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2009-03-27

把脉国内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变化和机会

 

       回溯已经过去的2008年,是国内第三方支付发展的第十个年头。有分析机构预测,第三方支付交易额规模高速增长,艾瑞咨询研究显示,截至到2008年底,中国网上支付市场交易额规模预计将达2743亿元,相比2007年的976亿元,年同比增长181%,高于2007101.2%的增速。可见,2008年是中国网上支付市场高速增长的一年。第三方支付企业在B2CB2BG2C等领域不断开拓,不仅如此,第三方支付企业还肩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在雪灾、地震、奥运、金融危机等事件中表现突出;但仍需看到,主体资格、业务范围、信用卡套现等一系列困惑和问题依然存在,行业需要规范以促其更好的发展。

 

      艾瑞咨询认为,第三方支付的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原因包括:目前网上支付在应用行业的渗透率较低,网上支付的使用者比重仍然有较大的开拓空间;08年第三方支付企业在丰富支付渠道、开拓支付应用行业和提高已有应用行业的网上支付渗透率表现不俗;高效率低成本的网上支付逐渐受到商户和网民的亲睐,在已有的应用领域渗透率不断提高,艾瑞预计09年网上支付交易额仍将保持翻番增长,网上支付前景十分广阔。

 

       不过,我们也看到第三方支付市场也存在着需要变革的地方,预计2009年,第三方支付市场将进行盘整,或将出现企业并购,国有背景的企业开始市场布局,未来市场呈两级特征。易观认为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从2008年起盈利能力逐步下降,市场竞争加剧,且存在监管和风险资本的双重压力;而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的行业应用逐步渗透到个人消费和企业交易的各个细分领域,市场需求有所升级,市场盘整也将主要以此两方面展开。

 

市场盘整也将催生出新一代的支付产品。我们看到第三方支付的演变过程,第一代产品实现功能,第二代产品功能更加完善,到了第三代产品应用行业细分和国际化布局。而且,种种迹象表明,第三代支付产品的出现将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并带动整个支付行业的市场重心迁移。众所周知的原因,2009年是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刻的一年,企业生存压力加大,企业并购的潜在机会增加。对于第三方支付行业来说,今年面临着两个方面的压力:一是“牌照”的压力;二是金融危机带来资本压力。毋庸置疑,第三方支付市场面临严峻的行业监管,牌照发放,各家企业均处于竞争阶段。第三方支付本身属于金融领域的外延,当第三方支付市场逐步渗入到企业级B2B支付业务时,已基本进入金融领域,此时国有背景的企业进入,将更易获得相应细分领域的认可,更加符合我国金融市场特征。

 

   其实,无论是国有背景还是民营(风险投资)资本,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变化已经不可避免。我们看到支付宝、环迅支付(IPS)等都在布局这个市场,并且以自己的市场特点进行不断地扩张。值得关注的是,支付系统的全球化扩张也愈演愈烈。比如,环迅支付(IPS)发布了一款可用以提供全球在线支付处理的支付产品——ICPAY(国际卡支付系统)。这是继旗下的C.A.T. 支付系统成功抢占国内大半个航空电子客票市场后,环迅推出的又一款主要面向航空机票线上购票和支付服务市场的支付产品。

 

ICPAY拥有强大的支付功能和极高的风险控制标准。通过全套系统的国际卡支付网关,世界各地的用户可安全、便捷的在商户平台上对所购买的货物进行支付。而且,ICPAY还可支持中文、繁体中文、英文、日文、法文等多种主流语言;并可支持人民币结算,商家的外币交易可不必结汇,直接以人民币进行结算。这是经济全球化以及国内用户把更多的触角伸向国外市场的一个有力的支持。我们看到,在ICPAY问世之前,国际卡在线支付领域的相关专业产品大多功能较为单一,而ICPAY的风险控制水平,尤其是其在反欺诈方面的表现则要远远超过国内同类支付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ICPAY的支付平台上还内嵌了一套IPS反欺诈系统(Anti-Fraud System)。这是一套针对交易过程中的信用卡、尤其是国际卡的欺诈风险控制系统。通过将反欺诈系统的欺诈侦测流程引入支付过程,ICPAY可以为商户大大降低信用卡交易中的欺诈率,减少因欺诈产生的损失。IPS反欺诈系统也会根据每个商户的行业及业务情况制定个性化风险控制办法,以实现风险控制的最优化。据悉,环迅已与中国南方航空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意向,环迅将为南航电子客票的国际卡收单业务提供支付平台支持。此外,ICPAY未来还将被广泛运用于网上对外贸易、涉外旅游行业和酒店行业、以及国际会务行业。显然,这种发展趋势也给第三方支付带来了新的活力。

 

