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2011-11-28

 

根据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发布的消息,在2007-2010年的中央政府采购中,瑞星防病毒软件占比57.41%,在所有参与采购的14大类软件中,是唯一国产厂商占据优势的品牌,当之无愧地占据了政府采购杀毒软件产品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

据了解,瑞星的企业级产品已经覆盖政府、军队、教育、金融、能源、电信等诸多领域,并能够针对不同规模企业量身定制完整的安全解决方案。在高端企业领域,瑞星在圆满完成天宫一号安全护卫任务后,最近又成功入围2012年湖南正版软件政府采购名单,此举不仅再次验证了瑞星的产品和服务品质,更是大大提振了国产安全软件的信心。

在政府采购软件时,长期存在着洋产品比重远大于国产软件的现象,国产软件政府采购金额比例偏低,人们熟知的微软操作系统、甲骨文数据库软件等,都已经在各自领域形成了垄断。而杀毒软件是目前唯一由国产厂商占据优势的领域,以瑞星为代表的国产厂商与国际巨头几乎同时起步,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质量与巨头差别不大,比如,瑞星杀毒软件就已经通过英国西海岸、VB100、德国TUV等多项国际权威认证,除了产品质量上的保证外,世界一流的安全体验、本地化的防护策略与支持服务也成为国内杀毒软件打破国外厂商垄断、提高国内信息安全建设水平的优势所在。

在当前世界各国都十分强调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的环境下,软件国产化问题更加值得重视。著名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指出,安全软硬件产品的自主研发能力水平是判定一个国家科技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只有采用国产的自主研发的安全产品,国家对于软件信息产业才是整体自主可控的。而政府部门作为国产软件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在政府采购中优先考虑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能够为瑞星等深耕企业安全领域的民族企业带来更多机会。

当然,这种政府采购、国家扶持在国产软件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也相信,民族软件业的振兴之路上担任主角的始终是企业自己,真正要靠的还是自己产品的实力。

当市场开始出现5英寸手机的时候,我们就在揣测是不是手机进入到一个大时代?如果说当初的大哥大是一种尺寸上的无奈,那么现在的大尺寸意味在手机游戏,观看视频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此外对一些商务应用,包括证券等方面的操作时,更加便捷一些,能够看到的内容也更加详实。再加上手机拍照和视频内容的越来越频繁,包括手机微博也成为一种潮流。其实手机的应用更多的时候已经超越了语音这种单一的模式,此时尺寸的大小也成为人们选择的一种喜好,再加上广泛的应用也注定了手机将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工具。当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越来越小巧化的时代,手机反其道而行之,寻找属于自己的中间地带。

近日,我们看到酷派和中国电信推出的首款大屏双待机9900就是5寸屏。酷派99009930的升级版本,它不仅搭载了一款拥有5.0英寸的大屏幕,同时还内置了一颗主频高达1.5GHz的双核处理器,在配置性能方面要更加的出色。酷派9900也是采用直板触控造型设计,整体机身外形同样简洁时尚,大屏幕也相应带来了更霸气的视觉冲击感。在其正面设有一块5.0英寸的电容触摸屏,分辨率为960×****0像素,显示效果清晰细腻。而该机背后的一枚800万像素摄像头,也为大家带来了出色的拍摄效果。内置当中该机不仅搭载了Android 2.3的智能操作系统,同时还内置了一颗主频高达1.5GHz的双核处理器,在配置方面更加出色,在体验感方面更为优秀。

800万的像素对于日常拍照来说已经相当足够了。此外,它还加入了全新的酷派智囊4.0,熟悉酷派的用户都知道“酷派智囊”相当于一个应用集合体,能够带给你更好的实用性。主频的强悍也使其运行大型3D游戏或者是进行其他操作的时候,都有非凡的表现。酷派9900将其主要消费人群定位为政企/商务人事,软硬配置高端。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这款产品首次装载了宇龙公司自主开发的酷云2.0云计算平台。

和中国电信的强强联手,面向高端商务人士,这次大屏幕或许也能给市场带来一种新的潮流涌动。事实上,中国电信正在为年底市场定制高端的双待机,这种双待机将具有全新的特色,将以业界罕见的超大屏幕为卖点,打造成用户3G体验良好的新型天翼高端商务手机。来自中国电信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电信净增移动电话用户2****3万户至1.1695亿户,其中净增3G用户1614万户至2843万户。双网双待手机历来是CDMA高端手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打造更有吸引力、有创新的新型双网双待手机是中国电信一直在思索的,鉴于今年大屏手机成为全球趋势,因此,大屏双待机被确定为中国电信定制年度高端手机的方向之一。

