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从江南回来,去横店电影城参观了一下,在喟叹拍电影的便捷和艰辛的矛盾之后,也看到了中国电影在近年发展的一种思路。不过,随着互联网的流行,尤其是微博的崛起之后,我们看到了一种新兴的呈现方式,那就是微电影的悄然走俏。
微电影之所以被人们所认可,笔者观察有几个原因。其一是中国电影的发展经历了千篇一律的好大全之后,开始引入好莱坞大片,随后又以贺岁轻松等模式得到观众的认可,再后来又是一股穿越、清宫戏,当然大制作、大动作、大场面也一度流行,不过经过了繁杂的变迁之后,观众的多元化诉求越来越宽泛,这就要求电影的发展要容纳更多的模式和呈现方式。其二、微博的流行,拍客的出现,尤其是智能手机的火爆发展之后,短视频成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方式,这也是微电影能够被观众关注乃至传播的一个潜在因素。而且短视频和微电影的传播和播放模式更简单,更直观,比如在手机上就可以很容易展现出来。其三是视频网站的快速发展。当我们的视听享受早已经不局限于电视的时候,互联网带来的一种新兴参与热情得到极度的释放。走过了大片和片源的争夺之后,视频网站也需要非同质化的一些内容来为自己壮大声势,于是自主节目开始悄然流行,而微电影的出现也从另一个角度丰富视频网站的内涵。
近日,腾讯视频和中影合作,进行跨界的一种需求谋划。笔者感兴趣的是,二者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带来的改变或者影响是什么?笔者看到,双方宣布将在近期推出“微影院”、“原创剧场”等原创视频单元,并落实青年导演扶植、原创视频激励等一系列合作项目。可以看出,原创是双方的立足点,这也可看出腾讯视频打造原创内容的一种迫切需求。其实,我们从腾讯公司在线视频部总经理刘春宁的话语中也能体味到这一点,他表示“为用户打造优质内容、大力推进原创战略,是腾讯视频始终的坚持;微电影与电影人扶持是腾讯视频出品战略的重要组成。”
笔者能够感受到腾讯视频打造原创的重要性。其实如果想要得到更多用户的认可和青睐,原创内容是目前视频网站同质化中必须破冰的环节,没有原创,只有所谓的大片,那么就没有独有的优势,网民的选择范围也就宽泛了,想去哪个视频网站就去哪个,但是因为有原创内容的吸引才能真正笼络住自己的用户,而且用户本身的一站式诉求和从众化心理也会在被原创内容吸引的同时选择更多的时间停留在相应的视频网站中,这也间接地盘活了自己的用户基础。
腾讯视频计划今年推出50部到80部既能满足用户价值需求,又能为广告客户、品牌客户量身制作的微电影作品。当我们在微博中经常看到一些微电影宣传片的时候,也就能感受到这种思潮的活泛,当视频广告的搭载越来越多元化的时候,通过微电影植入一些广告元素,无疑是一种极好的传播方式,这也是目前正在尝试的一种方式,腾讯视频是不是可以做到更别致,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当中影的专业阵容被引入之后,腾讯视频的努力显然也会开花结果。事实上,笔者看到,腾讯视频在拍摄、独播的快乐女声微电影网络播放量已经突破1.8亿;有与2012亚洲青年艺术现场李亚鹏、王学兵、董勇将拍摄六部微电影来反映当代艺术人生有品质的微电影;也有和何炅携手,为高校人群拍摄反映主导90后社会价值观的20部微电影……。这些努力正在得到回报。此次,腾讯携手中影无疑是想在更大的范畴内进行精品打造。
腾讯视频还推出“微影院”青年导演扶持计划,每年挑选出最优秀的青年导演,在腾讯视频与中影提供的舞台上,创作出更多既有商业价值又能反应中国社会价值观、人生价值观,反应真善美的艺术作品。这是非常好的一个创意,也给更多的年轻人以机会。众所周知,每年毕业的相关从业人员会有很多,但并不是都有自己的展现舞台,而微电影相对的投入不大,也给那些有才华有思想的导演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
对于中影来说,腾讯视频庞大的用户群体就是一个最好的舞台,也是最大的一个舞台,腾讯的用户和群众基础有多大,只要是上网的人都知晓。中影如果和腾讯视频能够打造出一批喜闻乐见的作品,必然会掀起一股新风潮。对于我们普通的观众和网民来说,只要有好作品好段子就足够了,谁能拍出我们喜欢的作品,我们自然买谁的账。
京东商城店庆大获成功 收获的不仅仅是人气
最近网络上最火的事情之一无疑是京东商城的店庆,来自各方的数据显示,京东商城此次店庆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京东商城618店庆日单日成交10.16亿,再次刷新销售记录。6月18日,京东商城喜迎店庆日,店庆活动开展8小时内,电脑数码、手机家电、服装服饰、日用百货等商品销量均实现成倍增长。全天共创下有效订单150万单,成交金额10.16亿的最佳单日销售业绩。