       环迅还表示,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门票已经开始发售,民航业、旅游业也会迎来继08年北京奥运会后,最大规模的一次境外客流高峰,大批持外卡进行消费的国外游客将涌入中国。国内有能力提供国际卡支付网关服务的第三方支付企业目前也已均以进入全面备战状态。这对引领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变化将带来更多的变数,而真正有准备的企业也能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

2009-03-17

       【通信世界】:众所周知,华硕在板卡上优势明显,当上网本风靡的时候华硕也抓住了第一时机,不过华硕的业绩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一样出现滑坡乃至亏损。华硕发布2008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由于行业不景气,该公司单季亏损为约合8224万美元,是公司成立19年来首次亏损。19年来的首次亏损把施崇棠又逼了出来,就如同联想的柳传志出山一样。

 

据悉,施崇棠将亲率手机事业群大军,负责新领域的开疆辟土工作。我们比较感兴趣的是,为什么施崇棠要选择手机行业?IDC预测:经过多年增长后,全球手机市场2009年出货量将下滑8%。IDC预计,2009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仅将增长3%,而传统手机出货将下滑10%。IDC表示,就地区而言,欧洲和美国等已经成熟的手机市场09年将下滑14%,其中传统手机出货将下降20%。

 

在这个时候,施崇棠为何还要选择在手机行业开疆辟土?这是很耐人寻味的。华硕进军手机行业已经有些年头,PDA手机也是华硕的一个重头戏,但华硕在更大范围内布局手机和Garmin以及谷歌有很大的关联。市场一直有消息称,华硕将在2009年中旬推出采用Google 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这些手机产品将在外观设计和性能上与HTC看齐,并成为HTC智能手机的竞争对手。

 

华硕也表示将在2009年投入比较大的精力在Google Android平台手机的研发和生产上。据悉,华硕表示将会在2009年推出超过10款的Google Android智能手机,这些手机中的大多数将具有触摸屏功能,或支持高速3G网络。很显然,Google Android被华硕看作是今后智能手机发展的一个关键所在,这也是华硕要在这方面投入更多精力的原因。

 

华硕如此下注也并不是没有道理,毕竟Google Android的推出对智能手机领域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也是为什么诺基亚要把Symbian收购之后免费推出的原因之一,因为Google Android已经开始推出自己的手机,而且这个系统的出笼在更大范围内整合互联网的优势,这是移动通信网和互联网融合的趋势。包括苹果iPhone的风靡无不是如此,因此在这个阵地上是不是能够抢到更多的机会也是各家厂商一直在布局的关键。华硕倾力出击,自然是希望在Google Android刚刚起势的时候就能占据一个相对有利的位置。

 

此外,华硕在智能手机的布局上,也一直寻找着更多的发展途径。比如,它与Garmin联合推出双品牌garmin-asus手机,施崇棠表示,包括苹果、宏碁及戴尔等重量级企业纷纷加入手机市场,华硕必须寻求更犀利的方式出击,与Garmin合作可望在LBS(手机定位)市场占有一席之地。Garmin董事长兼CEO高民环称,华硕在手机领域耕耘多时,不仅是中国台湾唯一拥有3G核心专利的企业,专利数量排名全球第6,而Garmin则在GPS、LBS及软件方面掌握优势。

 

华硕希望将GPS导航功能整合到手机核心功能之中,并借此向苹果、诺基亚、三星以及其他手机厂商发起挑战。当然,除了华硕,还有好多厂商也在向苹果发起挑战,比如Palm将带着最新的PalmPro以及WebOS操作系统卷土重来。其实,谁和苹果竞争并不主要,主要的是华硕在手机行业是不是可以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毕竟在手机行业还有诺基亚、三星、索爱、LG等世界一流厂商,再加上山寨机的横行,更是让手机行业蒙上了许多未知数。华硕能否在手机行业闯出一条路来,和中国市场的3G推进有一定的关系,如果华硕能够抓住这个机会,像HTC一样逐渐流行也不是没有可能。

2009-03-16

通用网址会成为企业的救命稻草吗?

随着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中国的中小企业也未能幸免,尤其是制造业,因为订单的减少,倒闭者无数,而近日笔者闻听中企动力的一个电器制造业的客户,通过通用网址而使得企业起死回生,让笔者颇为欣慰。

该厂生产的专业电器在传统营销上由于专业性太强,很难推广。于是这家企业破釜沉舟为自己的网站注册了高低压电器电气等大量专业性很强的通用网址,当客户方面的人员需要采购时,在地址栏输入要采购的产品,马上就访问到这家企业的网站。由于这种网络营销的成功应用,这家濒临破产的电器厂很快扭亏为盈。