众所周知,酷派在大屏幕手机方面已经有产品面世,那就是之前发布的9930,如今在此基础上推出9900,给市场带来一抹大屏之风。3G四通道功能,具有EVDO/GSM双网双待功能,还支持中国标准的无线功能WAPI和国际WiFi标准。事实上,自2009年开始,中国电信推出3G互联网四通道手机,开创性地引领了3G潮流,包括酷派N900+等在内的代表机型掀起了第一波3G互联网四通道手机热潮。2010年,中国电信联合知名厂商继续推出第二代3G互联网四通道手机,同样倍受高端人士青睐,其代表机型也包括酷派的N9302011年,中国电信将联合多家合作伙伴再掀第三代3G互联网四通道手机新浪潮,持续提升消费者移动互联网应用体验。

此外,我们看到市场上除了酷派的5寸屏手机外,三星也推出了自己的5寸屏手机。三星最新的Galaxy Note 就是其中的代表。它采用5.3 HD 屏幕,拥有1280×800 分辨外,实际尺寸为 146.85 x 82.95 x 9.65 mm。具备 LED 闪光灯的 800 万像素相机,视讯或自拍用的前相机镜头为200万画素。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纷繁的市场面前,需要满足各种不同需求的产品来丰富应用。而商务应用和一些个性应用也是当前手机市场的一种潮流。这也是微博手机能够涌现的原因所在,结合市场需求,满足运营商的市场布局,进行全方面的市场应用拓展,对于国产手机厂商来说也不失为一个机会。在这方面,我们看到酷派要走得更扎实一些。

2011-11-25

当京东商城的独立奢侈品网站360top.com正式上线后,笔者就预感到京东对利润的攫取度越来越高了。很快又有消息称,一向实行全场免运费的京东商城调整物流策略,宣布对金额不足39元的订单收取5元运费。这也意味着在电商行业遭遇巨大压力下开始考虑降低成本。事实上,此前免运费也是京东吸引买家的一个筹码,如今免运费被取缔之后,会不会对买家也是一种打击?对在京东购买的欲望是不是也会降低?

要知道昔日刘强东可是最喜欢在微博上为京东的如何如何便宜摇旗呐喊的。昔日和当当力拼价格,让用户是怦然心动,但如今看来京东是不是已经率先撑不下去了?要知道京东还是拥有自己的物流系统的,如今收取运费,说明物流给京东带来的压力正在陡增。当然更主要的是,运营成本的增加已经让京东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压力,无奈之下才开始收取运费的吧?

京东商城在公告里称采取此举是为“确保配送服务质量”,并且是“参照行业做法”。其实涨价就涨价吧,收取运费就收取吧,不用为自己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了。当很多快递公司都开始涨价的时候,京东拥有自己的物流体系,价格的压力也是可想而知的。如果想长期免费下去,那么京东需要付出的恐怕会更多。在这样的状况下,收费或许也是一种最好的解脱。当然,对普通买家而言,京东收取快递费,那么大家也可以抛弃在京东的购买权,毕竟那里便宜那里合算才是正道。因此,运费的收取必会让一部分用户远离京东而去,毕竟在采购不多的用品时,需要承担的运费相加起来应该已经没有多少价格诱惑了。既然如此,买家怎么会固守京东呢?

盘子越来越大的京东面临的压力也颇大,虽然京东的融资一直很彪悍,但是迟迟不能盈利以及不断累积的亏损也让投资人对京东的未来担忧起来。这是不是也是京东要收取运费的原因之一?京东的广告投放也非常庞大,这是不是也是成本控制的难点?此外,坊间一直有传闻称,京东商城在2010年年底已经花完了前两轮投资,为解燃眉之急,铤而走险跟PE(私募股权投资)签署对赌协议融得第三笔投资,其代价是两年内销售额要达到750亿元,否则刘强东就要出局走人。2010年,京东商城销售额100亿左右,刘强东要达到对赌协议要求,极其困难。当然这也是坊间传闻,究竟如何,或许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会水落石出。

当然对于我们这些大量的平台用户而言,京东收取运费已经成为实实在在的事实。京东的改变,带来的可能会给竞争对手更多的机会,这样京东的市场能力也会受到一定的制约。迟迟不能上市的京东,或许也进入到一个相对困难期。如果成本不能取得有效的控制,那么京东还靠什么取悦投资人?但是在控制成本的过程中,必然会转嫁给买家一部分压力,在这样的过程中,当市场的选择越来越丰富的时候,京东优势也将荡然无存了。国美、苏宁、当当、亚马逊、1号店会出现更多的机会和用户群。电商的发展总是给我们更多的选择机会,这正是电商影响市场的关键所在。

2011-11-24

 

“满脸欢笑,拍照留念,怎么看也不是来维权的,说是旅游的还差不多。”一个网友在看到数十名自称是淘宝卖家的社会人士聚集在淘宝总部闹事的事情后的留言。

 

确实,在自称“网商维权”的微博中,大家看到的更多是欢笑,而不是面临无饭可吃的悲泣。很难理解,在这些闹事“淘宝卖家”自称已经被压榨的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候,他们还能如此坦然的面对困难,不是说这种乐观的人没有,但是如果都拥有这么乐观的人生态度,又何必在淘宝一棵树上吊死呢?又怎能出现“围攻”淘宝的一幕?