难怪刘强东要在微博上感谢员工,感谢网友支持了。
近年来我们也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电商的促销活动此起彼伏,这也是说明电商需要活动来激励网民的参与热情。当然从某种程度上也说明,电商的发展面临着一些难处。尤其是一些电商即使上市了,也面临着发展的困境,而部分电商更面临着抉择的发展前景。在这样的背景下,京东的网购模式还继续保持强势飘红,也说明电商的发展开始分化,强者恒强的局面也得到进一步的验证。
此外,就是京东此次店庆获得的全面成功也彰显了京东的实力以及网民对京东的品牌认可度。如果没有对京东的认可也不可能到京东来抢购,当然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电商的发展需要不断地推活动刺激网民的购买欲。价格一直就是一把双刃剑,把握不好,只能换来人气,把握好了,既得人气又有自身的发展和利润空间,当然这就要看是什么平台推出的活动了。显然京东这种平台不仅仅能够赚得足够的人气,也可以获得更多的实际利润。
大量的产品被网友“疯抢”,可见京东的市场影响力有多大。当然,对于我们广大的网友来说,实惠是第一位的。既然选择网购,选择电商,就是为了能够寻求到最佳的性价比,并且这种性价比是建立在可靠可信的基础上的。如果说我们在团购的时候,还经常害怕遭遇“陷阱”,那么面对京东这样的电商平台,大家没有这种后顾之忧,选择的欲望自然就强烈多了。
值得留意的是,除了在京东擅长的3C领域,我们看到在日用百货市场,京东的成绩也是非常喜人。“健身器械、宠物主食销量增长500%;高尔夫销售同比增长600%;灯具、家具、生活日用等比去年同期销售额增长800%;玩具销售过万件,单日销售额破百万;奢侈品平均每分钟销售1.01 件,高峰时段每分钟5件,客单价近2000;双立人、乐扣乐扣等合作品牌销量也不断攀升,中国家纺第一品牌罗莱销售更是突破200万,实现了600%日销量增长。”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以正品、安全、低价为特征的京东模式正越来越成为B2C销售模式的主流。
台网融合,互联网视频的真正落地
文 小刀马
经过上市的洗礼和业界合并冲击之后,国内的互联网视频网站的发展框架还是不清晰。套用李彦宏对移动互联网的一句话是,不是说有流量就有了盈利模式。对于国内互联网视频而言,究竟什么模式,什么框架才是最适合的,一直也是在各大视频网站的摸索中演变着。笔者观察,风行网罗江春的一些观点以及风行网正在实施的台网融合对于互联网视频的发展和落地而言是非常有益的尝试。
在上海电视节上,罗江春发表演说称,目前视频网站购买电视剧的的营收比仍是一个不合理的结构。大家争夺独家版权是为互相制约,并把版权拿到自己手上吸引流量。但内容版权这个东西很像期货,热播期一过90%的价值就没有了,经过多年在版权市场的摸索规律,每个人都会明白版权信息理性操作比较合理。因此风行网现在坚持以“非独家”的海量版权采购策略来应对不理性的版权市场。同时风行网也将通过与台网融合与电视台合作进行版权联合采购。
对于台网融合的发展,风行网一直在进行尝试,如果说以前互联网视频是内容为王时代,那么现在仅仅有内容还不够,“内容加渠道才是王”,这也是风行与百视通达成台网融合的根本原因之一。罗春江强调,台网融合才是互联网视频发展的最佳出路。风行与SMG的台网融合是世界首创的,双方会拿最核心的资源一起合作,这种合作模式极可能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
如果说,第一波互联网冲击平媒把平媒一下打垮了,那么现在不一样了,二次冲击虽然存在但已经不是致命似的了,更主要的是,现在很多平面媒体和电视台已经开始重视在互联网乃至移动互联网方面的投入,它们在内容制作方面有绝对优势。视频网站独立发展下去,在缺乏内容生产能力的情况下是很难与之抗衡。于是,融合就成为一种趋势。也只有融合才能发挥各自的优势,达到1+1>2的目标。
我们看到,与目前多数视频网站与电视台的一般性台网联动合作不同,风行网和SMG从节目策划的源头开始,就将完成方方面面的融合,其中包括团队理念、技术、媒体形式等不同维度的融合,其目的是通过包括电视、PC、Pad、手机在内的四块屏之间的互动,让用户随时随地接触到节目内容,同时也让节目内容随时随地找到用户。通过内容、渠道和平台的跨媒体整合,打造出一个无时无刻、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全媒体电视。这也是互联网视频和电视合作的一种新境界。
