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小刀马
近日,高通宣布其新款骁龙S4 Plus MSM8930处理器平台可以同时支持UMTS、CDMA、TD-SCDMA、LTE-TDD网络制式,从而能够服务于所有的中国运营商。这也意味着高通正式进入到TD-SCDMA市场。对于TD市场来说,高通的进入对产品类型,上游厂商的选择会更多元化,但是对手机制造商来说,高通的进入或许会带来更多的成本压力。
专利费用,高通通吃
如果说以前高通还重点在CDMA市场,那么随着高通涉猎的产品范围越来越广,目前已经几乎涵盖了所有的3G标准芯片产业,这样的话,高通一贯的高专利费用也会给手机制造商带来更多的成本压力和门槛费。众所周知,高通一直在专利费用方面保持着异乎寻常的强势。在手机芯片市场,高通的市场绝对霸主地位也给其带来这种机会。虽然在智能手机快速发展之后,上游芯片出现一些竞争的变化,但是高通的优势还是有目共睹的。对于专利的收取,高通也和一般的芯片厂商不一样,因为拥有大把的专利,因此高通也有资本要挟手机制造商。
早在CDMA方面,高通的强势就可以让人窥一斑而见全豹。高通在CDMA专利上一贯是以高昂和多重的专利收费著称的。这样的结果是CDMA手机成本远远高过GSM手机,中国的CDMA手机厂商一直发展受阻,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因为受制于专利的居高不下。有人曾经炮轰过高通“三重剥削”玄机。首先,手机生产商若想取得CDMA手机开发授权,必须缴纳知识产权转让授权费。其次,生产CDMA手机时,需要购买高通公司的芯片。与GSM芯片价格相比,这部分费用高出后者30%左右。此外,为了升级支持芯片的软件,CDMA手机生产商每一次都要支付几十万美元的授权费。
一度时间,按照高通公司的规定,全世界不管是生产CDMA系统设备还是手机的公司,都要交纳大约1亿元人民币的“入门费”,才能进入这一行业。这还不算完,大头还在后头:生产厂家还必须购买高通公司的芯片,并且按销售额给高通提成。在专利的利用上,高通可谓机关算尽。当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专利的演变,市场的发展趋势演变,高通也在调整着自己的策略。但是相关专利费的收取还是相当高的,对于手机制造商来说,占据的成本价值也是居高不下。
专利给手机厂商带来的痛
随着3G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终端厂商无不力求差异化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然而当手机屏愈做愈大、功能增多,直接关联到的都是手机成本的不断上升。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已经注定将向多模多核的方向迈进,近期高通开发出MSM8930,该产品同时支持UMTS、CDMA和TD-SCDMA,因此早前引发争议的高通确定将对TD-SCDMA技术收取专利费一事又再度引起关注。众所周知,一直以来手机厂商都需要对高通缴纳整机5%的3G专利费,这对终端厂商而言不仅不合理,更是直接有损利润,会造成成本上的压力。近年来手机厂商受制的因素很多,各种费用的缴纳,以及成本的控制都成为发展的鸿沟需要去跨越,如果不能更好地控制成本,那么生存空间会越来越窄。
随着智能手机的流行,我们看到千元智能机也开始出现,因为高端市场毕竟只有少量的厂商和产品占据,对于更多的手机制造商来说,需要中低端的产品,市场也是如此。但是如果缴纳的专利费居高不下的话,对于手机制造商来说,市场前景黯淡了很多。如今,高通也推出了TD-SCDMA芯片,那么以后是不是在这个标准上的专利也需要缴纳?一旦高通收取TD-SCDMA专利费一事拍板敲定,采用高通TD-SCDMA芯片的终端厂商的3G智能机的出货量等于是透明地摊在高通面前,这对终端厂商的发展势必造成雪上加霜。本身的市场压力已经让手机制造商捉襟见肘了,昔日诺基亚对高通高昂的专利费用就颇有微词,并且是拿起过法律的武器,但是该交的费用还是没少交,可以说诺基亚、摩托罗拉等手机厂商的没落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和其要交昂贵的专利费有关联。
近年来,高通对手机厂商收取的专利费在逐步下调,但依然很高,在手机制造商企业的成本核算依然占据着非常大的份额。如今高通进入到TD市场,对于TD手机制造商来说,虽然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但也无形中带来了专利的费用压力。事实上,近年来,中国移动为TD产业链的发展倾注了很多心血,发展也还算顺利。不过,TD手机厂商的竞争也很激烈。竞争加剧,再加上新TD芯片大量出货,让中国移动大规模缩短新机上市周期。以测试为例,中国移动今年上半年测试的平均轮次由4~5轮逐渐缩减到2~3轮,每轮测试周期从15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这意味着大量TD手机商前期那些采用旧芯片、旧方案开发的手机,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新芯片、新方案的TD手机取代。只是如果高通在专利上延续其横砍一刀的话,那么对手机厂商的成本控制是极大地不利。
谁能动摇高通的奶酪?