 

200元包吃包住”、“白天一小时10块,晚上一小时20块”,这是微博上流传“网商维权”组织给参与来杭州淘宝总部闹事人的“福利”。如果是真的,相信不管是不是淘宝的卖家,是不是淘宝的用户,都不愿意放弃这么一次机会。毕竟,200元也就吃顿饭的钱,“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可是传诵了上千年了。200元游回杭州可比那些旅行社的折扣力度大多了。

 

遗憾的是,镜花水月总是不如想像的那么美好。ID“柯南某某”刚到杭州第一天就开始在维权聚集群里抱怨:“说好了白天十块钱每小时,晚上二十块钱一小时,老子到现在还没吃过一个盒饭,今晚还不知道住哪里……”

 

看起来一切都是个“局”。谁在“作局”?谁在“入局”?前因几何?目的何在?

 

据说事情的起因,是淘宝商城为了筛选更优质的商户资源,所出台的新规。新规中对于商城商家的进入门槛进行了大幅度的提升,对于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无疑是个好事。但是很多能力不足的商家既想保持自己高端的形象,又不愿意付出代价,于是出现了“维权”、“请愿”。而淘宝商城随后也出台了针对这些商家的“18亿扶持计划”。按说,事情到此应该告一段落。但偏偏出现情况。

 

都说人心不足蛇吞象,在淘宝商城方面进行巨大资金扶持后,一些人看到了其中的“机会”。你能扶持第一次,也能扶持更多次,与其辛苦劳作赚钱养家,不如吃大户来的遐意、痛快。于是,更多过分的条件出炉,当然,名义还是维权,反正不管我心里想的什么小九九,表面我还是正义的一方,是弱势群体的代表,是全部网商利益的化身。

 

一个有点私心,有点怯懦,甚至还有点畸形的组织就这么诞生了。

 

不过,光靠这些,肯定发展不到今天的地步。私心作祟也不会让人胆大包天到这种地步。不过,商业总是存在竞争,经济的规律也始终绕不开那个圈子。该出现的在最需要他的时候终于出现了,这也成了事情最终闹大的导火索。

 

其实,稀里糊涂跟着闹事的真正淘宝卖家,在群里总搞不明白一件事,那些群管理和高层到底是哪里来的?高层们一直在宣称,我们高层内部都是互相知道身份的,都是真正的卖家,是这次事件的受害者。但是,看看现在冒出前台的几个管理,一个“张翔”是因为曾经在淘宝上开设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业务,被淘宝网查封店铺的,N年前的事情,新闻为证。按说哥们都被封店N年了,这次淘宝调整规则碍你什么事情了?你掺合进来就不得不让人深思其中的含义以及幕后的故事。

 

另一个出现台前的管理“莱德”在淘宝网上的店铺过往经营中则是劣迹斑斑,并分别因为“滥发信息”、“成交不卖”等违规行为遭受过淘宝处罚。

 

露面的两个“管理”都是这个背景,实在让我们怀疑其他“管理”是否真正具有淘宝卖家的身份,否则也不会推举出这样两个出身漏洞百出、容易让人诟病的人出来。

 

再来说说“200元包吃包住”和“白天一小时10块,晚上一小时20块”。如果真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相信是个人都不会顾忌太多,只要自己有,一定倾其所有,就为给自己一条活路。是否有这些“福利”根本不在考虑范围内。

 

什么人才在乎这些“福利”?我不说,大家也清楚。

 

所以,怎么看,这些“福利”也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扩大事态。扩大事态对谁有好处?淘宝的竞争对手啊!而真正的淘宝卖家呢?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在这不点名的说个媒体的笑话。话说某中央级媒体采访该事件,并找到了“网商维权”组织,煞有其事的进行了深入采访,并做了详细报道。不过该媒体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网商维权”组织推荐给他们的三个淘宝卖家中,有一个ID“牧马人”的早已在闹事群中公开了身份,群里是个人都知道他是“XX商城”的公关,而“XX商城”正是淘宝商城的竞争对手。这个乌龙摆的。丢脸啊!!!