为了使全媒体电视的愿景最终落地,风行网从内容的策划、制播、推广、营销、采买等五个维度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台网融合战略。从节目策划之初便考虑互联网元素,制作适合互联播出的节目内容和形式。借助互联网离用户近的特点,通过互联网发现创意,找到新亮点,然后再把互联网的互动模式引入电视节目,这样就可以实现由用户决定生产什么内容或由用户决定节目的走向,来自于网络的内容也可以在经过再加工后或者不加工后直接反向输出给电视台。这是借力使力,而且台网融合后,利用互联网的新媒体营销手段,可以将电视节目分解为碎片化视频,再进行二次加工,形成新话题,还可利用视频网站、社区、微博、SNS等手段二次传播,以互联网快速传播特点进行病毒视频,同时吸引用户参与线上线下互动活动,增进粘性。
此外,视频网站与电视台共享部分栏目、电视剧内容的版权,增加内容品类,以提高内容丰富度;提供互联网影视内容除外的更多选择,利用差异化內容,强化用户粘性,提升竞争力。台网融合后会带来版权优势,可以用更低成本拿到专业制作的影视、综艺栏目内容,最大化发挥同一内容的网台价值等等。很显然,台网融合也把电视传播带入双向互动时代,即3.0时代。如果能把电视和互联网的特性都发挥出来,电视台优秀的节目制作能力和对媒体深刻的理解,加上互联网“实时、无处不在、数据化、交互性强”等特点,整合出来的节目制、播出、营销方式和广告售卖都具有极大创新意义。风行网正在给我们演绎这种发展思路,我们不妨拭目以待看最终的效果会怎样?
大家还记得那个悲催的程序员张小毅吧?那个图吧的程序员,因为完成不了老板的要求,在苹果APP Store内容提要里恣意诉苦,并在微博中被广泛传播的张小毅。如今可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了。人家不仅仅是一个程序员,而且现在转身一变,又称为一个漫画帝了,现在能称得上“帝”的可都不是一般人物啊。
围观地址:http://itunes.apple.com/cn/app/tu-ba-dao-hang-mapbar/id391327959?mt=8
这一张张手绘的漫画是不是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啊?这也从一个侧面看出我们的小毅同学还是很有才的一位全能啊。不仅仅会编程,还能在闲暇之余自娱自乐啊。当然,这不是我们探讨的范畴,其实笔者想说的还是APP带来的一种营销理念。我们看到图吧搜索最近一段时间内在APP Store中一直占据着自己所属行业的旗舰地位。
图吧推出了图吧导航HD【四核引擎|图算双显】贝吉塔版,小毅同学的漫画版推介自然又会吸引到一些用户的关注,这其实还是APP营销问题。那么这次图吧给APP营销带来什么借鉴意义呢?笔者观察有以下几点:
一、被动到主动的转换。如果说上次小毅同学是一种发泄,是一次“无意的”营销的话,那么这一次漫画版的推介,自然也是一种有目的介绍了。对于图吧的新产品,需要一种新颖的方式呈现出来,已经借助上次的提要获得了用户的认可,那么利用漫画形式再给用户一次直观的感悟,自然也是一种风格的延续。
二、迎合带来的机会。在移动互联时代,需要各种迎合,尤其是当大量的应用产品呈现的时候,如何才能打动用户的心就是一门非常严谨的营销技巧了。满足用户的需求是必须的,针对导航软件,用户需要是什么,你又能给用户带来什么,这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产品的优势,仅仅靠营销手段是无法满足用户需求。我们看到图吧导航在APP销售排行榜的位置,也可以看出用户还是非常认可这款产品的。
三、多手段背后的契机。APP营销需要更多的内容呈现,任何创新的手段再辅助以其他的接口进行传播,就很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图吧来说,充分利用了APP中的内容提要,再辅以微博的推波助澜,多角度介绍给用户,并形成共鸣,这就是成功的一个重要筹码,在这方面,图吧无疑是做到了,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当然前提是自身的产品足够过硬。
众所周知,一个优秀的企业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尤其是互联网企业更是如此,昔日谷歌上市之后带来的市场预期和发展机会是那么的令人惊诧,如今的苹果也是在资本市场不断地攻城拔寨,这都说明一个问题,行业的领先者在资本市场带来的发展机会是非常令人期待的。
