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2010-09-30

30而立,成功如我,生活本应如此

 

听风,听水,听花,听雨

现实的生活如梦境般一层层套牢了我们,身、心,俱疲。

如果一段音乐能带人入梦,那么,当每一个屋子都充满这首乐曲时

你会不会以为,你在,盗梦空间。

 

刚把大大的家装修好,远在美国留学的友人送我一套SONOS。无限音乐,自然来

 

当名片的时代过去,转而替代的是电子通讯录。

我们懂得,原来,很多繁复挥之即去,很多简便唾手可得。

关闭的电脑,静音的手机,想要一曲清音如此艰难?

SONOS对你说,不,我可以搜索电子设备里的音乐文件,集成自己的音乐库,呈现在你面前。

工作,享受,不再冲突,如此简便的高端。

 

12

 

静坐于书房落地窗边,阳光暖意似蜜般流淌,书香乐香沁心,难得一份宁静悠然。

忽然间,天上大雁飞过,忽然间,觉得天空很蓝。

古朴的装潢没有任何布线,将SONOS无线轻巧的音箱摆在桌面,流淌出《渔舟唱晚》

一颗积累多年的心,平静而安逸。完全不用营造,根本就是纯粹和天然。

21

 

31

 

工作成功,必然工作繁杂,工作情绪,也许会带回家。

背手,皱眉,叹气,心绪烦乱。

不如去散心吧。

拉上三五好友,或者一人独行,带上自己的快艇,找一片水域,纵横驰骋,这是男人的潇洒。

亦或者静心吧。

打开SONOS,每个屋子都放上不同的音乐,不同的音乐抚慰心中不同的心灵伤疤,我不怕展现男人的脆弱。

我要的是真我,真生活,随性却充满内涵。

SONOS,多房间无线音乐系统,让我的悠然时光有轻音抚摩耳畔。

 

41

 

51

 

小女儿说,爸爸,我想听您讲故事。

如果你可以做到,请用磁性的嗓音认真念出那些顶着拼音的文字,

抬手,轻触按键,轻柔的安眠曲随之萦绕房间。

一个男人,一本童话,伴随舒缓的音乐,在女儿的眼里,却是家。

SONOS,如同父爱的深沉,用最沉默最温柔的方式,呵护着家庭的味道。

 

61

 

闭上眼,给疲惫的身心找一个归属。

不是花前月下,不是推杯换盏,不是灯红酒绿,不是似水流年,

那些年少的浮花浪蕊飘然随风,沉淀后的内敛坚毅如期而至。

学会爱与包容,熟用成熟与虔诚。

牵起爱人的手,从卧室舞到客厅,从客厅翩然入露台,跳到我们老去也依然要牵着彼此的手。

不同的空间,同一个爱人,同一首乐曲,同一个SONOS

 

71

 

客似云来,轻叩门扉,如你不爱香茗不如沏一杯咖啡。

 

看,咖啡豆于研磨中渐渐成粉,如瀑倾下。

闻,弥漫的馨香化成一缕烟。

品,一缕丰厚甘醇滑进喉,温热绵长。

香醇在嘴边,老友在身旁,想放一曲《朋友》却舍不得起身,

手边的IPHONE已被我设定成SONOS遥控器,随手按下,一切均随我意。

 

81

 

我独特,所以我走在众人前端。

我前瞻,所以我行在时代前沿。

 

我爱SONOS,行云流水,静逸飘然,给你卓越超凡。

 

2010-09-29

商务时代,笔记本到底以何为尊?

 

 

       随着大量的上网本开始涌现,一度时间人们以为笔记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是很快我们就发现,其实上网本不过是一个点缀罢了。更多时候,我依然离不开笔记本电脑,尤其是商务人士,在这个随处可见的商务盛行的时代,没有笔记本电脑,我们发现自己几乎不知道该如何运作。事实上,当信息化、网络化已经成为时代一个不可褪去的烙印之后,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回避网络带来的巨大变化。

 

       商务时代,笔记本电脑其实并没有落伍,而且更成为一种标配。笔记本电脑已经成为商务人士的必须拥有的工具。其实我们外出,无论是在候机楼还是火车上都能看到手拿笔记本的人士专心致志地做着自己的事情。伴随着无线上网卡,还有什么商务内容不可以处理?