2011-11-23

当互联网发展越来越快的时候,我们发现海量的信息必须梳理,而最好的工具无疑就是搜索。当然搜索在经过快速的互联网发展之后,也开始变得越来越智能化,我们也看到包括电商系统、社区系统、平台系统都开始构筑自己的搜索模块,对于专业的搜索巨头来说,迎合这种改变也是一种必然。当然,更主要的是它们对技术的应用和改变创新能力是最强的。

近日,我们看到了搜狗开始推出新一代搜索。搜狗开发的新一代搜索引擎为“探索引擎”。既然使用了探索,那么就意味着很多位置和值得探究的地方,而不仅仅是搜寻已知的了。搜狗摆脱了老一代搜索引擎“搜索框+关键词”的传统模式,而是把搜索技术与浏览器结合起来。与老一代搜索引擎相比,探索搜索是将当前浏览页面和个性化需求相结合的全网搜索系统。当用户打开浏览器阅读一篇新闻的时候,探索引擎会在页面下方自动推送其他网站相关的报道和评论;当用户在网上购物的时候,探索引擎则会推送其他网站的价格信息、优惠券、商品评论。通过探索引擎,用户不需要打开搜索框和输入关键词就能够直接得到想要的信息。

这种模式貌似熟悉吧?其实这也是移动互联网发展以来的一种新的应用需求。给用户更多的选择机会,给用户更多的信息获取度。而用户的需要也是在不断的积累过程中,需要摄取更多的信息量。以前这种信息量是需要用户自己去寻找,并积累。如今搜狗直接推送给用户,尤其是和浏览器之间统一结合,把信息主动地投递给用户,让用户自己来抉择。可以说,在服务用户方面,这是非常值得称道的地方,对用户来说,也省却了很多的麻烦。

其实,早在今年年初,搜狗就开始探索引擎的开发。在9月5日浪淘金的发布会上,搜狗首席执行官王小川首次向外界介绍了探索引擎的概念并做了现场演示;在10月31日的财报发布会上,王小川正式公布了正在开发探索引擎的消息。目前,谷歌发布了与探索引擎类似的新一代搜索引擎——Google Related。在浪淘金发布会上,创新工场董事长、前谷歌全球副总裁李开复表示,新一代搜索引擎能够实现比老一代搜索引擎更广义的事情,如帮助用户挑选信息,个性化和智能化,更精准和个性化的广告投放。浪淘金CEO、前谷歌技术总监周杰认为,老一代搜索引擎只能覆盖39%的互联网广告市场,而新一代搜索引擎将有效挖掘未被覆盖的互联网的广告价值。

搜索引擎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已经陷入到一种相对的瓶颈阶段,需要不断地技术创新来完善和延续其生命力。这也是为何巨头们都在不断地探索技术革新的关键所在。当谷歌遭受Facebook冲击的时候,当Twitter可以唤醒人们碎片时间的时候。任何技术的沿革都需要不断地投入。而创新是最主要的根基,没有创新也就没有发展的基石。搜狗正在做的就是创新的应用。值得一提的是,新一代搜索引擎的开发难度非常高,开发者必须同时具备入口、搜索和个性化计算三大能力。在这方面,搜狗恰好具备这三大能力。

搜狗浏览器是最好的入口,近亿的用户对于技术的变迁无疑是最好的一种梳理和倡导,更主要的也是一种引领。长达8年的搜索引擎开发经验使得搜狗积累了丰富的全网数据处理和理解能力;此外,搜狗还具备较强的个性化建模能力。因此,搜狗有望在新一代搜索引擎的竞争中占得先机。我们非常期待的是,搜狗是不是能够通过技术的不断变迁,挑战百度的市场霸主地位。

2011-11-22

谷歌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出乎华尔街的预料,本以为谷歌不会有多少靓丽的业绩可以炫耀,毕竟,经济环境的整体恶化,以及谷歌本身的巨额收购使分析人士对谷歌的业绩并没有抱有多少期待。谷歌就是在这种不经意间给市场带来了一抹惊喜。谷歌财报显示,在截至 9月30日的上一季度,谷歌营业收入达到97.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净利润达到27.3亿美元,扣除某些费用的每股收益为9.72美元,而汤森路透此前调查的分析师平均预期为8.74美元。