对于中国市场来说,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哪个行业影响最大?毋庸置疑的是商务市场。也就是说互联网给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这也是为何淘宝、京东商城、凡客诚品、当当、1号店、麦考林等等企业能够流行的原因所在。
如今在这个市场京东商城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无论是刘强东本人的魅力还是京东商城在国内B2C市场的影响力都是非常巨大的,市场的导向力和牵引力也是独一无二的,可以说除了淘宝之外,无人能出其右,而淘宝本身的特色和京东又是两个范畴内的架构,当然二者目前的相互渗透已经越来越明显,潜在的发展冲突也会悄然加剧。
据媒体报道,在京东商城未来收入预计上,京东称2012年预计收入为450亿元,2013年预计收入为700亿元,2015年收入预计为1900-2200亿元。近期关于京东商城计划IPO的消息也是甚嚣尘上,如果说当初刘强东“赌气”说京东不会在2013年之前上市的话,那么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渐转暖,以及京东本身的发展机遇,上市对于京东来说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更主要的是,京东上市对于中国互联网业意味着什么?很显然,这是对电子商务发展的一次再促进,也是对整个互联网行业的提振。现在中国互联网可以说正在经历寒冬,在美上市遭遇冰冷期,如果京东上市成功,将对中国互联网业是一个大的提振,对中国电商业的发展也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尤其是京东上市将给国内互联网市场带来一种鲶鱼效应。电商市场会滋生更多的财富典范效应,并带来更大的发展吸引力,刺激更多的电商企业步入上市之旅,传统企业也会更加关注互联网的出口问题,并加大对互联网市场的布局和引入。由此带来电商的进一步发展,网购市场得到继续加强。京东成功上市之后,也会带来更多的发展资金,这对构筑国内完善的电商发展平台战略都是非常有益的。
再看看京东强势出击的“史上最强店庆月”的重磅登场,隐约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京东上市的步伐越来越近。京东大手笔地进行全品类超底价销售,优惠幅度之大历史罕见,一场电商行业有史以来的最大促销正在来袭,京东价格优势进一步奠定。
互联网独有的特性造就了京东的价格优势,而不断发展壮大的京东也正形成中国网购大平台战略的布局和构筑,京东开放平台,引来众多厂商入驻;京东开放信息系统,更好的为第三方商家服务;京东开放团购平台,满座、拉手等入驻,整合中国团购行业;一次次的变化,都给国内的电商发展带来深入的影响。
更主要的是,2012年伊始,家电连锁市场就开始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过山车”之旅。一厢是苏宁等传统卖场业绩停滞不前,一厢却是京东商城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快速增长。2012年4月,市场调查机构艾瑞咨询公布了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网络购物市场数据。在市场规模整体衰退的情况下京东商城逆势增长,以50.1%的比例占据中国自主式B2C电子商务行业的半壁江山,遥遥领先同行企业,绝对优势不容动摇。
新兴市场带来新兴的发展机会,京东以自己的发展轨迹让人们看到了电商的魅力和潜力所在,如果京东上市,无疑会给市场更多的反馈,最终落脚点还是消费者获利,让利的背后是更多的销售额度和优惠空间,减少中间环节和渠道压榨,对于我们普通的购买者来说,自然可以获得最实惠的消费满足,这就是电商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最直观利益。
每次出差的时候,最发愁的就是应该带什么移动办公工具,平板电脑还是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轻便,携带方便,但是处理公务的能力还是令人不敢恭维,尤其是没有键盘,虽然处理简单邮件没有问题,但是进行大量商务应用的时候,就捉襟见肘了。笔记本电脑在这方面没有这些担忧,不过,待机时间短,机器笨重,携带沉重。难道没有两全其美的方案吗?