    这个案例相信可以让很多企业眼前一亮。的确,针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和中小企业的网络营销水平,中小企业通过网络开展营销是提高企业效益的有效手段。发挥互联网受众广、覆盖面大的优势,即利用通用网址开展全网封锁式的营销方法,同时还得兼具有效精准,这样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通用网址是一种新兴的网络名称访问技术,通过建立通用网址与网站地址URL的对应关系,实现浏览器访问的一种便捷方式,目前国内如中企动力(http://www.ce.net.cn/index_Webadd.html)等网络服务商都已开设了此项服务,通用网址一经注册即能获得全国门户网站、知名搜索引擎的全面支持,访问者借助通用网址的网站直达功能即可直接访问到注册用户的站点。

在使用这种全网封锁式的营销工具时,用户只需要在网页地址栏简单输入企业相关的通用网址,就能直接登录企业的网站,甚至是具体的某个深层页面。另外,相关的通用网址还在百度等搜索引擎、搜狐等门户网站的重点位置、全国主要的专业网站、地方信息港等设有链接,最广泛地覆盖主要网络,轻松达到了全网封锁的企业营销推广目标。通用网址由于具备了网页直达和网站推广的功能,在全网封锁式营销上体现出的特色切中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营销脉搏。

据我所知,如中国移动这样的行业霸主也已经注册了近300个通用网址,几乎囊括了其各项业务,从中可看出,类似中国移动这样注重传统营销的强势企业,也开始将注意力逐渐放在网络营销方面。

企业的网站是网络营销方案的组成部分,不是一个孤立的网站,而要包括综合推广和运营管理,针对目标用户需求,精准与用户接触,提供对用户有价值的信息。企业要提升营销效率,应该是根据营销目标决定投入,建立全程网络营销、长期顾问服务。如中企动力为企业量身定做的“中文域名+通用网址+数商Z”组合服务就可以很好的满足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需要。

  可以预见,众多中小企业利用通用网址等网络资源,不仅会使企业在经济危机中傲然挺立,而且实现营销升级、企业壮大也只是时间问题,这也将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充分理解互联网,充分发掘互联网的营销价值,最大化地利用最新科技实现自身的快速成长。

以用户使用为本的AMD理念

/小刀马

      不久前,AMD在北京正式发布AMD羿龙II处理器和羿龙II平台,与上一代产品相比,其性能提高达20%,运行时功耗降低40%,空载时功耗降低达50%,并接连刷新世界纪录。AMD羿龙II处理器和羿龙II平台定位于高端与主流台式市场,以实惠的价格为消费者提供顶级的性能。

       众所周知,在全球市场,英特尔一直压制着各种竞争对手,包括在上网本市场都是如此,因此我们看到很多厂商在选择非英特尔产品的时候总是心有余悸,害怕遭到英特尔的报复,这也使其他的芯片厂商在做市场推广的时候,总是有更多需要跨越的鸿沟。不过,对AMD来说,已经走过了这种市场尴尬境地,毕竟AMD的产品已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因此在AMD推出羿龙II处理器和羿龙II平台后,很多PC厂商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联想、戴尔、方正、惠普、同方等国内外一线PC厂商高层出席发布会并高调支持。在第一季度,惠普与戴尔已经发售基于AMD羿龙II处理器的PC,联想、方正与同方也即将推出基于AMD羿龙II处理器的PC

新发布的AMD羿龙II处理器包括多种三核、四核处理器型号,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选择。AMD羿龙II平台包涵了AMD最高性能的羿龙II 处理器、广受赞誉的ATI RadeonHD 4800系列显卡和AMD 7系列芯片组,可以让发烧友、高端游戏玩家在最高显示设置下获得高清视频体验和震撼视觉冲击力的游戏效果。

       我们看到,与上一代产品相比,AMD羿龙™II处理器和羿龙™II平台性能提高达20%,运行时功耗降低40%,空载时功耗降低达50%。可以看出,AMD此次产品的发布,一如既往地秉承了其产品的走势,那就是以用户使用为本,节能,高效,充分让用户得到满意。并且保持着快速的更新,保证技术领先和客户满意度。

       可以看出,这是AMD公司“科技服务大众”理念的最佳实践。羿龙II处理器与羿龙II平台所具有的顶级性能,高兼容性、高稳定性、超低功耗的优势,尤其是超高的性价比,能够让最大范围的消费者以实惠的价格享受到“梦幻PC”的超级体验。此举将激活高端市场需求,形成拉动2009PC市场的一股旋风,从而进一步推进PC产业向前发展。

     AMD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以用户为本的理念,这是一种非常切合市场的举措。也正因为AMD能够想人所想,并且在技术上不断创新,才会有那么的PC厂商打破常规,采用AMD的产品。AMD深谙的一个道理是,“意欲取之,必先予之。”AMD知道从市场拿走利润的同时也应该加大对它有投入。

       当能源越来越成为一个焦点的时候,我们看到AMD的产品也切合这个市场发展规律。节能,高效一直是AMD倡导的一种思潮。其实无论是台式机还是笔记本,包括上网本,节能都已经成为时下的一个畅销词。