谷歌首席执行官拉里·佩奇称“势头迅猛”。佩奇出山之后难得的可以扬眉吐气一回。其实谷歌在近年来的发展一直备受困扰。无论是苹果还是Facebook都给谷歌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在CEO调整之后,谷歌的变化也是潜移默化的。尤其是在移动市场的布局和不断地渗透,让我们对这个巨头的未来充满了更多的期待。虽然苹果借助iPhone和iPad产品在移动互联网市场获得了更多的机会,但是谷歌仅仅依托Android系统就把整个移动互联网市场紧紧地拴在了自己手上。一个开源的系统对整个市场和产业链的影响都是巨大的。这也是很多运营商都对谷歌不敢小觑的原因所在。甚至一些移动运营商不惜在谷歌Android基础上,进行自己的系统布局,目的也是为了能够在移动互联网市场上获得更多的机会,而不是成为管道。

那么谷歌会使运营商成为管道吗?答案是肯定的。如果移动运营商依然依托原有的优势进行布局和发展的话,那么他们的未来就是管道化的宿命。当然,这也是移动运营商最不愿意看到的,于是我们看到移动运营商在布局自己市场的时候,更强调多元化发展和架构。包括构筑自己的大量的应用平台,以及在此基础上和内容商、开发者、制造者、系统拥有者等进行多方合作,目的也很清楚,就是在移动生态系统中继续占据主导地位。当然,目前这个主导地位已经不是一方就可以轻易占据了,或许更多的是多方共同拥有,并进行互补咬合。

我们看到谷歌取得不错的业绩也有其自身的努力。谷歌第三季度大动作不断,正从其传统的搜索、广告业务向移动通信、社交网络等新兴领域扩展转型。其中惹眼的一是Google+的推出,另一个就是宣布以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佩奇表示,今年移动业务给谷歌带来的收入正稳步向25亿美元迈进,而去年这一数字仅为10亿美元;其新推出的社交网络平台Google+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4000万名,并还在飞速增长。在移动市场,谷歌的优势就是开放的Android系统。目前,使用该平台的移动设备达到1.9亿台。

因为谷歌在移动生态链中扮演着一个特殊的角色,因此移动运营商也一直把谷歌当作自己的竞争对手之一。这一点就如同苹果对移动运营商的强势和压制一样,这种新型崛起的移动互联网参与者彻底打破了原有的平衡格局,并且以一种新的模式切入市场,掠夺走很多原本属于移动运营商的机会和份额。当然这也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移动运营商面临的调整还将继续。或许现在谷歌等新兴崛起的巨头在移动市场还无法获得移动运营商那样的收益,不过差距在悄悄地缩小,新兴的应用模式带来的习惯改变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真得成为影响产业链的一种新力量和元素。这也是移动运营商不得不防的一个关键。

当然,对于谷歌来说,如果想在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压力和竞争也是非常巨大的。在系统方面,我们看到谷歌Android受到苹果iOS的压制,而且微软Windows Phone也是蠢蠢欲动,再加上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之后,三星和HTC开始变得犹疑不定。如果谷歌不能解决好其中的利益关系,那么在移动互联网市场,谷歌未必就可以大踏步前进。对于运营商而言,虽然在防备以谷歌为代表的新型移动互联网企业的蚕食,但是如果自身不进行大胆改变的话,那么未来沦为管道的命运也不是没有可能。移动互联网市场的模式还处于一种相对混乱阶段,变化的可能性都不小。如何挖掘潜力,寻找适合的产业模式和布局,对于运营商来说也是一种尝鲜的考验。

2011-11-21

16核处理器意义何在?

  小刀马

 

    对于芯片技术而言,速度绝对是一直追求的,此外就是性能和扩展性是不是足够好,能耗是不是足够低。虽然在很多时候性能和能耗是成正比的,不过技术的进步可以不断地压缩这种规律,甚至在性能提高的同时,不断地降低能耗,这就是技术的进步。当然更主要的是我们要看到技术进步带来性能的提升和延展性。这样才能满足我们日益提高和苛刻的需求。

 

    在这方面,我们看到AMD一直都走在行业的前列。因为对技术创新的不断追逐,AMD的芯片产品总是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而当AMD把中国市场当做自己的一个最重要的市场的时候,原先我们总是略滞后一些的技术和产品展现如今都已经不再是问题。而且我们看到AMD已经常常把新产品的首发选择在中国市场了。这也是对中国市场的最大期盼和重视,当然中国市场也值得AMD去这样做。这个全球最具有潜力的庞大市场,对AMD来说意味着未来的希望,AMD深深懂得深耕中国市场的价值和意义。这也是AMD倡导芯植中国的内涵所在。

 