近日有消息称,德州仪器要退出手机芯片市场。该公司将把投资重点从移动芯片转向更广泛的市场,包括为汽车生产商等工业客户供应产品,从而发展利润更丰厚、业绩更稳定的业务。美国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的数据显示,德州仪器在智能手机芯片市场上的份额一直稳居市场前列,但如今还是玩不下去了?Strategy Analytics公布的2012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机芯片市场报告显示,高通占据了48%的营收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德州仪器的排名由此前的前三名滑落至第五名;三星、联发科、博通则分列第二、三、四位。高通的霸主地位无人可以撼动。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是如此。德州仪器退出手机芯片市场的竞争,对高通来说又少了一个直接的竞争对手。
一直以来芯片都是一个需要高投资的领域,尤其在竞争激烈的智能手机芯片市场,技术变化很快,更需要厂商进行长期、持续的投资。目前主流智能手机芯片以单一制式为主,如WCDMA、CDMA、LTE等,但未来进入4G时代之后,手机基带芯片全模全制式可能会成为趋势。Strategy Analytics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机芯片市场规模达到55亿美元,高通、三星、联发科、博通、德州仪器等5家企业垄断大部分市场,留给其他厂商的份额可能只有10%左右。
在Strategy Analytics的报告中,2012年上半年,英特尔在全球智能手机芯片出货量中仅占0.2%的份额。英特尔一直以来都在智能手机市场处于落后地位。本来英特尔在手机芯片市场一直渴望能有所作为,并且也携手联想率先推出了使用自己移动芯片的手机,但是市场反响还不是很好,未来的发展也难以看出英特尔快速崛起的苗头。当然,我们也看到由于手机芯片市场存在着很多战略发展意义,受制于人的感觉是很不好的。一些国产手机厂商也开始涉猎这个市场,比如华为,其Ascend D1搭载了自行研发的国产四核处理器。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战团,相信四核芯片竞争将愈发激烈。如果有企业能够打破高通的垄断地位,给市场更多的选择,那么手机制造商的成本核算也可以更好地控制,进来带来的更多的资金进行技术创新。对4G的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不用多算,往前退十年,我们能想到今天的科技进步给生活带来的影响吗?足不出户可以淘遍全世界;平板电脑出现了,原来电脑还可以揣在兜里玩;智能手机更加方便,数字化时代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这就是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品质变化,这种改变必将延续,进而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精彩,无论工作、生活还是娱乐都是如此。我们在憧憬未来的科技能把生活改变成什么样子?其实在看一些未来电影的时候,我们何尝没有惊叹技术进步带来的科幻奇妙?事实上,再回顾一下,很多先进的技术其实已经逐步在生活中实现了。
更加智能化是我们渴盼的生活方式。自动化、提前量、大数据应用等等都是未来智能生活的基础。近日,我们看到AMD描绘了环绕计算的时代预期。环绕计算其实就是环绕在我们周围的设备都将拥有内置的微处理器,通过无障碍的人机交互,营造一个智能、安全、便捷的生活环境。这其实也是从一个节点走向另一个节点,并通过高速网络把每一个节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闭环,最终实现我们预期的一种方式。科技进步使这些都变成可能,就好比之前我们能想到电冰箱可以内置智能芯片吗?可以按照预期进行网络遥控吗?包括更多的厨房智能产品的出现都是如此,