 

       于是,我们看到笔记本还是商务人士的首选,即使有智能手机可以聊解一时之困,但最多的应用还是来自于笔记本电脑。那么,什么样的商务笔记本才是首选?价格?性能?功能?品牌还是时尚性?其实,我们很容易地就可以感受到,商务首先还是性能决定应用,价格倒不是最主要的,虽然需要追求一定的性价比,但不是越便宜就越好。关键还是是不是适合自己使用,是不是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

 

      市场上无论是品牌还是性能都有很多产品可供选择,不过在选择的过程中,我们还是喜欢寻求同类产品中的佼佼者,追求相对的性价比,更主要的是能够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产品,并且有一定的高端品质内涵,毕竟商务很大一方面也需要门面的支撑。当然撇开时尚和价格之外,性能还是最主要的。事实上,一台设计全面、品质出众的笔记本电脑,对于保护数据信息、提高工作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品质也成为许多商务人士选择产品时的重要参照,在这方面,我们看到联想昭阳K26和昭阳K46A两款笔记本电脑,以严格的测试标准、强大的稳固性设计和独特的三级散热设计,树立一种品质。其中,联想K46A笔记本电脑,拥有双硬盘、双电池、双重硬盘保护、双备份一键恢复和双面镁铝合金外壳等,这些设计和安全考虑都是非常别树一帜的。对于商务人士而言,笔记本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非常关键,毕竟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内容被泄露也不希望出现故障致使数据丢失。据悉,每一台昭阳笔记本电脑都必经包括电磁兼容、摇屏、温度冲击、部件信号、压力、跌落、噪音、冲击、散热、温度、稳定性、耐光、兼容性、振动、按键、网络传输等数十项严格测试。

 

       还有一点令人感兴趣的地方时,昭阳K46AK26均采用排水型防水键盘设计,避免不慎将水或饮料泼溅在键盘上引起的设备损坏。同时,昭阳K系列标配全球专利技术的APS主动式硬盘保护系统,可在500ms内归位硬盘磁头,当意外跌落时,可以周到的保护硬盘盘面不被划伤,进而保护数据安全。

 

      对于一台笔记本电脑而言,散热也是非常关键的,笔者的笔记本就存在散热不好的问题,严重的时候,挨着风扇等处的键盘都非常烫。无奈之下,有时候还需要找一个冷却的东西给它降温,不甚其烦。对于商务笔记本而言,这方面更需要反复锤炼。毕竟很多人都喜欢随身携带,随处席地盘腿把笔记本放在自己身上作业,如果散热不好,那么一股炙热的考验也是非常令人不爽的。在这方面,我们看到,昭阳K系列笔记本电脑采用三级散热设计,昭阳K46A还采用纯净水对流导热双铜管设计,散热速度远胜普通铜管。

 

      正是因为拥有一些独有的特点,联想昭阳K系列笔记本才能在市场得到用户的认可和垂青。当市场上不断充斥着一些品牌厂商的产品出现这样那样问题的时候,谁能摸准市场的脉搏,推出令消费者满意的产品才是关键。性能、稳定、安全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2010-09-28

争先恐后进入的电纸书市场有多大

 

       电纸书(电子书)的流行有多种原因,近来随着苹果iPad的上市,更是让这个市场风生水起。在多家企业争先恐后挤入这个市场的时候,我比较感兴趣的是,究竟会有哪些用户喜欢阅读电纸书并且愿意去购买电纸书阅读器?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一下市场需求,就能发现哪些用户是潜在的电纸书读者。只要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自然也会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其一、政府机关相关人员。无论是奖励还是作为一个学习用品,电纸书都是可以满足需求的,当然对这类用户而言,电纸书要具备手写功能,而且屏幕越大越好,这样看起来更直观,更能满足需求。此外,价格越合理一些越好,毕竟无论是公务员还是普通公职人员,不会有更多的金钱可以驱使,都是明码标价采购。

      

       其二、大中企业客户。对于大中企业客户而言,电纸书就可以拥有更多的内在因素,也就是说可以引入到企业文化当中去,当然也可以进行必要的定制,作为公司的一种公众服务用品。比如,可以作为开展业务的存储载体,可以增加统一的公司LOGO,当然更主要的还是要流畅支持PDF,毕竟现在PDF在企业中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如果不支持PDF那么显然是不行的。当然,如果要经常演示的话,最好还带有手写笔,这样在使用的时候将更方便,也可以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三、个人用户。这也是目前比较常见的用户,也是自主用户,他们对电纸书的要求可能更有个性化一些,比如时尚的外表,靓丽的品质和时髦的元素等等,当然价格也是非常具有性价比才可以。毕竟,大家都追求性价比的统一。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带有WiFi功能。如果能加入互动就更OK了。此外相应的接口也最好更全面一些,这样在下载的时候也就多了一些选择。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电纸书产品基本都是面向这个群体的,毕竟,这也是最能引起共鸣的一个需求。

 

       其四、学生用户。学生用户自然以学习为主,因此各种学生需求的东西或者是内容是必须的,那么类似于字典了,丰富的英语书籍了,一定的教辅内容了,如果都能涉猎的话,自然也容易受到家长的接受。不过,价格不能太高,学生一族对价格也是最敏感的。

 