我们的系统,我们的机器需要更低的能耗,更高的性能。谁能在这方面给用户更多的体验,自然也就能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就如同在上网本市场,nVIDIA看到了英特尔平台的缺陷,因此GeForce 9400M就出现了。GeForce 9400M芯片组是一款非常出色的芯片,它可以支持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无论是高清还是网游都不可同日而语了。对比下,英特尔的平台并没有取得这种效果。

       这就是对市场的一种掌控。AMD无疑也是这样做的,不断以新产品,新技术,新应用获得市场的认可和追随,而且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AMD的产品价格更具有竞争性,毕竟企业需要控制成本,在产品的选择上自然也喜欢那些物美价廉的东西。AMD适时地推进自己的产品更新换代,自然也更容易得到厂商的追捧和用户的认可。

2009-03-13

快钱与PayPal合纵连横的市场意义

近日,市场有消息称,国内比较知名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快钱与PayPal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致力于提高国际支付效率,促进国际贸易结算。

众所周知,国内电子支付在近年来发展迅速,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电子支付的市场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目前,PayPal拥有超过1.65亿用户、覆盖190个国家和地区、支持19种货币,是全球最大的在线支付服务提供商。而快钱开发了人民币支付,外卡支付,神州行卡支付,联通充值卡支付,VPOS支付等众多支付产品,支持互联网、手机、电话和POS等多种终端。

我们关注的是,二者合纵连横的市场意义在哪里?

其实,我们不妨先看看快钱倡导的“大支付”理念,或许就豁然开朗了。

快钱在2008年首倡“大支付”理念,倡导支付企业致力于提高企业的资金效率,覆盖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快钱在信用卡上的创新服务是快钱“大支付”理念的集中体现。快钱积极地和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广泛的合作,将基于信用卡的支付应用整合起来。

显然,快钱倡导的提高企业的资金效率,不单单是为网上交易提供支付工具,与支付宝、财付通、百付宝有很大不同。

更主要的是,我们看到,快钱的这种“大支付”理念彰显了三个优势:一、团结到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联合银行、金融机构、各类企业为消费者服务;二、提出创新全面的支付产品,支持互联网、手机、电话和POS等多种终端,为人们支付提供最便利的选择;三、早在2年前快钱就率先深入机票、物流、教育、保险等等传统行业,提供专业的支付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提高资金运营效率,优化资金管理,大大推动了电子支付在传统行业的普及和应用。

这种理念的提出,也是看到了国内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前景和趋势而水到渠成的结果。据CNNIC报告显示,目前人们的网上行为还集中于网络购物、网上银行等实用性应用,而最流行的网络购物使用率也只占中国网民的25%;在企业层面,根据艾瑞咨询预计,到2011年,中国中小企业的数量达到4660万时,拥有企业网站的数量也仅能够达到363万家,比例还不足一成。

快钱CEO关国光认为,支付市场不仅仅是B2BB2CC2C这么简单,也不仅仅局限于目前的电子商务。事实上,“第三方支付公司的长远目标是消灭现金,使整个经济更有效率、更可控”, 因此,快钱提出要建立“大支付”的市场概念,替代原来的在线支付等名词。

这不仅仅是名词的改变,而是重新定义了电子支付的市场空间。

显然,快钱更擅长于做支付市场的专业者,因此,快钱的支付市场不限于网购,而是深入到企业内部资金管理,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公共事业,信用卡账单、房贷还款等各类需要支付的领域。这样的波及面会更广泛,产生的市场影响力也会更大。

众所周知,今年是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愈演愈烈的关键一年,众多企业都不同程度地遭受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在这样的全球经济背景下,企业之间的合纵连横是抱团取暖的一个最好方式。

故此,我们看到PayPal与快钱合作,也有助于PayPal推进本地化发展。这种合作,将帮助PayPal扩大在中国商业客户中的影响力,也能进一步提高其在全球市场的领导力。此外,正如快钱CEO关国光所言,借助PayPal在国际支付方面的巨大优势,快钱将为广大商业客户提供更丰富的支付服务,帮助其拓展国际市场。未来快钱还将和PayPal不断加深合作为用户带来更加丰富的支付应用和服务。

本来两家都是支付行业的企业,二者存在着市场的竞争机会,但是因为在这次的合作中,快钱并不出售任何东西,与合作伙伴也不构成竞争。合作更是一次双赢的局面,彼此都能扩大市场空间,尤其在国内的第三方支付市场,二者的结合也是和竞争对手的一次直接碰撞。

随着银行和企业对电子商务的重视程度的提高,电子支付的影响已经被认为是金融的一个发展命脉,目前,国内的第三方支付市场已经逐渐壮大,竞争的格局也越来越明显,大家共同努力不断地改变着中国支付市场的格局。