AMD倡导的环绕计算时代就是网络与物理现实世界相连,使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更具智慧,甚至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按照我们的需要进行相应的“组合”,进而满足品质生活的需要。当然,要实现各种设备与人的自然交互,就需要开发更加复杂的技术来解读语音、手势和面部表情,从而产生海量的实时数据等待分析和处理,毫无疑问,这是对计算资源和计算能力的挑战。这也是大数据应用的一种需求,而承载这种计算应用的根本是更加快速的计算能力。
而异构计算以低功耗、可扩展的并行处理能力,成为应对海量数据运算的最佳方法。为什么这么说?很简单,因为异构计算可以智能分配计算资源,充分释放GPU并行运算的最大潜能,以实现高效率、低耗能的计算体验。作为业界唯一一家同时拥有CPU、GPU整合平台的厂商,AMD成为异构计算芯片和应用的主要倡导者,在异构计算方面AMD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不久前,AMD倡导并联合ARM、德州仪器、联发科技等芯片巨头建立 “异构系统架构基金会”,与合作伙伴为开发人员提供全面支持,普及推广异构计算,同时提升基于云的数据管理、流服务和安全性。此举将对未来IT产业的变革产生深远影响,也是实现环绕计算的重要基础。
其实,环绕计算也不是一个新提出的概念,而是和物联网相似的。当我们的设施设备越来越智能化的时候,应用的根基就发生了转变,这种转变的背后就是相互的智能衔接和网络共享。我们发现,从个人电脑、家电到汽车和服装,各种计算技术可以很自然地与人们日常生活无缝融为一体。无数的计算接口和设备更智能,更具有相互传导性。就如在最近的Hot Chips会议上,AMD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Mark Papermaster描绘的一种场景,由声音和面部识别实现的自然式用户交互重新定义了PC体验,云和越来越多的传感器,都是围绕着可以实时处理大量的数据。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你要走出办公室吃午饭时,通过自动计算内置GPS、时钟、地图和云数据库连接等多个数据流,你的移动设备就知道你要去哪里。因为它知道你的喜好,它将指向你最喜欢的餐馆网站,并检查特价商品。会有内置的语音提示会让你选择你的午餐订单,并实现提前预定,当你到达餐厅的时候,沙拉已经准备好了。当你还在开车的时候,电子支付已经完成,你不必再动用你的钱包。而这一切的发生,无需你下载应用程序或者用手机打字。”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环绕。因为用于存储数据且功能强大的服务器运行数据中心的各种设备和装置,与最终用户交互并继续发展,通过软件和服务使环绕计算成为现实。这也是消费趋势、云计算和融合的一种完美表现。环绕计算其实就是以3C战略为核心构建的,集合了洞察应用发展趋势和面向未来计算手段的一种期待。技术驱动进步,合理带来智慧的应用,这就是环绕计算能够让我们把每一个节点衔接起来,形成闭环,进而带来智慧生活。
小刀马
两大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和IDC今天均发布了第三季度PC销量报告。Gartner称联想已成为全球最大PC厂商。Gartner数据显示,全球PC市场整体下滑,第三季度销售量为8750万台,同比下滑8.3%。其中联想在全球市场PC销量为1377万台,份额达15.7%居首;惠普PC销量为1355万台,所占份额为15.5%,首次被联想超越屈居第二。在全球排名前四的PC厂商中,联想是唯一销售量有所增长的厂商。IDC数据则显示,惠普还是第一。不过联想的增长势头迅猛,和惠普几差毫厘。虽然两家的数据略有差异,但实际上,这个差异本身对联想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联想再一次用实实在在的业绩证明,清晰的战略、创新的产品、强有力的执行以及业界最佳的、多元化的团队优势彰显实力。显然联想成为全球个人电脑市场无可争议的领导者将指日可待。