       这些无疑都是目前电纸书市场普遍存在的一些用户需求和潜在用户基础。在这方面,我们看到无论是苹果iPad还是国内的汉王、盛大、OPPO、纽曼等等厂商,都针对各自的用户群体推出了自己的相应产品。苹果的时尚和品质自然是无与伦比的,这也是苹果一贯高调的风格所在。不过iPad的价格也不菲,受众的选择受到一定的限制,最主要的是屏幕看文字还是没有电子墨水屏更舒适,并非长久阅读的理想工具。

   

      对于国内电纸书厂商而言,优势各异。逐一分析的话,汉王在这四个用户群中,都有一席之地。而盛大在第三组个人消费用户中具备一定优势,但在其他用户群中就难以发言了,这主要是由于其内容的局限,以及产品外观的单一。

 

       市场的最终演变还是看消费者的接纳程度,厂商的产品能够满足或者说涵盖所有的用户需求时,自然也能得到最大范围内的追捧。而仅仅局限于一个领域也容易略显单一。不断地挖掘用户的需求,充分丰富自己的产品内容和满足用户的需求,这样才是一个创新性企业不断追求的方向,天道酬勤,多有付出才有多回报。

  2010年来,视频行业很热闹。最大的事当然是酷6和乐视的上市。这让我想起2005、2006两年高峰期的时候,中国有好几百家视频网站,今昔对比,恍然隔世。曾经前仆后继的视频行业已经形成了巨大的进入门槛,现在如果有创业者还开始做视频,恐怕很多人会认为你疯了。

  视频行业到底有什么门槛?我们不妨来仔细推敲一下。资金门槛就不说了,看看酷6的财报就知道了,一个单Q光是亏损都可以超过1000万美金,更不用提投入。不过其实,任何时候资金都不是最重要的门槛,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让我们来看看当前视频行业的另外几个被大家忽视的门槛。

  门槛1:用户习惯

  用户习惯是个很玄妙的东西。前一段时间我曾与一个业内大佬聊天,谈及某大型门户网站的流量来源,对方透露了一个让我吃惊的消息:超过90%来自网址导航站。由此可以看出,用户习惯可以说是最难变革、最难颠覆的东西。

  从艾瑞的数据可以看出,现在中国有2.4亿在线视频用户,大家似乎已经习惯了在土豆、优酷上看视频,这大概来源于当年的VOD点播网站的用户习惯承接。但其实还有一大群“顽固”的用户,他们认为“看视频就得用播放器”,这一点从暴风影音的数据可以看出——去年底,暴风的用户是1.5亿,今年3月暴风日均用户8318万。

  Web和客户端的确是两个不同的商业体系,Web讲的是流量,客户端讲的是用户数。但一对比就发现,用客户端看视频的用户占了中国视频用户的一大半。这就是“用户习惯”的力量。凭此我认为,中国视频行业如果还能诞生2-3家上市公司,客户端一定有一席之地——只不过这些客户端存在的时间太长了,以至于业界将焦点更多放在了Web上。

  门槛2:技术和带宽

  我看到一个数据,中国有4.2亿网民,平均每个网民能拿到的国际带宽只有2K,香港是24.5K,相差10多倍。在视频行业进入体验时代之际,国内网民带宽与高质量节目的矛盾一直没有得到缓解。

  正是由于这一矛盾导致了很多视频从业者开始玩花招——君不见每个视频网站首页上都是花花绿绿的HD标志,但几乎没有一个是HD。笔者对高清播放器和高清解码技术也算是有一知半解,不过我也理解视频网站急于摆脱网络视频一贯给人以低画质、低品质的固有印象。

  这当然算不上门槛,其实真正的门槛在客户端上。客户端的播放解决方案是目前唯一真正搞定了高清播放的方案——高清涉及到和底层硬件的信息交换,这并非Web能承载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基于Flash的Web视频是无法针对NVIDIA或者AMD(ATI品牌已经挂了,现在叫AMD)做特殊优化的。以暴风为例,这家公司一直在提SHD技术,说白了,就是在同等带宽下将影片压缩得小、画质更好。在这方面,我认为客户端更有技术优势。

  你可以砸1亿做一个有流畅体验的Web视频网站,但同样砸1亿,恐怕堆不出一个可以完全支持Full HD(1080P),支持720P的在线视频的客户端,壁垒不低。

  门槛3:合作资源

  视频行业已经走过了兵荒马乱的时代,开始各自占山为王。这其中,版权分销体系的成熟扮演了重要助推作用。其实我们可以换一个思路理解:从本质上说,视频行业做的是就是一个中介商的角色,从版权方购买(换取)内容,免费贩卖给用户,广告主来替用户买单。所以,这个商业逻辑中最核心的其实就是整个“买卖流程”是否运转得合理。

  由此可以认为,这种商业流转才是各大平台竞争的核心,进而“合作资源”变得尤为重要。这并非“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那么简单,我甚至认为这简直就和Amazon的进销存体系有得一拼。尤其是到2010年来,Hulu之风刮得呼呼的,大家开始拼命砸版权了(也各自有轻重、侧重点)。不要说一线,二线的暴风也在世界杯、《红楼梦》、《一起又看流星雨》等重头戏上不缺位。