艾瑞咨询认为,随着网络环境的改善以及网民渗透率和各方面素质的提升,网上支付更加深入地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逐渐成为生活必需品之一。2008年全年网上支付交易额规模达2743亿元,可见这个市场的前景是非常值得看好的。对于国内的第三方支付市场而言,合作也是一种共同构筑市场的有益尝试。

2009-03-12

 《开心》3.7号正式公测第一天,在线人数就达到了10万之多。根据多方面的渠道证实,这个数据不虚。公测第一天服务器即被疯狂的玩家连续挤爆几次,连官方的论坛也因众玩家持续不断地发贴要求增开服务器而当机扩容。据网龙内部朋友介绍,网龙内部对《开心》精益求精,研发三年不说,公测日期也一拖再拖,可见对这款游戏所下的功夫是很足的!再加上与周星驰的强强联合,看似突如其来的成功,其实是前期潜心修练所至,被玩家热捧也是情理之中了。

 

网龙和周星驰的合作算是在网游界开辟了一条先河了,在明星代言的基础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不仅是停留在名人光环效应下的第一层次接触,而是把明星本身的元素彻底地被融入游戏中,据在玩这款游戏的众多朋友反馈来看,网龙的《开心》整合了星爷的无厘头搞笑风格,并在游戏中融合了更多的星爷元素,显然这种合作已经超越了代言之外。

 

      

无厘头的NPC对话随处可见

 

作为网龙《开心》的开心大使。周星驰对这种合作方式也非常感兴趣。如果说一般的明星代言不过是“一锤子”买卖,只靠自己的明星光环为企业的新产品造势,营造一种明星效应的话,周星驰和网龙的合作无疑进入到一个深层次的合作中。众所周知,周星驰的风格就是无厘头,一种出人意料的搞笑风格,如果把这种风格也融入自己的游戏中,无疑迎合了游戏《开心》的本意。对周星驰而言,这种合作,也是开辟自己的风格更多元化尝试的一条先河。自然容易获得双方的认可并达到双赢的局面。

 

       其实,这和网游业界一直尝试的在游戏中植入现实生活中的产品广告有异曲同工之妙。那是对产品的一种宣传,也是对网游企业本身的一种营收尝试。这种尝试在很多游戏中都已经实现,也取得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如今,把名人的特征尤其是风格也整合到游戏中,除了能够带动人们对游戏的亲和力之外,无论是对明星本人还是对游戏本身都是一种全新的尝试。试想一下,如果一个音乐游戏中整合更多的周杰伦元素,是不是能得到众多的周董粉丝的追捧?在《开心》整合更多人们喜闻乐见的星爷元素,自然也容易让玩家产生共鸣。这恐怕就是这种深层次合作的真正内涵。

很搞的NPC会突然出现在你面前

 

       令我们感兴趣的是,为什么明星会对网游产业如此垂青呢?其实很简单,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受影响的行业很多,但网游业却蓬勃发展,影响不大。国内网游企业保持了稳定的发展态势,还通过并购、整合等手段促进行业转型,有条件的企业还发力国外市场。网游行业给处于寒冬中的IT业界带来了暖意。据悉,2008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为207.8亿元,同比增长52.2%。未来几年网游行业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预计在2012年前,每年的增长率将在20%以上,但再次出现爆炸式增长的可能性不大,到2012年整个产业的收入将达到686亿元。

 

    而且,在金融危机使得中国的对外贸易大受影响之际,中国的网游产品出口却开始快速增长。艾瑞咨询最新研究报告预测,中国网游出口额在2008年将超过1亿美元,而未来国际业务的增长速度也会超过国内业务,平均增幅将达100%。当然,国内网游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何找准自己的切入点也成为网游企业寻找二次崛起的关键,网龙和周星驰的合作无疑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相信随着二者的合作深入,更多的明星也会尝试类似的方式构筑一种双赢的合作模式。

2009-03-11

文 小刀马

 

 《财富》杂志网络版近日撰文称,电子书阅读器大有加速取代纸质媒体之势。也许有一天,大家会用电子书阅读器看报纸。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报纸和杂志在生死线上挣扎,这一天或许比我们想象的来得更早。真的会如此吗?虽然笔者也是电子书的积极倡导者,手机里下载的电子书也有上G的容量,但是笔者每个月还是会买很多的纸质书刊。

 

   一缕墨香常相伴,一纸风行二十年。笔者是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一直以来就喜欢看一些报刊杂志,尤其对杂志更是情有独钟,《读者》、《青年文摘》、《中篇小说选刊》、《散文》一读就读了二十来年;《财经》、《摄影之友》、《大众摄影》、《新周刊》、《看天下》等也频频进入视野,偶尔也看看《时尚》、《男人装》、《外滩画报》等时尚类杂志。总之对杂志有一种割舍不下的情愫,虽然现在已经到了一个网络时代,更多的阅读已经悄然转变,电子杂志也开始闪亮登场。

