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2013-01-30

苹果坠入凡尘,运营商“预谋”翻脸

小刀马

 

         乔布斯去世之后,苹果就缺乏了创新的基石。无论库克承认不承认,苹果都开始坠入凡尘,从iPhone5iPad Mini的出现,在尺寸上变化,迎合市场的需要,缺乏了创新和特立独行的风格,苹果产品已经从时尚开始向街机滑落。虽然借助固有的优势,苹果的市场份额还不低,再加上果粉的支持,苹果在智能手机市场还占据一定的市场机会。不过,渐渐归于平庸的苹果已经丧失了原有的技术优势,人们对苹果新产品的期待也日渐下滑。

 

         近日,苹果发布了2013财年第一财季(截至20121229日)财报。根据财报显示,苹果在2013年第一财季实现营收545.12亿美元,但低于分析师547.3亿美元的预期。净利润为130.7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30.64亿美元仅增长0.1%,而且每股收益从上年同期的13.87美元降至13.81美元。受财报表现不佳影响,苹果股价在盘后交易中大跌55.23美元,跌幅10.74%

 

     众所周知,国内运营商对苹果本来是垂青有加,尤其是中国联通在苹果身上也获得了占领高端市场的机会,但是苹果真正给联通带来了多少收益还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苹果从中国市场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赚了一个盆满钵满。因为高额的分成比例,苹果在中国市场获得了太多的溢价。

 

         不过,随着苹果产品缺乏了创新的源动力,再加上三星和国产手机厂商的崛起,运营商的策略也在悄然地发生着改变。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毕竟运营商需要掌控市场的发展脉动,需要切实给用户带来更多的体验和性价比。这也是为何国内运营商不断推出定制机,并且大力发展千元智能机的原因所在。而苹果居高不下的价格,从运营商手中赚取的高额溢价都是其他手机制造商难以匹敌的。对于运营商来说,需要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发展思路,随着苹果产品的逐渐平淡化,运营商调低高额补贴也在所难免。

 

        众所周知,运营商对苹果的高额补贴是其利润和市场份额的重要来源。在全球,运营商的大力补贴为苹果贡献了约20%的市场份额。据悉,在中国市场,运营商给苹果的单机补贴是其他手机厂商的四倍之高,如此大力补贴国外品牌、运营商用资本市场的钱补贴富人,无疑是令人质疑的,这也是对投资人的一种伤害。大量用户最终选择的是千元智能机也说明市场需要什么。

 

         当然,运营商的行为是市场行为,但是市场的大手始终是以利润为趋向的。当苹果产品逐渐衰落的时候,运营商也到了调整策略的时候了。如今,国内运营商已大幅降低对苹果的补贴力度,不再赔本赚吆喝了。毕竟,运营商对苹果手机的高额补贴并未给自己带来等量的利润,恰恰相反,为了在彼此之间竞争用户市场,国内三大运营商均在亏本补贴苹果。过去两年,高额终端补贴拖累了联通、电信等国内运营商的财报营收。联通和电信的业绩也让人遗憾。

 

        当苹果的号召力不再那么来势汹汹的时候,当苹果产品被越来越多的其他产品淹没的时候,运营商转变思路是必须的。而没有运营商的高额补贴支持,苹果的高端形象还能保持多久呢?这是不是市场揣测苹果推出低端iPhone的原因所在?没有运营商的支持,高额利润难以保证,市场份额必然下滑,而推出低端iPhone可以吸引到更多的普通用户,难道这就是苹果希望保持市场份额增长的内在驱动?但是,如果苹果也杀入低端市场,能竞争过哪些在Android系统下跌爬滚打多年的手机厂商吗?