  另一种“隐形资源”很多人没看到,即政府关系。很多人都揣测乐视的上市与这种因素有很大关联,实际上政府关系(Government Ralations)自国家对视频监管开始就地位极其重要,尤其是视频牌照申请期间。随后,政府关系更多体现在了政策扶持、保驾护航等方面。还是暴风,这家公司进入了“瞪羚计划”,享受VIP待遇,也会包括融资、上市等方面。我想对于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有个普遍矛盾:既不希望和政府走得太近,又不希望太过疏离,但在视频行业,来自政府的扶持是非常受用的,这是一个刚刚成长起来的行业。

2010-09-27

Check in”一族,LBS应用从互动开始

 

       Check in”(签到)是一个新词,很多人或许还不知道是什么?其实Check in一族的诞生是有由头的,当智能手机成为我们生活中一个无法或缺的工具之后,拿着手机随时随地Check in,走在时尚的前沿。Check in,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态度。这就是时代滋生的一种生活方式,以科技的进步为导向,并不以产品的出现为目的。有人也把Check in译为“切客”,倒也贴切。

 

      当然,说到Check in,自然要说到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LBS),它通过移动运营商的无线通讯网络或外部定位方式(GPS)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在某种平台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一种增值业务。当互联网地图出现的时候,我们就预感到LBS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事实上,从谷歌地球和谷歌地图的大力推广之后,LBS就悄然涌动。尤其是随着SNS的崛起和智能手机的流行,LBS的发展就更有前景了。

 

       之前,《福布斯》网络版评出了美国十大社交媒体新秀,美国手机地理位置服务商Foursquare跃居榜首。第三名的是购物折扣和地理位置服务商BeThereDeals。前三名中有两个与地理位置服务相关,一时间地理位置服务成为业内新的话题。地理位置服务的实现需要三个基本要素,即能够上网的手机、用户的地理位置结合社交网络应用。

 

       LBS的流行首先从美国开始,其中最知名的就是Foursquare。其用户使用手机在某个地点check in,该地点可为全球任何城市的一家饭店、好友家庭居住地或一家商店等等。用户完成签到过程后,Foursquare将根据用户签到时的位置,向用户返回该地点附近的其他信息。而BeThereDeals,则是将购物折扣信息和地理位置服务结合在一起。用户根据该公司应用程序可以查看自己当前所在位置,并了解自己周围有哪些商店提供折扣商品。

 

       作为一种新兴的应用模式,我国市场也很快引入这种模式,我们看到,如立方网、街旁、玩转四方、冒泡等也介入这种模式,不过当时还没有业界大鳄进入。那么,LBS究竟可以带来什么呢?首先,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地理位置服务提供了可能。目前,国内手机网民达2.77亿,庞大的用户基础为地理位置服务发展提供了空间。其次,互联网的社交化趋势决定了基于地理位置服务的社交网络会受到手机网民的欢迎。

 

       LBS的应用是多方位的,比如,基于地理位置的周边搜索;目前大众点评已经推出了AndroidiPhone客户端,用户可以搜索周边的一些饭店餐饮信息,同样的,基于地理位置的其他的周边搜索服务(娱乐等)也有很大的需求。基于地理位置的游戏也是又一个值得被关注的地理位置领域创新方向,基于地理即时信息的推送服务也是一个发展趋势,目前盛大游玩网也介入到LBS领域,也是瞄着这些趋势而来的,这也是目前唯一的大鳄进入到这个是市场。在苹果的App Store里搜索游玩网就可下载,这也是盛大推出的一款基于iPhone的客户端。它以分享各种旅游信息及乐趣为目标,以快乐旅游、互动旅游为理念的新一代的体验型旅游社区。当自驾、自由行、旅游成为一种休闲主旋律之后,游玩网希望能以此为突破口。

 

其实构筑在LBS的应用还有很多,但是真正能够引起共鸣和参与热情才是根本。智能终端和SNS的嫁接注定了LBS的应用有可以期待的前景,但是如何引导,并且得到用户的追逐才是关键。这是需要无缝的线上信息和线下服务的整合。而一般的创业公司显然还没有这种强大的整合能力,也只有业界的那些大鳄才可以做到合理的整合,这是需要一定的基础支撑的。除了盛大之外,市场有传闻称,新浪和腾讯也有意进入到这个市场,如果真是那样的话,LBS市场的热络也将更加精彩,而能够真正吸引用户的根基在哪里,相信还是内容和线上线下的整合才是关键。