 

       喜欢看杂志,一是随意,二是方便,没有报纸看完后的那种满手油墨,手捧一本鲜亮的杂志,散发着淡淡的墨香,展卷而读,掩卷沉思,惬意和舒畅无以言表。直到现在,每次路过书摊,总要过去看看自己感兴趣的杂志是不是到了。网络的流行,也常常在电脑前看一些网络电子书,从玄幻看到神怪,《诛仙》、《鬼吹灯》、《明朝那些事儿》等等,在起点看,下载看,杂七杂八也看了不少,后来也开始用手机看书,但总还是喜欢那种手捧一本杂志的感觉,踏实而有一抹清香。直到现在,每晚临睡前的那份习惯还保留下来。淡淡地,静静的,窗外晓月,室内微灯,静谧而和谐,随字而行,随文徜徉,悲悯情怀,感动人生。

 

       如果说电子书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笔者基本赞同,但是如果想取代目前的纸质媒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除非电子阅读器很廉价,可以随处可见随身携带。目前的手机在这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比如面积,比如速度。据悉,包括惠普、富士通等科技巨头都在开发新一代阅读器,这些电子书阅读器按照报纸杂志的规格进行设计,具有诸多新特征,如大屏幕、无线升级、高分辨率、彩色和视频形式等,读者看起来更轻松。当然,价格究竟如何还不是很确定,但800美元相信没几个人愿意承担吧?如今的报刊随处可见,人们信手采撷,电子化了,一切都通过科技手段获得,阅读的前提是你必须拥有这样的电子阅读器,除非白送,否则对多数人来说这还是一种奢望。

 

       当然电子书的发展正在紧锣密鼓地流行着,就拿如今热络的iPhone都无法忽视这个市场。据悉,为增加电子阅读器市场的份额,亚马逊拟于近日推出适用于苹果iPhone和iPod的免费Kindle电子书阅读器软件。iPhone和iPod Touch用户可以从苹果网络应用商店下载该软件,并能够通过该软件阅读亚马逊销售的电子书、电子杂志和电子报,还可以用该软件添加书签、笔记和重点标记。

 

      电子书难以取代传统纸媒的另一个焦点问题是,电子书的商业模式还有很多障碍需要跨越。传统的报纸杂志的收入来源主要依赖于订阅量和广告,虽然这一模式的前景不容乐观。但电子书的商业模式还停留在一种尝试阶段,前景更是不可琢磨。众所周知,大多数读者习惯了从网上免费获取内容,让他们掏钱去购买本可免费获得的内容当然不容易。作为一种文化的补充和传扬,电子书的出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如果说电子书可以把当前的纸媒彻底地扫出历史的舞台也为时尚早。【非典型评论】

2009-03-10

文 小刀马

据国外媒体报道,有消息称诺基亚目前正秘密为Verizon无线研发一款触摸屏4G手机,Verizon计划于2010年推出4G通信网络。目前在北美移动通信市场上,苹果与AT&T的排他性iPhone合作赚了个盆满钵满,这一直让诺基亚和Verizon羡慕不已。据悉,两家公司因此决定借Verizon无线推出4G网络之机,结成独家合作联盟,由诺基亚为Verizon无线研发4G触摸屏手机。


对于4G的技术投入和前期布局没有问题,诺基亚作为全球手机第一巨头理应具有这样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不过,当下来看诺基亚的当务之急无疑还是在3G时代是否能够彻底超越自己的竞争对手,毕竟4G还略显遥远,再说了其他的竞争对手也在进行相应的布局。但是在3G方面我们明显看到诺基亚无论是在触摸屏的跟进上,还是新产品的贴近市场方面相比自己的竞争对手都要略逊一筹。

无论是苹果还是谷歌,包括宏达在3G手机方面都取得了不错市场份额和消费者的认可,诺基亚的产品在紧随时尚潮流方面显然慢了一拍,无论是N95、N96还是预计推出的N97,都没有iPhone的那种风靡,也没有谷歌Andriod的那种期待。在3G的布局方面,诺基亚依托强势的第一手机厂商的地位也获得了不菲的市场份额,但是新兴崛起的手机力量正在给诺基亚构筑着越来越大的威胁。这也是诺基亚要收购Symbian并将其免费开放的原因之一。

诺基亚在全球主流市场不断布局,但是在中国市场却一直显得不是很上心,尤其是对中国第一大移动运营商中移动新推介的TD关注不多,投入不大,信心不足。迟迟不能推出自己的TD终端。市场有消息称,中国移动已决定斥资6亿,资助诺基亚等手机厂商加快TD手机研发。这将是中国移动出台的最新支持TD措施,此前中国移动已经表示,将设立专项基金,扶持渠道和代理推广TD手机。中移动的6亿资助计划有望改观这一局面,据了解,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最近接洽了诺基亚、三星、LG电子和索尼爱立信等国际主流厂商,建议共同出资研发TD手机。中移动将会与获其资助的厂商共享TD知识产权,不过中移动同时强调,这并不意味着中移动准备自己投资做手机和芯片,相关扶持计划只是为了加快TD手机的开发进度。