 

         随着运营商对苹果手机补贴的降低,我们可以预见到苹果在高端市场一枝独秀的局面已经被打破,事实上,无论是三星Galaxy系列还是国产手机厂商的崛起,都对苹果形成了一定的合围之势,未来的市场竞争将更加多元化,用户的选择也是如此。运营商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对不同手机制造商的合作也会更加多元,相信今年的国内市场,无论中高端还是中低端都会有很多好戏可看。

2013-01-29

小刀马

 

近日,两家外国服装制造商,来自中国宁波博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Ningbo Beyond Home Textile Co. Ltd.)和印度Pratibha Syntex Ltd.公司及其姊妹公司在美国加州被提起诉讼,指控两家企业出口到加利福尼亚的服装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使用了盗版软件,由此获得了对美国企业不正当的竞争优势。

 

据悉,这家中国企业在未支付软件许可费的情况下使用了Adobe、微软和赛门铁克等公司出品的软件。美国方面称,这两家外国服装制造商未支付软件许可费,因而在利润微薄的服装制售及运输过程中获得了巨大的成本优势。

 

近年来,随着中国出口的增加,相应的国际诉讼也在增加。加州总检察长卡玛拉•哈里斯指出,海外企业在产品制造过程中使用盗版软件已对当地企业造成竞争上的损害。哈里斯也由此成为了全美第二位对使用盗版软件获取不正当优势、削弱竞争对手的出口商采取法律行动的州总检察长。如果这两家企业被判须负法律责任或决定和解,法院很可能判处罚金及其他处罚,以震慑其他企业不要在加州采取不正当的竞争行为。

 

值得我们国内企业警惕的是,根据此次加州总检察长所援引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所有外国出口商必须保证其在生产、销售、运输等所有业务过程中均使用合法软件,否则将面临遭起诉并罚款等严重后果,甚至将被禁止进入美国市场。而众所周知的是,在国内市场,“免费软件”一直被国内企业使用,基本是一种常态化运行,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互联网带来的免费午餐,并没有把相应的知识产权当回事。结果在进入国际市场竞争的时候,却发现这是很容易面临法律风险的。

 

早在三个月前,马萨诸塞州总检察长玛莎考克莱与泰国海产品加工商那隆海鲜公司达成和解,该公司同样被控在经营过程中使用非法IT技术,并因此损害了当地竞争对手的利益。根据法院的和解裁决,该公司最终缴纳了一笔罚金,而且必须使用合法软件方可在马萨诸塞州继续经营。

 

美国此举向盗用软件知识产权的企业发出了明确的警告:即便与美国相隔万里,违法企业恐怕也难逃法网。因而,中国的制造商和供应商必须迅速采取相应的行动,审查企业供应链的软件使用情况,确保依法使用授权软件。使用盗版软件省下的一点小钱根本不值得企业去冒失去美国市场或陷入竞争劣势的巨大风险。

 

在中国,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很多企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经常是处于漠视状态,大家也没有这种意识。因为在国内的市场竞争中,彼此都没有尊重知识产权的行为,也就无所谓了。但是进入海外市场,由于本身的市场格局改变了,国际市场非常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因此我们的企业如果要进入国际市场,就必须规范自己的行为,并且尊重各个知识产权的环节。

 

当然,近年来国内市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视。随着互联网的流行,尤其是移动客户端的流行,App应用的不断渗透,我们看到了人们对付费也逐渐认可,这也是网上应用商店(App Store)带来的一种改变。虽然很多人还喜欢使用免费的软件,但是对于一个经营性的企业来说,需要更加规范自己参与市场竞争的各个技术环节。这种规范本身是对市场的一种保护,同时也是对创新的一种尊重。

2013-01-16

或许很多人会对此不屑一顾。苹果如今这么好的走势,怎么可能会在2013年出现坎儿呢?不过当苹果的创新不再,当苹果也要计划推出低端iPhone抢占市场份额的时候,苹果注定已经开始走到了一个分水岭。

库克频繁外出,尤其是到发展中国家需求机会。而发展中国家历来被认为是中低端手机市场的源泉,如果想在这些市场获得更多的份额,那么就必须推出更多的产品系列来满足市场需求。于是苹果开始琢磨着推出自己的低端产品了。只是这样最终可能会抹杀掉苹果作为高端品质的象征,渐渐坠入尘埃。

如果苹果的高层知道在中国还有这么一群学子,愿意在淘宝上花钱雇人把自己的手机在线模拟成iPhone在线,不知道还会不会萌生推出低端iPhone的意愿?