答案自然是有的。我们看到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超轻薄笔记本也应运而生,笔者观察超轻薄笔记本就是介于笔记本和平板电脑之间的一款产品,轻薄而不失实用,性能突出也轻便灵活,携带方便应用超强,在这方面,笔者观察到芯片企业表现出更多的技术特性,在整合性能的同时,也给用户带来更多的应用体验。
近日,三星与AMD强强联手,在国内首发基于AMD新一代APU的超轻薄笔记本。我们看到,早在5月15日AMD就发布了新一代APU,其中有一款专为超轻薄笔记本而设计的APU功耗只有17W,具备主流笔记本产品的全部特性和强大性能,并拥有更强的电池续航能力。也正是因为APU的超强表现,才能在满足用户轻便需求的前提下,不输性能优势,没有阉割掉性能的超轻薄也才是真正的笔记本。
而之所以三星和AMD进行合作,也是一种强强联手,在整个泛PC市场,三星的实力是非常令人瞩目的,尤其是移动市场,三星在全球的影响力都是非常大的。而AMD在新技术拓展方面的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此次双方在超轻薄笔记本上进行联手,正好可以互相利用资源,达到双赢的目的。
当技术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产品的更新换代也是顺其自然了。AMD的技术进步和三星的市场拓展,让用户体验变得更加顺畅和卓越。我们看到,采用新一代APU的超轻薄笔记本,能够以纤薄时尚的外观设计,实惠的价格,带来最佳的娱乐和游戏体验。三星535U最大厚度只有17.6mm,仅有1.52kg,这样的超轻薄笔记本携带自然也方便了许多。
透过这款产品我们也看到了一些特性,那就是性能不打折扣,技术进步就是要为提升性能而生。超轻薄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相对竞争对手而言,AMD很早就注意到超轻薄笔记本,自2008年起就陆续推出过Yukon、Congo等超轻薄平台;目前,在国内11.6寸屏笔记本市场,AMD市场占有率远超50%。
我们观察到,AMD公司的超轻薄战略是建立在第二代APU(加速处理器)基础之上的。APU的理念是CPU与GPU的真融合,从而实现了包括先进的图像显示、运行流畅的视频和出色高清娱乐的超薄笔记本,使用户拥有在性能上不妥协的移动终端。AMD的APU允许OEM厂商配置更小的组成元件、更长效的电池寿命,来满足电脑消费者的需求,并能赋予其更强大的视觉体验。这就是技术优势带来的体验提升,而没有这些技术进步,原先的超轻薄只有牺牲一些性能才能换来。
AMD认为,用户对超轻薄笔记本的真正需求是便携+主流性能,也就是形态是超轻薄,但性能不能打折扣。AMD超轻薄产品正是这样一个产品。而市场上一些所谓的超极本,虽然实现了纤薄机身的外形和较长的续航能力,但也牺牲了一部分主流性能,比如3D游戏性能不足、硬盘容量偏小等等。而第二代 APU比第一代APU极大地提升了游戏性能和高清视频显示效果,CPU性能提升25%,GPU性能提升50%。更重要的是,在保证主流性能的前提下,新一代APU功耗不升反降,从第一代的35w降低至17w,从而实现10.5小时的超长待机。
性能提升的背后并不是价格昂贵,AMD一贯的高性价比也得到了广大用户的喜爱。众所周知,平板电脑的热销逼迫传统PC厂商进行调整和转型以弥补市场份额的下降,而超轻薄笔记本恰恰迎合消费者需求,成为未来PC发展的趋势。但追逐概念的同时更要保证用户体验,超轻薄笔记本想成为主流市场的生力军,就要在不牺牲性能的前提下满足主流市场的价格。“主流性能不打折扣”的AMD超轻薄笔记本推出后,市场的风向会不会由此转变?笔者是看好的,AMD技术进步带来的市场机会也必然会进一步显现出来,对此我们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