  小刀马

  媒体披露,网络团购餐饮业,有“7000人团了,但店里只有十张桌子。”餐饮类团购项目的火爆,无疑会带来巨大的客流,进而影响“团吃”质量,这成为众多消费者的担忧。有调查显示,在团购的选项受追捧程度来看,美食仅次于电影票,位列团购热门商品的第二位。而菜品质量缩水、服务质量差和排长队是最让人心痛的三大“杯具”。据悉,有一家团购网站表示,“该网站曾创下一单卖了15万份观影套餐的业内销售纪录,但商家面临着如此超负荷的接待量,显得力不从心”。

  这或许是团购市场火爆的一个缩影,由于性价比的优势,很多人参与团购并乐此不彼,但是相应的监管缺失进而引起消费者的不满和投诉。在团购聚合网站tuan800的投诉论坛上,仅8月份对于团购产品和服务的具体投诉就超过了150条,投诉内容五花八门,有体验SPA遭遇隐性消费,有拍完婚纱摄影拿不到底片,有购买餐馆“豪华套餐”的默默缩水,有付款后团购网站始终不发货甚至离奇失踪等等。甚至,有人爆料称,一些团购的化妆品超过70%的产品都是假货,有些网站甚至公然以外贸原单、尾单等名义售卖名牌丝巾、墨镜的仿冒品。

  面对纷繁的乱象,有关部门终于决定出手整肃了。日前,商务部直属机构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已经针对团购行业推出诚信资质认证和评级标准,欲设置门槛约束团购市场乱象。申请认证的团购网站必须如实填报相关材料。这也是国内首个针对团购新兴电子商务模式的监督措施。相应监督的出笼,无疑有利于行业从无序到有序的发展,对于用户来说,诚信资质的认证也有利于用户对团购网站的选择,从而避免用户盲目地去追求低廉的价格而产生利益损害。对于商家来说,第三方监督机制的建立对商家的利益也是种保障,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据悉,工信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等其他政府部门也在酝酿出台相似措施,一系列严格的措施很有可能随后而出。一场真正的团购网站整肃运动或许即将来临。

  众所周知,团购网站通过提供消费者感兴趣的产品和满意的折扣赚钱,消费者则希望通过折扣购买省钱、体验、更具有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需求是好的,但是目前国内的团购乱象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其一、抄袭严重没有创新。其二、大部分团购网站覆盖的行业范围较广,从餐厅打折券、家居建材到汽车,几乎能提供所有的商品和服务。规模偏小的团购网站缺乏筛选商家的底气和议价能力,很难拿到大品牌的真正低折扣产品,而要满足每日一团的更新频率,网站势必要降低门槛,造成消费者口碑和销售的恶性循环。其三、商家难获回头客,一锤子买卖,中国消费者更在意低价。

  同时,由于团购的问题频发,用户的体验热情和消费观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一窝蜂的追逐将渐渐降温。一些团奴已经开始审慎自己的团购目的和初衷,有人表示,“每天奔着便宜而去,最终刹不住车,其实算来团购并不省钱。”事实上,网上团购与网上购物不一样,购买兑换券属于提前消费,如果算不好自己想要什么,最好不要盲目参团,否则容易增加不必要的开销。有的人就是因为一时冲动,就买回实际并不需要的东西,看着是便宜了,却增加了无谓的支出。

  上千家的团购网站,每日一团的诱惑,让很多人乐此不彼,但也徒增了烦恼。我们有理由预计,经过了前期的乱象和有关部门相应的监管约束之后,团购的背后也会逐渐梳理清晰。随着用户对团购模式认知逐步成熟,团购网站的销售量需要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去拉动。也只有这样才能步入正轨,真正做大做强。否则乱象之后,也只能乱棍打击消费者的耐心和热情。

2010-09-26

智慧企业架构的触类旁通灵光乍现

 

      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一些中小企业,对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总是有这样那样的设想,也的确感受到了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笔者接触到一些企业也在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信息化布局,因为他们在信息化的建设中已经感受到,信息化是一种进步,或者说捷径。

       但是在具体的布局和架构中,还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多时候,设想是美好的,全面的,针对性非常强的。但是在具体的架构中却很容易出现偏差,有时候这种偏差甚至比较离谱。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时候明明想好是为了如何实现,或者计划实现哪种需求,但是在架构的过程中,却慢慢地滑离了主题,进而演变得有点让人难受;甚至有时候,只能是不了了之。这不能不说是一件遗憾的事情。

       其实这就需要企业的CIO应该具备一种可以引导的能力了,也就是说,一个企业的CIO作为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舵手,是全面的负责制定公司的信息政策、标准、程序的方法,并对全公司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的高级行政管理人员。他的知识要全面而及时,他的经验要足够的丰富,才能挑起帮助公司发展前进的大梁。当然,期望通过一个人改变一个企业的命运,存在着很多机会和运气的成分在里面。更多的时候,对于CIO来说,需要的是知识的不断积累,对信息化架构的运筹帷幄,和自如应对变革的勇气和能力,这些也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环。