这对诺基亚来说也是一个机会,中移动对TD的开发和终端的推进速度一直不满意,给予终端厂商更多的优惠措施也是希望大家能够及早推出令市场满意的TD终端产品。诺基亚在3G的布局方面主要的精力还是在WCDMA,如果能够分出一部分精力投入到TD的发展支持上,那么中移动5亿多的庞大用户对诺基亚的贡献也是不可小觑的。诺基亚应该审时度势,看清楚中国市场的脉动。

诺基亚如果想在3G时代继续保持自己的市场强势,尤其是应对以苹果为首的新一代崛起的新兴手机厂商的冲击,最好的办法就是固守自己原有的市场,不断开拓发展中的新兴市场,比如TD市场就是一个最好的尝试。4G还略显遥远,3G的发展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个别市场进行新技术的尝试,在更大的市场进行全方位的布局才是诺基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根本。市场已经传闻诺基亚计划推出自己的上网本,再次切入到笔记本市场,这也是一种尝试,虽然这种尝试的前景还不容乐观,但也是诺基亚希望多条腿走路的一种尝鲜。面对新技术的不断演变,众多的手机市场都在悄然地布局,诺基亚作为手机市场的旗舰厂商,有更多的技术积淀和冲动,但还没有苹果推出iPhone的那种惊鸿一瞥,因此寄希望4G手机能够给诺基亚带来苹果iPhone的那种成功是不切合实际的妄想。与其这样,还不如踏踏实实做好目前的3G业务,这才是诺基亚赖以生存的基石。【非典型评论】

2009-03-09

【通信世界】:近日,市场有消息称,中移动在今年将全面下调移动数据流量资费标准。目前,GPRS上网流量资费一直被用户认为太高,而且按K计算的计费方式有不透明之处。消费者在很多时候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毕竟中移动的用户基础更大,人们惯有的使用习惯也决定了更多的人还是直接选用移动的GPRS服务。

不过,随着联通和电信不断地向无线移动网络的渗透,尤其是电信挟持CDMA在无线上网方面的优势不断地推出新的策略,也迫使中移动想尽办法调整自己的策略,更何况随着3G的到来,更快的速度和更多的体验注定了无线网络的诱惑将更大,如何保持住更多的用户群体是每一个运营商都不敢有丝毫懈怠的市场行为。因此,中移动调整GPRS资费也是大势所趋。

再加上此前电信开始打出免费上网牌,更是让中移动不得不审慎对待。不久前,北京电信宣布从3月5日起至6月30日前,新办套餐者手机上网流量费全免,而且流量不限制。可以预见的是,三家运营商在无线上网方面的争夺才刚刚开始,真正的硝烟还没有飘来,当大家都开始推出3G应用之后,可能才是无线上网的真刀真枪开练的时候。中移动表示,在对GPRS资费下调的过程中,还将实施套餐流量余量提醒服务,毕竟从技术上实现这个功能已经不是什么难点。

我们可以预计,今年三家运营商的无线上网资费将面临着一场硬战。所以说中移动对GPRS资费的调整既是应战,更是为自己的将来做铺垫。3G来临之后,我们知道电信C网在无线上网方面一直拥有一定的速度优势,这种优势在3G时代是不是会继续保持目前还不得而知。对联通来说,由于WCDMA的终端选择余地更大,智能手机的使用范围更广,应用软件更丰富,获得一定的用户支持是必然的。而中移动在终端方面显然要略逊一筹,因此在资费和套餐方面必然会有更多的优惠措施,再加上中移动庞大的用户基础,这是在未来竞争中的一个重要基础。

无线上网在近年来的发展非常快捷,上网本的流行本身就说明了问题,虽然国内对WiFi的限制还很多,但是借助3G上网的趋势自然也会延续,中移动布局TD上网本自然也是希望在这个市场能占据更多的份额,再加上自己的用户基数,希望博得最大一桶金的算盘也拨的不赖。不过,无论是联通还是电信,都不会在3G时代还处处受制于移动,必然会利用各种竞争策略挖中移动的墙角。对引进iPhone的谈判上,联通半路杀出和苹果谈判就说明了问题。因此未来无线上网这块被预计发展前景异常广阔的市场,也会成为三家运营商的必争之地。而背后的设备提供商,包括上网本生产商也将获得不菲的回报。

最终谁能在这个新兴市场获得更多的机会,相信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判断,毕竟各家都有各家的优势,而对中移动来说,最大的优势还是自己目前拥有的庞大用户基础。由于3G的跨越不是一步能到位的,对于大多数的用户来说可能还是固守在目前G网时代,因此中移动通过在GPRS方面的更多套餐激励,也能为自己挽留用户增添更多的筹码。相信随着电信日的日益临近,三大运营商的争夺,尤其是套餐方面的比拼还会更激烈,而对我们用户来说,坐山观虎斗或许是上上策,而最终渔翁得利也是在所难免的。

2009-03-04

诺基亚笔记本抗摔吗?