为什么在中国市场有很多人追捧iPhone,因为很大一个原因不仅仅是因为iPhone的漂亮,更主要的是因为iPhone已经成为一种炫耀的资本,满足自我虚荣的点缀。如果满大街都是iPhone的时候,不知道这种高端品质效应还存不存在?估计是荡然无存了。

没有了高端利润支撑的苹果即使占据了更多的份额又能如何?诺基亚的萧条历历在目,难道苹果忘记了吗?

放着高利润的市场不继续努力,而是要开辟新的战场,只能说明苹果已经江郎才尽,在iPhone的创新上已再也玩不出花样了,只能随波逐流地寻找机海战术中的份额占有。这样的结局必然给苹果带来毁灭的打击。

2013年,或许苹果还能迎来最后的顶峰疯狂。借助向低端市场输出产品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或许能进一步拉近和三星的距离,异或者也可以在局部范围内超越三星的存在。但是这不过是最后的癫狂,不会把苹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反而极有可能成为苹果走向衰败的开始。

其实如果单纯追求市场份额,苹果完全可以有更好的捷径去走,比如在中国市场和中移动合作,面对数亿用户的庞大市场,苹果的份额可以很快提升。当然,苹果不会这样去做。

当诺基亚越来越追逐对Lumia系列雕琢的时候,我们看到了那个昔日巨头卧薪尝胆的东山再起的渴望。虽然目前还无法预测未来的市场如何,但是诺基亚展现了一种追逐智能手机潮流的趋势,尤其是在迎合市场方面,不如苹果那样直白。

还有就是三星,Galaxy系列的产品能够得到用户的认可,再加上在尺寸上的不断突破,都是三星能够得到用户支撑的一个原因。此外还有越来越多的中低端厂商的崛起,构筑在Android系统上的大量的手机制造商都在分食这个市场机会。一些互联网企业也借助这样那样的方式悄然涌入,市场的竞争时刻都是为那些创造创新性突破的企业准备的。如果固步自封,只能自毁前程。

有人觉得苹果推出更多的低端产品,可以带来更大的APP Store应用下载,从而依托软件服务赚钱。但是截至到目前,虽然有大量的下载和应用,可是苹果借助iPhone的利润更多的是来自硬件还是软件?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而在发展中国家,多少人愿意为软件付费下载?多少人又是免费软件的支持者?看看中国这个苹果第二大用户国,收费能收来多少?大量的应用都是依托免费来获得用户支持和使用。收费的环境不存在,苹果的低端用户市场又在哪里?指望这些用户给苹果带来软件收益无异于天方夜谭。

说白了,即使苹果推出低价iPhone,也依然是通过硬件赚钱,而不是所谓的软件和服务。还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苹果的低端产品全面铺开,将面临着更多的售后压力,低端产品自然也会带来更多的维修压力,苹果如何构筑自己的渠道市场?当越来越多的产品堆积出问题的时候,苹果的美誉度将进一步下滑,直到偃旗息鼓。

可是如果苹果不推出低端产品的话,创新又该如何延续下去?无论是iPhone5还是iPad Mini都无法承载创新的内涵。在2013年,苹果又会如何演绎自己的产品线?创新无法跟进,苹果遭遇坎儿是理所当然的。除非苹果能推出一个新的概念来弥补在移动终端上的创新乏力。比如iTV。

只是曾被市场传得沸沸扬扬的iTV始终不见庐山真面目,也说明在智能电视方面苹果还难以推出让市场惊艳,甚至叹为观止的产品。创新乏力,追兵不断,苹果只能迎合市场的片面需求调整自己的步调,这样的前景是令人担忧的,这也是2013年库克面临的最大考验。如果苹果难以延续自己的传奇,那么被颠覆也就不远了。

2013-01-14

  小刀马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笔者就发现国内浏览器市场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那就是很多传统的浏览器厂商开始把重心向移动互联网市场倾斜。傲游、百度、搜狗、腾讯、360UC等等都是如此。此外,涉及到云计算的一些概念开始落地,傲游的云浏览器就是一个很好的应用。当然,对于更多的厂商来说,移动互联网市场孕育着新的机会。必须掌控这个入口的机会,如果不能及时跟进,等竞争对手布局完成之后,再想获得机会就很难了,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注定了入口的争夺或许就是未来的机会。

 