       我们看到,目前有一些网站正致力于提供类似的可操作性的案例分析,以及相关的内容资讯,并拥有诸多业内名人持续进行思维火花的激荡。笔者在CIO洞察社区的网站里(http://www.theinfoboom.com.cn/)潜水了一段时间,多多少少的有所斩获。

吸引笔者关注的原因之一,是该网站汇聚的新鲜的资讯和业界发展态势;社区里各个行业的CIO从业人员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或许没有具体的细节告诉你应该如何一步步去操作,但是他们对发展趋势的把握以及带来的一种思潮的演变,对于CIO来说,是最急需汲取到的营养。在很多时候,心有灵犀的一点或许就可以让你豁然开朗,进而如醍醐灌顶,一切都可以迎刃而解。汇聚了业内知名的专家和自己的同行们用心洞察出来的真知灼见对每一个CIO而言,可以说都是一笔财富。

       其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别人有好的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当别人有失败的教训,我们可以避免和汲取,这就是经验的积累。对一个决策者而言,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是把握方向,而不仅仅是具体的每一个细节,虽然说细节决定成败,但是高瞻远瞩的方向性战略构筑更是根本,方向迷失,即使再有细节也最终是南辕北辙。当汇聚的业内信息在这里展现的时候,我们自然可以触类旁通。

       再次,观点碰撞,答疑解惑。每个行业在发展中都会遇到自己的信息化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即时获得专家的指点,才能帮助CIO少走弯路。在这个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一点点弯路或许就给企业带来不可扭转的损失,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如果能够不断在地这种发展中得到支持,那么对企业的信息化布局也是大有裨益的。

       最后,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CEO来掌舵,而来自于CFOCIO等的协作也非常必要,很多时候恐怕也是企业发展的真正根基。对于一个CIO而言,如何把握发展方向,如何掌控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变化非常关键。笔者希望CIO洞察社区能够更多的给企业CIO带来一种寻求变化的根基,给企业CIO带来直观的帮助,甚至发展到能带来一对一的服务,当然,这些功能是否能够实现还未可获知,但一切美好的愿望都需要时间来不断地完善,相信CIO洞察社区会朝这个方向努力。

2010-09-25

  小刀马

  在外界不断地臆测和预期之后,康培凯终于要卸任了。诺基亚经历了太多的被竞争被赶超被困惑的时代,在新的高层出现之后,是不是能迎来自己的柳暗花明又一村?

  当竞争对手的策略越来越具有前瞻和引导潮流的时候,诺基亚如何应对?在苹果、谷歌在移动市场突飞猛进的时候,诺基亚还有什么可以依赖的资本挥霍?

  其实,诺基亚的角色早已经应该换换了,现在的诺基亚虽然那还有居高的市场份额 ,但是在智能手机市场,在新型移动互联市场,还有几多优势?当苹果iPhone风头正劲的时候,诺基亚可有一款产品和iPhone抗衡?可有分庭抗礼的资本?

  康培凯卸任之后,史蒂芬•埃洛普(Stephen Elop)将担任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对于诺基亚的这个新的掌门人,我们又有多少期待?

  埃洛普于2008年一月加入微软,接替Jeff Raikes(现为比尔•梅琳达盖茨基金会CEO)留下的微软企业部门总裁一职。在加盟微软之前,埃洛普担任多家美国上市公司的高管职务。工作经验自然是无可挑剔的。

  对于自己的新职位,埃洛普表示:“我非常高兴加入诺基亚,希望通过不断满足用户需求和期望,巩固诺基亚在移动通信行业无可质疑的领袖地位。诺基亚拥有独特的全球地位和品牌实力,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

  诺基亚董事会主席约玛•奥利拉(Jorma Ollila)表示:“目前正是公司重新崛起的关键时刻,为了确保公司的成功,我们需要具备不同的技能和特长的领袖。诺基亚董事会相信,史蒂芬•埃洛普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领导才能,有助于挖掘诺基亚的全部潜力。在我们努力完成公司转型之际,他深厚的软件业背景和改变管理模式的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坚信,史蒂芬•埃洛普有能力推动创新,同时有效执行公司战略,为股东带来更多的价值。”

  值得关注的是,我们看到奥利拉提到的一个关键点,那就是埃洛普的软件业背景和改变管理模式的经验。很显然在智能手机的发展中,在诺基亚的转型中,这是一个发展重点,其实当苹果的APP Store以一种全新的模式带来市场改变的时候,其他的移动巨头都在纷纷效仿,只是效仿者当中也就谷歌Android的实力更接近苹果,其他竞争对手这方面的表现还差强人意。如今诺基亚高层的更迭,无疑也想加强这方面的努力。

  那么,埃洛普是不是可以给诺基亚在软件方面带来更多的突破?有分析师对埃洛普入驻诺基亚还是看好的,有分析机构认为,斯蒂芬•埃洛普擅长沟通,将比康培凯更适合诺基亚。

  埃洛普在表态中,提到了“诺基亚公司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和专业人员,我相信,我们可以通力合作,继续推出创新产品,满足用户需求。”显然,创新性产品是关键,这也是诺基亚在未来是不是可以跟竞争对手强势竞争的关键所在。