文  小刀马

【通信世界专稿】曾记得使用的第一个手机就是诺基亚的3310,当时刚刚从BP机的日子里脱颖而出,诺基亚手机以一种非常坚固耐用的品牌美誉度而受到极度的赞扬,虽然那时候已经有了三星的折叠机,但还是喜欢诺基亚笨笨的直板机。那时代的手机还是一个小小的大件,是要费好多银子才可以纳入怀中的,不像现在山寨满天飞,手机的价格真的快到白菜价了。对诺基亚手机的好感来源于它的结实耐用,曾经不知道多少次不小心把手机掉到地下,最狠的一次,从二楼扔下没接住,摔到地下,电池、后盖散落了一地,本以为这次报销了,但拼装起来,信号照样出现,只是壳子上出了一个豁口,其他居然没有什么影响,这恐怕就是品质的力量和见证吧。

如今,听说诺基亚又要开启自己的笔记本计划了,很显然这是受到了苹果的启示,不过苹果是先有PC才有iPhone的,当然如果没有iPod的成功,苹果恐怕也不敢如此突兀地进入到手机领域吧?诺基亚遭受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在全球手机市场已经获得了接近了四成的份额,还能有多大的提高空间?还能有提高空间吗?恐怕诺基亚自己都怀疑。于是,多元化,尽可能地多元化发展策略显然也是不想在一棵树上吊死,虽然这棵树已经发展成参天大树,已经顶天立地。但诺基亚还是想寻找到自己的突破口,在Symbian和谷歌的Android的竞争之外,诺基亚的确需要一些新的东西来支持了,只是笔记本是一个好方向吗?

如果真的是一个突破口的话,或许上一次诺基亚就不会在PC市场铩羽而归了。在笔记本电脑市场竞争对手更是鳞次栉比鱼龙混杂,尤其是山寨也掩杀进来,原有的巨头不约而同地杀进了价格的怪圈。包括曾经让人誉为极度品质的Thinkpad也已经没有先前的风光。诺基亚在这个时候进入这个市场,真的有前途?如今的消费观念已经不局限于抗摔了,曾经的品质当然还是人们心中难以割舍的情怀;但眼花缭乱的市场产品充斥其间,更多的是在价格、时尚、个性、快速转换中切变着,这恐怕也是山寨流行的一种风尚吧?

诺基亚试图进军笔记本市场,创意一般,起码没有苹果推出iPhone的那种活跃和风靡。这和两个品牌之间的市场差异是一样的,苹果玩得就是心跳,就是那一抹惊艳。于是我们才能看到iPhone的成功和受追捧,而诺基亚不具备这种市场影响力。当然,诺基亚进入笔记本市场并不是以苹果为参照,毕竟苹果在笔记本市场也不过一个市场参与竞争者罢了,真正的强者比苹果要强大多了。

诺基亚的笔记本战略,依然离不开台湾笔记本制造商的身影,就如同苹果和谷歌G1也如出一辙。据悉,仁宝电脑和富士康很可能成为诺基亚进军笔记本市场的合作伙伴。诺基亚CEO康培凯曾表示,诺基亚正考虑进军笔记本市场。出发点是,“手机和PC在以多种形式融合,5年后的市场很难预测。”这种融合促使诺基亚向笔记本市场渗透和转移?其实,如果诺基亚能推出一种集成二者特点而又能叫响市场的产品的话,那真是善莫大焉。不过,这种可能依然是微乎其微,诺基亚的开拓性显然还没有这么强,起码诺基亚的特点不是这种能够做第一个吃螃蟹者。

传闻在继续,不过我们也看到,诺基亚近日宣布终止与英特尔的一项合作,双方不再共同研发基于HSDPA技术的笔记本电脑。去年9月,诺基亚与英特尔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合作研发HSDPA技术,并将该技术应用于笔记本电脑。仅有的一种尝试还在不知名的情况下夭折了,如果诺基亚真的进入到笔记本市场,又能掀起什么风浪?真的想不出来。虽然,康培凯认为,目前手机和PC以很多方式融合,现在已有数亿人初次体验了手机上网。PC企业向手机行业渗透,诺基亚想反其道而行之。但这个市场前景究竟如何,谁又敢断言?如果诺基亚仅仅是生产上网本,那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