         那么对于用户来说,在移动互联网市场,或者在大家的智能手机中什么样的客户端才是需要的?面对纷繁多变的市场和各种客户端的争夺,用户的需求是不是能够得到满足,厂商的产品能否满足用户的需要?市场又需要什么样的产品?这些都是浏览器企业杀入移动互联网市场必须面对的问题。异或说如果在浏览器大战中想要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满足用户的需求,也只有强化这种需求,才能在多变的市场中获得机会,并得以发展。

 

         需求决定市场,用户的需求什么时候都是最重要的。当越来越多的移动终端出现之后,我们发现用户的多屏互动已经形成习惯,而且在不同屏幕之间的交替应用也成为常见的一种状态,但是面对不同屏幕的时候,应用的衔接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果能打通这种跨屏的鸿沟,那么对用户来说也是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也恰恰是傲游云浏览器发力的重点。

 

         PC端笔者一直使用的就是傲游浏览器,这是一种使用习惯养成。不过随着智能手机的流行,笔者一度使用UC浏览器,后来QQ浏览器、百度浏览器包括海豚浏览器之类的都涉猎过。不过还是觉得缺点什么。而傲游云浏览器的出现,让笔者知道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其实很简单,就是把传统和移动终端合理衔接起来。比如在PC端浏览的内容可以直接嫁接到手机端或者平板电脑端。

 

         傲游云浏览器的就是通过云计算(云推送)能力实现了这种功能,并且傲游新近又在一年一度的美国CES展会上发布了云浏览器最新版本(RC版),加入了“云分享”功能。这是继20121210日傲游云浏览(预览版)发布之后,傲游在现有的云推送、云下载及云同步的基础之上推出的又一创新功能。云分享功可以让用户通过傲游云浏览器轻松与朋友分享任何网页内容。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功能。其实当社区流行,以及圈子盛行之后,包括微信的井喷式发展都预示着分享已经成为我们在移动互联网市场的一大特性,在自己熟悉的圈子里,在各种熟人交织的范围内进行内容和有趣事情的分享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傲游就是发现了这种用户需求,在自己的云浏览器中加入了这种应用,对于用户来说,自然省去了很多麻烦,可以实现一站式内容分类和分享。这也是智能终端入口的重要性,毕竟我们在智能手机端需要面对的就是如何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熟悉的朋友共享。微信是一个接口,浏览器也是一个接口。而且对于微信,浏览器用户更加庞杂,更是常用的应用客户端。因此这个市场孕育的机会也更大。在越来越多的浏览器企业杀入移动互联网市场的时候,只有不断地创新新兴应用才能得到用户的认可。这是必须面对的一种创新转变和技术沿革。

 

         此外因为有在传统PC市场的长年累月的技术积累和用户需求理解,傲游对用户的需求也多了一份掌控。我们看到傲游云浏览器已支持WindowsMaciOSAndroid等四大平台,基本涵盖了目前主流的应用平台,相信随后也会有Windows Phone系统的加入。在主流的平台中给用户带来无缝浏览体验就是傲游云浏览器最大的贡献。正如傲游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陈明杰所言,“傲游此次新版的发布是打造无缝浏览体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印证了傲游不断提升用户浏览体验的承诺。在多设备并用的时代,傲游会持续不断创新,将更多的Web服务与浏览器相结合。”

 

        简单地看云分享,就是用户可以通过傲游云浏览器与朋友分享任意网页内容。云分享可以让用户推送所选择的文本、图片、地图或者整个网页,并将这些内容与在各世界各地的朋友们分享。很显然和微信的分享有点类似,但是涉猎的内容更广阔,因为浏览器面对的内容太庞杂了。因为对创新的深入理解,我们看到了傲游云浏览器的技术变化更加强调用户的体验和需求。

 

去年年底的傲游云浏览器版本的推出,主要呈现几个特点:一是保持平台的通用性,它可以在WindowsMacAndroidiOS平台上独立运行;二是保持设备的通用性,无论用户使用的是台式电脑,还是苹果手机,或是三星Galaxy平板电脑浏览网页,傲游云都可以轻松实现数据在这些设备上的分享;三是基于云服务。而如今又增加了云分享功能。傲游云浏览器最新版官方下载地址:http://www.maxthon.com/ 大家可以下载试用感受一下。