  其实对于诺基亚而言,新产品以及带来的模式变化是非常关键的。其实近年来,诺基亚在和苹果的较量中一直占不到优势,很大一个方面,就是诺基亚没有一款产品可以和iPhone相提并论。此外再加上在应用模式上的桎梏,让诺基亚在智能手机行业越来越不是苹果的对手,虽然诺基亚还霸占着全球手机份额第一的位置,但是市场份额已经开始逐渐缩水。而苹果、谷歌等新兴竞争敌手的崛起,已经让诺基亚感到捉襟见肘。这是因为这些新兴移动手机巨头并不按常理出牌,或许他们并没有多少终端产品,但是他们的发展模式以及市场模式却是非常被用户认可的。并且得到了用户的大力追捧。这是诺基亚需要追赶的方面。

  显然,摆在埃洛普面前的路其实并不平坦,如果诺基亚不能在产品创新性上有更大突破的话,那么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更加举步维艰。当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诺基亚的市场份额削弱是一个逐渐的过程。毕竟品牌影响力,以及在中低端市场的口碑还是非常不错的。

2010-09-20

  9月2日,百度发布“应用开放平台”,通过开放自身接口,接受各种应用开发者和提供商提交优质的应用和内容,并使其应用统一运行在搜索平台上,与数亿的用户需求直接对接,大大提高用户的搜索效率;而几乎是同时,有报道称,东岸的Google7年来已经完成了超过50次的并购,其中很多都是弥补服务及内容短板的业务性收购。

  一个开放,一个并购,同样是为了提升用户的搜索体验,百度和Google,选择的是截然不同的方法。

  Google:用并购打造航母

  敲击“buttermilk pancakes”,排名第一的是Google旗下的Knol微基;

  

 

  再敲“blog”,排名第一的是Google旗下的blogger;

  

 

  如果你敲视频关键词,会发现Youtube总是在你眼前绕来绕去,比如“Video”,第一是Google Video搜索,第二是YouTube;

  

 

  搜索“Jane Zhang”(张靓颖),YouTube的两个视频窗口并列在第二条……

  

 

  我翻阅了Google自诞生至今的所有50多起收购案子,抛开战略投资、纯技术收购,大概有半数case的收购对象直接面对网民提供服务,比较知名的是Blogger、Oukrt、YouTube、Deja(即现在的Google Groups)、Picasa、Writely、Feedburner等等,在内容领域,Google还有财经、新闻等服务;而近期,Google围绕社交网络的收购暴增,包括社交游戏开发公司Slide、虚拟商品网络支付技术公司Jambool、可视化购物引擎Like.com和社交网络技术公司Angstro等等。

  在Google的逻辑中,化解“庞大用户需求”难题的手段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收购将自己打造成“超级航母”,借此完成对信息流动的全面掌控。

  百度:用开放拉动产业

  与Google的广泛收购不同,百度期望通过更深入的开放,团结来自产业上下游伙伴的力量,共同为网民提供服务,继而共同发展、共同“致富”。

  在百度上搜索“天气”,排在首位的是来自中国气象局的官方天气信息。

  

 

  搜索“工程师 招聘”,显示的是详细的招聘列表,51job、58同城等招聘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悉数被整合在一起展示。

  

 

  搜索“小游戏”,同样,各种第三方游戏网站提供的游戏资源排列的井然有序。

  

 

  2009年,百度首度提出框计算理念,指出百度将基于业界最卓越的需求识别和分析技术,并将用户引导至合适的第三方服务提供方处,实现更加精准、高效的搜索服务。旋即,百度数据开放平台问世。而一年之后百度应用开放平台的发布,完成了百度“拉动产业、共同发展”的业务布局。

  正如百度CEO李彦宏所说的那样,“在百度开放平台上,创新将得到更大程度的尊重和鼓励,开发者和原创作者将与网民一起,成为百度开放平台最大的受益群体”,百度正试图通过一个开放的平台和多元化的商业回报机制,让更多拥有优质资源和内容的开发者们与自己共享流量,共同加入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的大军,共同发展、共同致富。

  往左往右?