    近日,我们看到,AMD又把自己的新产品选择在北京发布。这次发布的是16核处理器。又一次在北京进行全球首发,凸显中国在全球IT市场格局中的重要性。曾几何时,我们为双核都感到那么惊诧,如今已经发布到16核了。当初也是AMD率先推出了双核处理器,短短几年的时间,芯片的技术几乎是呈几何级数地演变着。这无疑是芯片厂商努力的结果。这一次,我们看到AMD依然给我们带来惊喜。AMD推出的新皓龙处理器可以给服务器带来强大的性能优势,据悉,它所组建的云计算服务器具备更多处理核心,能够为当前云计算行业提供更高的计算核心密度。

 

    众所周知,无论是云计算还是物联网的发展都已经开始加速,我们也看到很多软硬件厂商都开始自己的云计算平台搭建,而其中的核心之一自然是芯片带来的服务器端的强大构筑。大量的云服务需要一个牢靠的服务器端支撑。企业也需要性能更强悍的芯片为自己的性能延展提供支持。新皓龙芯片无疑可以给企业带来这种机会。其实,无论搭建哪种云计算环境,其核心硬件都是服务器,需要高性能、低功耗、易于扩展的处理器芯片。AMD这次北京全球首发的新一代处理器,向云计算行业提供了更好的硬件配置弹性和更高的计算核心密度,正是顺应云计算的需求。

 

当云计算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之后,对服务器的需求自然也会越来越高。据悉,采用新一代16核皓龙处理器,可在单一的4路服务器内拥有64个计算核心,从而降低服务器的需求数量。而且,AMD新一代16核皓龙处理器虽然拥有大量计算核心,但每核心的功耗不超过5瓦,通过AMD领先的电源管理技术,不但可以人工设定服务器的最高能耗,还可以在服务器空闲时关闭部分核心及自动降低运行速度进而降低功耗。采用基于16核皓龙处理器的服务器,可以使占用的机房空间减小三分之二,价格最高降低三分之二。性能强大的背后是成本的节约。据悉,Google的数据中心网络全球目前约有100万台服务器,若单一服务器内配备计算核心增多,那在实现相同计算能力前提下,大量裁减服务器的数量,空间减少、成本节省和功耗降低,将是非常可观的。服务器的减少,自然是性能提升带来的,这也是芯片技术发展的一种替代,只有这种技术不断地提升,才能降低服务器的压力和配置。

 

新皓龙16核的真正价值在于,让服务器的性能和功耗都有了长足的改进,为各种基于云的应用提供坚实的计算平台,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由此可以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云运用体验。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性能,性能最高提升达84%。为虚拟化进一步增强可扩展性,内存带宽增加73%,使服务器可以管理更多虚拟机并应付更高的负载。为云计算带来了更高效的经济性,每核心能耗降低一半,机房占用空间减少三分之二,平台价格最高可下降三分之二。

 

同时,AMD在中国市场,也积极推动云计算产业链的发展,并于今年5月和北京云基地签定合作备忘录,共同在云服务器、云终端、云应用解决方案等方面深入合作,并计划建立联合实验室。

 

对此,AMD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邓元鋆表示:“中国云计算的发展正‘风起云涌’,并已经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AMD今天发布的全球首款16核皓龙处理器,就是为云而生的。选择在中国首发,表明了AMD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也符合AMD CEO刚刚提出的三大战略方向:即低功耗、云计算和新兴市场。AMD愿意以CPUGPUAPU的精深技术,与众多软硬件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推动云计算的发展和产业链的成熟,让云无处不在。”我们有理由相信在AMD的持续不断的技术支持和努力下,中国本土市场的云计算必然会像全球市场一样如火如荼,而AMD带给市场的也不仅仅是单一的产品,更多是一种对技术孜孜不倦的追求。

2011-11-17



当各类客户端开始流行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各种终端的流行程度如何了。其实,当微博异常火爆的时候,我们也知道碎片化带来的一种改变,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让我们体味到不一样的诉求。于是,原有的庞然大物也开始寻求另一种呈现。近日,我们看到网游企业开始进行微端化的布局。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网游的微端化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昔日,网页游戏能够流行起来,也是因为微端化的一种体现,很快捷很简单地就可以进入游戏界面,让用户轻松享受到更快的画面;本属于网页游戏的优势正在不断地被网游厂商嫁接到传统的网游产品身上,通过技术手段在不降低游戏画面质感的同时,让用户进入游戏的门槛降得更低。这样也可以提升玩家的体验度。

由金山软件西山居耗时3年制作的武侠主题网游《剑侠世界》,在运营三年之久之后,近日推出了微端模式,用仅有10M大小的极速版客户端,使用户“1分钟与五千万侠客共闯江湖”。当“快餐文化”成为快节奏的一种代名词的时候,我们需要更快捷的速度,更好的体验感觉,这也是网游微端化的一种积极探索,让玩家快速进入,快速上手,没有等待的繁琐,没有庞大冗杂背后对机器硬件的过高要求,这样的结果就是给更多的玩家带来一种尝鲜的机会。