2013-01-07

2012720日、CNNIC宣布手机网民数超过PC网民数开始,2012年作为中国移动互联产业“爆发之年”的论调,已经为业界所公认。从百度全面开放核心云能力到腾讯借微信飞奔,从微博试水商业化到语音技术悄然兴起,从乱战LBS到纷争HTML5,巨头争锋,新人辈出,新应用乱花迷眼,新技术蓄势待发,新商业模式崭露头角。中国移动互联产业,既喷薄奔涌又暗流涌动。

现在,中国移动互联产业已经走完2012年。这一年里,我们究竟经历了什么,又期待着什么?在此评选出过去一年国内移动互联十大事件,与大家一起细数过去的成就、遗憾,彼此共勉,一起期待2013

一、百度全面开放核心云能力

 

2012年最开放的平台,非百度莫属!

93日百度世界大会,百度宣布开放包括云存储、大数据智能和云计算在内的核心云能力,同时推出基于百度云为开发者量身定制的“七种武器”,包括百度个人云存储(PCS)LBS·云、百度移动云测试中心(MTC)、百度应用引擎(BAE)、多屏幕Screen X技术、百度移动云应用生成服务(Site App)和百度移动浏览内核。

一系列数据充分说明了百度此举的成就:百度世界大会当天,百度开发者中心猛增了1.5万名新注册开发者,MTC测试量也暴涨了4倍。到目前为止,百度开发者中心共聚集了数十万开发者。

一句话点评:百度的开放已经从开放应用接口、“产品级开放”走向开放核心能力、“平台级开放”的高度,一个全新的产业生态链已经显露雏形。

二、微信凶猛 运营商城池告急

 

微信2012关键词:2亿用户!

20111月上线,14个月用户数突破1亿,又用了6个月用户数突破2亿;目前,微信用户数已经超过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手机用户数;马化腾预测,到20131月,微信用户数就将突破3亿;中国联通宽带在线总经理何华杰说,如果按照用户数来说,腾讯实际上已经是中国的第二大运营商……

微信的快速发展已经让运营商感受到巨大压力。虽然马化腾低调地表示,运营商和互联网开发商是共赢的关系,并不是对立或者是并列的,是上下产业链承载的关系。但是,微信的免费短信、语音短信、发送图片等基本功能直接冲击了三大运营商的传统短信、彩信等业务,却是毋庸置疑。

一句话点评:更高层面上看,微信的凶猛和运营商的担忧,实则为互联网公司阵营与运营商阵营对抗的一个缩影。运营商们,不变革必死!

三、个人云方兴未艾 大品牌焕发号召力

 

424日,微软SkyDrive 在线云存储服务正式推出;425日,谷歌Google Drive正式发布;720日,腾讯微云正式上线;93日,百度正式开放个人云注册……2012年,随着巨头纷纷推出个人云服务,这一市场不断升温。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发布的《个人云服务用户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网民个人云使用率为8.9%,相当于用户数突破5000万。

个人云市场相比往年也有了诸多创新点。例如,百度借助其开发者力量,打通了包括人人网、飞利浦电视在内的大量应用,当用户使用这些应用时,就可以借助百度云实现数据在各个终端、应用中的同步、调用和处理。

一句话点评:具有深厚技术实力和平台优势的百度等巨头将成为市场加速引擎。在他们推动下,2013年个人云将进入普及期。

四、App付费意愿低迷 移动应用被迫出海

 

整个iOS市场中,中国区APP下载量排名全球第二,但收入只排到全球第八;中国平均每下载量收入仅有0.03美元,是美国用户0.28美元的十分之一……7月,美国移动数据监测机构App Annie公布的一组数据揭开了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的现实与无奈。国人对“免费午餐”的热衷,创意抄袭严重的竞争环境,正在逼迫着国内开发者出海寻求发展空间。根据统计,中国区十大开发者总收入的90%来自海外!

值得关注的是,被迫“出海”的开发者不仅仅在游戏领域,还包括一些工具和办公类应用。例如,UC优视CEO俞永福宣布,UC已成为印度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手机浏览器,市占率超过20%;亿思创世公司(EStrongs)开发的 ES文件浏览器等产品,已经进入了五大洲的100多个国家,有20多个语言版本。

一句话点评:啥也不说了,呼唤良性市场!

