服务出现亏损,而分销业务营业额则上升26.79%至147.28亿元,占神州数码总营收50%。显然,这可能是促使神码要在PC分销业务上重新重装布局的原因之一,毕竟这个市场给神码带来的利润不薄。
最后,对联想的威胁真的如市场想像的那么大吗?有人认为Gateway在美国以低端电脑而著称。但据悉,Gateway此次通过神州数码进入中国市场的却是其旗下的高端品牌,意图和联想较量的决心不言而喻,但是,Gateway目前在中国市场还没有什么优势,其品牌认知和渠道建设还需要比较漫长的投入过程,短期内并不会对联想形成直接竞争,即使有神码这个庞大的渠道从中支撑,但是撼动联想的可能性还是不大,不过,Gateway的介入,对惠普、戴尔以及国内的一些二线厂商倒是一个压力,毕竟神码对国内生产的熟念程度,以及Gateway本身在价格上拥有的一些优势,都有可能在未来的市场中搅起一些风雨。
单向收费不会阻碍移动运营商利润增长
[通信世界]:日前,中国移动(0941.HK)公布中期业绩,中国移动上半年净利润人民币379亿元,上半年收入人民币1,66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369.8亿元有较大增长。财报显示,公司的客户规模继续扩大,平均每月净增客户数目达500万以上。增值业务有强劲的发展,为收入带来日益显著的贡献。适当幅度的收费机制调整,使话务量攀升,话务结构进一步优化。无论在平均每月每户通话分钟数(MOU)还是整体收入方面均有增长。
至2007年6月30日止,中国移动的客户总数达33,237.8万户,净增用户数有3,114.6万户,客户总通话分钟数为8,288.15亿分钟,MOU为440分钟,客户平均每月消费(ARPU)则保持在人民币88元。增值业务已占到中移动总营运收入达25.2%。其中,彩铃、WAP和彩信业务不但增长迅速,更已成为业务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此外,手机音乐业务的发展已略见规模,无线音乐俱乐部现有会员4,800万。至于手机报更广受注目,付费用户迅即高达1,500万,而飞信正式投入商用后,注册用户亦已有近3,800万。
此前,市场还有一定的担心,担心单向收费会使运营商的利润下滑,但事实证明,单向收费并没有给运营商带来什么负面影响,利润还在稳步增长。也就是说,当初困扰业界N久的单向收费问题并不是什么主要问题,中移动在单向改革上尝到了甜头,在今年下半年相信还会有更多的单向策略推出。这也是刺激运营商不断改变策略的一个因素。值得关注的是,增值服务的增长还是给中移动带来更多的惊喜。增值业务已经占据中移动总营收的二成半,而且彩铃、WAP和彩信业务的增长逐渐占据了增值业务的制高点。这说明以往过于依赖短信的单一增值模式开始逐渐发生变化,中移动对增值领域的掌控也越来越彰现优势,对SP的治理整顿之后,中移动的话语权更加强横。这对其新增值空间的变化有很大帮助,尤其是对WAP业务是一个新的刺激,相信在随后的市场中,这种强势还能体现出来。
手机音乐业务和飞信,包括手机报等新兴的增值业务发展也预示着移动运营商在未来的增值业务领域会有一些新的动作,虽然目前3G还迟迟不能出台,但是在增值业务方面,运营商的经营策略还是非常得当的,这也是一种数字化时代的特有元素。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是,中移动农村市场继续迅速发展,其农村地区新增客户占新增客户总数的一半。中移动在财报中表示,本公司已为引入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和技术作好准备。农村市场是一个庞大的市场,虽然消费能力可能有限,但是对提升运营商的市场占有率还是非常有帮助的,中移动在这方面未雨绸缪,必然会对以后的发展大有助益。在用户基数不断提升的基础上,中移动通过发展增值业务来提升自己的盈利能力,显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由于我们目前还没有看到联通的最新财报,因此还不能确定单向收费的改变是不是对弱势运营商也是一种激励。如果联通的财报也是良性发展的话,那么单向收费这个困扰了国内多少年的运作模式,可以正式宣布其存在的正常性和合理性,而不是以前诸多专家担忧的那样。事实上,在移动通信业务发展到今天这个拥有超过5亿的庞大市场之后,任何的创新和迎合市场的变化,都能给运营商带来新的机会。当3G来临的前夜,运营商都在纷纷布局,也是不断地尝试增值模式的一个准备,如果将来3G正式启动,那么运营商目前在增值业务上积累的经验就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
为您推荐五个简单的用车小窍门
小方法一:消除雨刮器片的震动和噪声:用钳子把各关节处和夹橡胶片处的间隙调小,就不会震动,也不会有噪声了。
小方法二: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用酒精将灯泡擦拭一遍,消除灯泡上的指纹和油污就可以了。
小方法三:降低轮胎噪声:将前轮内侧防护板上粘一层黑毡布或绒布。
小方法四:早晨发动车抖动的简单处理:个别缸工作不好,气门关闭不严,上高速跑跑是一个方法。也可以在3挡或4挡上高转速多跑一会,效果一样。
小方法五:感觉刹车不如以前好用:等红灯时用大力踩几脚刹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