  通过收购,“Google”为自己织起了一个庞大的局域网,而且容量越来越大。当网民在Google中搜索各种相关的关键词时,流量也被源源不断地导入到“Google局域网”中。

  而百度则通过没有任何进入门槛的“开放”, 紧紧围绕搜索,将每天数十亿次的流量分享给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和开发者们,并推动着他们不断创新。

  一个向左,一个向右。两大搜索巨头截然不同的方法论, 其发展前景孰优孰劣,引人深思。

  对于Google来说,以并购来满足用户需求,最大难度在于,如何将收购来的资源最好地整合进自己的业务,并应对产业更多新兴者,如Facebook们的“威胁”。

  而对于百度来说,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调动更多其他从业者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共同将中国互联网的蛋糕做得更大。

  显然,后者更具有生命力。这也正是为何当前在美国市场上,Facebook、Twitter被看成是Google的颠覆者,但在中文市场,从未有过新兴的应用网站被视为“百度颠覆者”—— 毕竟,Google正在试图正面围剿新生势力,而百度则从思维和操作上“包容”了潜在的挑战者,通过融合、吸纳成就自己,同时也成就更良好的互联网生态环境。

农村信息化建设需要精耕细雕

小刀马

 

       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快速发展都注定了农村市场是一个待啃的处女地。事实上,近年来,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已经有了不小的进步,无论是三网融合还是家电下乡,电脑下乡策略都预示着这个市场的发展将大有作为。况且,农村市场,需要更多的信息化支持,农业发展,科技助力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和途径,容不得丝毫的懈怠。快速的发展,需要科技做后盾,做支持。

       事实上,我们看到很多科技企业也的确在不断地开拓农村市场,包括一些移动运营商,电脑企业都把农村市场作为未来快速增长的一块新阵地进行布局,当然变化的过程中,更主要的是我们给农村市场带来了信息化建设的期待,并由此带来的一种经济快速增长的期待,这才是真正造福这个市场的根本所在。俗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能得到广大农村用户的支持和认可,自然也无法得到共赢发展的结局。

       在这种布局中,如何寻找到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关键环节,找到他们需要的真正短板在哪里才是关键。一些科技企业很敏锐地捕捉了中国农村市场的庞大信息化建设需求,寻找更好地把自己的产业链条发展到这里,布局到这里,也是更好地实现自己策略化发展的一种高瞻远瞩。在这方面,一些提前布局的企业无疑已经做到了行业的前头。

       我们看到,AMD以一种积极有效的方式正在不断地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进程。AMD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郭可尊对中国信息化发展信心坚定:“就像几年前坚信AMD在中国市场一定能够成功一样,未来十年,中国会成为全球IT的中心,这其中不但包括最大的应用市场会在中国,更重要的是全球IT产业发展的中心也会在中国。”在这种远瞩的背后,是中国农村市场的庞大需求,如何理顺并且寻找到他们的需求所在,对企业的发展和布局自然也是非常有益的。

       AMD很明确这种战略布局的意义是什么。在不断推进中国城市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AMD在中国中西部偏远地区资助建立“启明星电子教室”,最近,AMD将出资在全国多个省市建设“教育部-AMD信息技术体验中心”,让更多的学生享受现代化教育,推动信息化教育快速发展。此外,更主要的是,AMD的“触角”已经开始伸向中国更大的一个基础市场,那就是农村市场。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农民能真正接触到现代化信息。AMD非常清晰地捕捉到这个发展的机会。一方面,一线城市的PC市场日益饱和,竞争激烈;另一方面,PC市场的同质化现象越发严重,这些都成为制约产业链良性发展的瓶颈。而农村市场无疑是一个新兴市场,是一个值得大力开发的市场,于是,我们看到AMD联动整个产业链深耕农村市场,在让农民切实感受科技魅力的同时,也让企业取得“产业发展”与“农村发展”的双赢目标。

之前,AMD与联想联手,率先推出“圆梦计划”吹响了中国农村信息化的号角。随后,AMD再次助力联想启动“奥运千县行”;而“信息大篷车”的出现及时为农民进行信息化培训,帮助农民掌握信息。近年来,AMD还与工信部以及全国多个省市合作,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培训中心”。截止目前,中心已遍布山东、辽宁、山西、陕西、贵州、宁夏、四川、新疆、江西、内蒙古、黑龙江等省区。AMD已计划到2010年底共投资300万人民币继续增建10个培训中心,让更多的农民能够用科技来致富!

该中心定制了四个原则,定制电脑、定制教材、定制讲师和定制反馈问卷,切切实实的教会农民使用电脑,并帮助当地农民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生产技能,拓宽致富渠道。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0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4.2亿人,其中农村网民数量约占1/4。显然,中国农村市场仍然存在着巨大的电脑市场空间。

      我们深深地关注着AMD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和布局,近年来,AMD的策略非常明确,尤其是在和工信部等部门合作的过程中,不断地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尤其是对中国4-6级市场的不断开拓,让我们看到AMD对中国市场的熟稔程度,基层市场的捕捉,无论是对市场本身,还是用户本身,都是一种新兴理念的灌输,更主要的是这种理念能带来的一种改变是科技带来的致富捷径。数字鸿沟和地区差异的缩短是必然的,这也是科技企业应该肩负的责任。信息化带动农村建设,并由此带来一种全新的经济结构体系的转变,本身对农村市场就是一个极大的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