当众多的PC厂商发展停滞之后,联想的发展却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态势。其实包括联想在内的众多PC厂商都开始转型,这种转型无论是后PC模式还是PC+模式,都是在PC的基础上进行更进一步的布局,向移动端进行拓展和尝试。我们捕捉到的信息是,无论是惠普还是戴尔等传统PC厂商在转型的过程中并没有跟上市场节奏,一步错或许就是步步错,戴尔曾经在直销市场可圈可点,但当PC发展需求进入一个新阶段之后,戴尔的转型拖沓滞后,效果不明显,一度退出全球三甲的行列。惠普曾经收购WebOS尝试移动转型布局,但高层的频繁变动,策略的摇摆不定,移动战略无奈收场。相反联想的转型更加通畅一些,在PC市场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在移动战略市场,联想根植中国移动市场的庞大选择再度出击并取得了不错的开局,在新兴移动战略市场,包括平板市场联想都获得了不错的发展态势。此外,我们也看到联想还在全球市场不断出击,构筑自己的全球化发展谋略,并取得了应有的效果。
当其他的PC厂商纷纷陷入增长瓶颈的时候,联想却已经连续12个季度中保持最快增速,连续14个季度超越整体行业增长,充分证明了联想持续而强劲的增长势头。依托这种增长速度联想拉近了与惠普的差距。联想的努力注定了这种格局的到来是不可避免的,市场曾经传闻惠普计划退出PC市场,这也说明惠普的决心早已经动摇,PC市场已经无法承载惠普的发展。相反联想在这方面一直很坚定,或许PC的利润率在降低,但是PC的发展并不是没有机会,也不是就彻底消亡进入到夕阳行业,关键的问题还是如何转型。
笔者观察,联想上位彰显了几点发展预期:其一是IDC和Gartner的数据显示,联想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虽然PC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但联想坚信在PC领域还有持续获利的增长空间,联想也不会止步于PC。坚决注定了发展思路。其二是联想的成功模式仍然在发挥作用——清晰的战略、创新的产品、坚决的执行力以及强大且多样化的全球团队。这是联想一贯的能力,并没有因为大企业就有了病态的执行困难,这也是联想一贯执行能力强的优势所在。其三是在PC领域,联想持续的创新能力和不断的技术进步注定了市场份额的提升。可以说,联想是创新的先锋、产业发展的引领者。联想以一波接一波的革命性产品,为产业注入活力,创造更大的增长空间;例如发布革命性的平板笔记本,重新定义了笔记本电脑等等。
其四是成为全球PC市场当之无愧的领军企业,是联想的梦想之一。但这只是公司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联想的使命是成为PC+时代的领导者。目前联想的PC+战略正在实施,在中国市场也已经获得了不菲的开端,在中国本土的移动终端市场,“中华酷联”就有联想的一席之地,中国移动市场的增长空间是巨大的,三大运营商对移动终端的发展和需求也是巨大的,和运营商的合作,本身的渠道优势和人脉基础都是联想可以依托借助的重点,这也将在联想的PC+战略中发挥更多作用。联想在全球拓展市场的过程中,实现了本地化的研发、生产和运营,塑造了全球化的品牌,大大提升了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形象,在全球拓展市场的过程中,联想充分利用了当地的人才、技术和资源,实现了本地化的研发、生产和运营。在海外市场,联想成功地复制了源自于中国的双业务模式。联想成功运用并购工具,并不断总结企业海外并购整合的经验,不仅实现业务的有机增长,更注重文化的融合和价值观的统一。
其五是技术决定未来,PC远没有结束。正如在今年的英特尔IDF大会上,英特尔CEO欧德宁所言,“我不认为我们处在一个以平板电脑或者智能手机为中心的世界。只能说,不同的电子设备对于拥有不同职业或者教育水平的人群拥有不同的吸引力。就拿我来说,虽然我很喜欢我的iPad,但我依然离不开我的笔记本电脑,因为没有笔记本我就无法工作。”PC市场只能说进入到PC+时代,而不是跨越PC进入到智能手机或者平板时代。联想的上位必然也承载着更多的行业责任和发展趋势,这就要求在技术和战略上联想必须有更多的突破才能真正夯实领先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