1分钟就可以享受到2G客户端网游同样的体验。这种速度感对于很多玩家来说意味着可以快速切变。没有等待,就可以有更多的尝试。或许有人会说,这样的结果会不会造成玩家快速地流逝,没有一定的忠诚度?其实不然,当移动开始流行的时候,当各类客户端逐渐火爆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大家对速度的一种追逐,如果为了玩一个游戏,需要足够强悍的硬件支持,又有漫长的启动等待时间,是不是也是对玩家的一种考验?当初网页游戏能够流行起来,就是因为简约,而且快捷。对于传统的网游来说,为何不可以借鉴呢?如果以为这样就会丧失玩家忠诚度的话,那也是游戏本身的设计问题,而不是对硬件的追逐以及启动冗长能够挽留的。事实上,如果游戏有足够的吸引力,再加上快捷的启动和上手速度,那么只能增加吸引玩家的筹码,而不是遗失。

相反,笔者认为,对于网游制造商来说,这是一种更高的要求,也是对自己产品品质的一种自信,因为对产品的足够自信,因此不担心快速的上手能够影响游戏的品质,也不怕降低产品的性能。只是给用户带来更多的体验和娱乐空间。笔者更感兴趣的是,在网游微端化的过程中,其实应该引入更多的版本和产品,比如适合更多的移动终端,逐渐降低对硬件的需求压力。让人们可以在不同的平台下都可以一睹游戏的风采,增加玩家的广泛黏度,这样对产品的推广和市场影响力将有更多的益处。而且,这是和网页游戏所不同的,因为传统的网游有更深的内容品质和影响力,玩家也是相对忠诚的,只是给他们不同的体验,进而带来更快捷的进入机会。给玩家更多的余度和选择。玩家需要不断变化和尝鲜的市场,而不是根深蒂固的一沉不变,否则也容易然人厌烦,进而腻烦,得不偿失。

“定制化”助力国产平板品牌市场抢夺战

  小刀马

当乔布斯离我们远去的时候,我们在悲伤的同时也在喟叹iPhone5的跳票,虽然还有iPhone4S聊以自慰,但是离很多果粉的期待还有很大的区别。而还有一个区别就是iPad什么时候会推出iPad3.0,并且会有什么改变。其实当苹果还没有新产品问世的时候,我们也在关注国内的厂商面对平板电脑市场的发展表现出极大地主动性,那就是如何布局自己的平板电脑市场。和智能手机不同的是,对于国产制造商来说,或许平板孕育的机会将更大一些。因为这是一个相对细分的市场,并且拥有和智能手机不一样的诉求。

当苹果并没有推出更新的产品时,国产厂商也迎来了一个市场的暂时真空期,当然iPad2.0还是市场非常抢手的产品。不过,如果国产厂商能够找到一个好的发展策略和把握好市场需求的话,未来并不是没有机会。近日,我们看到国内的平板电脑厂商开始齐聚昆山,在讨论今后平板电脑的发展和创新问题。虽然我们知道各种模式的出现,尤其是苹果iPad带来的应用商城模式,还是延续了苹果一贯的风格,这也是苹果的优势所在。那么对于国产平板电脑厂商来说,未来的机会究竟在哪里?

笔者观察,万利达在昆山峰会上提出的“定制化”发展理念,这是非常值得探究的一个方向。既然我们的厂商在时尚以及品牌知名度方面没有iPad那么有名,那么就需要从更多的细分市场寻找机会。定制化无疑就是应对市场的一个最有效的方式。众所周知,平板电脑给广大用户带来的是一种全新操控体验,这也必然会带动一个新兴产业链条的发展。相关的芯片企业、软件企业、制造企业等上中下游厂商都应运而生,因此产业链整合也就成为了平板电脑当前发展的重要模式。

万利达表示,本土企业想要在平板电脑领域获得成功,必须具备两方面的优势和能力:那就是独立自主的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能力。万利达充分整合全球资源,作为Nvidia公司的核心合作伙伴,万利达于2010年率先在全球范围推出了采用Nvidia Tegra 2平台的Zpad平板电脑,而且在今年成为国内首批获得谷歌Android 3.2系统授权的企业,并推出了全球首款双屏双触控笔写电脑Zpad T10,成为本土为数不多的专业平板电脑厂商。

我们还看到,平板电脑在终端计算和互联网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一些需求旺盛的行业市场,如物流、餐饮、教育和医疗等行业,更是具有独特的应用优势。其实笔者近日在国内机场乘坐航班的时候,就在候机楼遇到很多手拿平板电脑向乘客介绍自己网站的营销人员。可见,平板电脑也已经成为一个展现移动互联网应用和服务的最佳媒介。因为它具有更好的可观性和体验感。这其实也是一种迎合用户需求的应用,如果能够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更广泛的定制,那么效果无疑将更直观一些。

这也是万利达提出定制化的目的所在。由于各行业应用需求差异巨大,无法形成有效的标准化供给。比如,医疗工作者的多在室内用,而餐饮业者多在室外用,这对平板电脑屏幕

的要求就不一样;教育行业需要有电磁屏手写输入,物流行业则要扫二维码,医疗行业则需要有电子病历,远程会诊等功能。差异化需求需要产品的多样性和专一性,但是目前市场的产品无法满足这种个性化需求。如果平板电脑厂商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行业的个性化需求无疑是最好的一种呈现。

于是,万利达提出了在行业需求共通的基础上,研发并制造一个标准化的通用模块,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各行业的个性化需求,配置和定制具有明显行业应用特征的“定制模块”。这个定制的模块,可能是硬件、可能是软件,还可能是某一种特殊的扩展功能。如果制造商能够把握好这种机会,积小成多集腋成裘,那么在更多的细分市场也会获得机会。这也是定制化对市场的最大贡献。

2011-11-16


众所周知,华为在全球的技术能力和市场地位也是有目共睹的,这是华为多少年兢兢业业守成的一种回报。更有意思的是,华为总是在国际市场上攻城掠寨,让人惊叹。近日,我们又看到华为以5.3亿的巨资收购赛门铁克在合资公司华为赛门铁克(简称华赛)中所持49%股份。从合资公司到现在的独资公司,华为貌似绕了一个圈子,但是这个圈子对华为来说绕得非常值得。这也是华为对技术的不断追逐,以及对市场把握的一种能力。华为对市场的敏感度一直很强,偏向于硬件的华为需要软实力来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当初成立合资公司就是各取所需,当双方的意见不能统一的时候,或许单独持有就是最好的选择。更何况,华为此举还有更深的意图。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等等都是未来的市场重点所在。华为一直在试图构筑自己的云计算框架,而对于云计算发展而言,安全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很多企业无法跨越的一道屏障。如果要在云计算领域获得更多的机会和市场认同度,华为需要布局,这也是华为此次收购的一个潜在因素。对此,华为副董事长郭平在声明中指出,将合资公司的安全和存储技术与华为企业产品整合,将有助于华为云计算业务的发展。而赛门铁克CEO Enrique Salem则表示,华赛已实现了四年前所设立的目标,通过与华为组建合资公司取得了良好的投资回报,提高了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同时应用程序业务也有所扩大。

华赛是华为和赛门铁克2008年在香港成立的一家合资公司,主要提供安全、存储与系统管理解决方案。过去数月中,对于华赛的未来,双方进行了多轮讨论和谈判。华为和赛门铁克一致同意,合资公司下一步的发展将受益于由一个母公司拥有。正如郭平所讲,华为是为了整合产品线,华赛甚至非常有可能并入新成立的IT产品线,作为安全和存储的单元存在,犹如之前的服务器产品。既然华为对云计算的投入没有上限,如果用并购的手段,能换得到技术、团队和行业用户,那也是非常值得的。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更能增强各板块的协同,提升效能。

对于云计算,华为看得很深远。而在云计算发展中,安全必不可少,这从行业最顶层的英特尔的战略中就可见一斑。在去年,英特尔以8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迈克菲,用于强化自己在智能计算和互联计算方面的安全实力。硬平台更需要软实力,甲骨文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出色,软硬一体化的、面向于最终应用的IT整体解决方案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如今的华为已成为全球第二大通信设备制造商,无论是在移动宽带、固网还是终端领域都已经颇有根基。但运营商市场的整体容量是受限的,而且运营商的投资服务重点也在发生转变,华为开始将眼光转向更加广阔的企业级应用,并成立了企业业务产品线。

华为的云计算一直倡导的是“云——管——端”战略。在每个环节上,华为都为自己构筑迎合市场的产品,而在云层,数据中心的规划设计、IT基础设施(服务器、交换机、存储、安全)、数据中心物理基础设施逐步扩充。在构筑固有的强势硬件优势之后,华为在有意地进行软实力的打造,这种思路无疑是非常正确的,也是华为今后努力的方向。云计算的未来有很大的市场应用前景,当然也因为技术和市场的双重导向作用,而变得扑朔迷离了很多,但无论如何演变,最终将是技术的不断延伸,此外就是对市场应用的极好把握,这两者都是未来发展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