五、巨头布局O2O  LBS担纲探路急先锋

 

无论是获得千万美元级别融资的丁丁网、大众点评、高朋网、街库网、到喜啦,还是11月成为中国首家上市的O2O企业的淘淘谷,抑或百度成立LBS事业部、腾讯推出微信会员卡、阿里巴巴聚划算升级为事业群等举措,都充分说明了O2O这个万亿级市场在2012年的诱惑力!

谁会是这块蛋糕的最大获益者?目前来看,还是巨头的机会最大。例如,百度地图产品已拥有7700万用户以及强大的LBS服务实力,将消费信息覆盖到餐饮、电影院、KTV、商场、酒店、公交、加油站、超市、公园景点等全门类服务,还4000多家商户搭建全新的营销平台。平台化的O2O,比垂直化的O2O更具想象力!

一句话点评:在商家IT能力普遍不高的情况下,O2O玩家们还要再有耐心一些!

六、新浪微博寻求商业化破冰

 

有品牌,有用户,但是无法盈利,新浪微博的境遇也许是整个移动互联网商业环境的缩影。20124月,新浪微博宣布推出广告平台,全面启动商业化。6月份,新浪微博会员制度上线。68日,新浪微博官方游戏平台微游戏,正式进入游戏收入分成阶段,并且确定37的分成方案,开发商将获得70%的游戏收入。7月,新浪微博内测微博推广,可将企业广告微博在用户信息流中顶置显示。

在新浪公布的数据中,第二季度微博广告收入为1000万美元,占新浪集团广告收入的10%。坊间还有传闻称,新浪对粉丝50万以上、未认证的营销大号,屏蔽这些大号的外链,要求这些草根大号与新浪签约,并给予新浪收入分成,分成比例为二八。无论如何,新浪微博商业化布局已经越来越快。

一句话点评:收麦子的时候到啦!

七、语音输入群雄并起 百度领衔PK洋品牌

 

 

苹果iOS6增加中文语音输入、百度推出语音助手、中国移动入股以语音立身的科大讯飞……从用户到投资界,2012都在关注语音。

国产厂商在这轮竞争中,优势相当 明显。如百度语音搜索已经是中国唯一自主开发的语音搜索产品,中文语音识别率大大超过谷歌语音搜索等产品。不仅如此,百度语音搜索还被广泛加载到百度浏览器、百度输入法、百度移动搜索等诸多产品中,通过无处不在的搜索框,散发出百度语音搜索的魅力。此外搜狗语音助手也在布局移动语音市场,并且借助搜狗输入法的特点抓住了一定的市场用户需求,在语音市场也是一只很有实力的潜力股。

一句话点评:继续努力!btw求方言版速速落地!

 

八、移动支付开启掘金时代

 

   6月,中国移动与银联达成合作框架协议,中移动手机用户可在印有非接触受理标识“QuickPass”POS机上通过刷手机进行远程支付操作。此前,移动支付存在两种技术标准,分别是中国银联主导的13.56MHz和中国移动主导的2.4GHz。合作达成后,中国移动未来将转移至银联主导的13.56MHz标准,并推出SIM卡内置、贴片及挂件3套解决方案。

除了运营商外,支付宝、财付通、易宝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移动支付业务也在向用户生活领域全方位渗透,生活缴费、机票酒店、信用卡还款、网购货到付款、理财等无所不能,并在产业链上展开了纵深合作。

一句话点评:有产品,还需要由用户。移动支付还需要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支付终端也需要向商家普及。

九、HTML5规范最终定稿  主流化时代即将到来

 

12月,万维网联盟(W3C)终于正式宣布凝结了大量网络工作者心血历时三年的HTML5规范已经正式定稿。

HTML5是开放的Web网络平台的奠基石。人们只要谈到移动应用开发或是移动操作系统,就肯定会提到HTML52012HTML5取得了长足的发展,MozillaRIMFacebook、百度等公司都开始涉足这个领域的开发。对于互联网大企业来说,本身的产品线拉得比较长,涉猎产品多,引入HTML5技术的确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办法,比如,百度手机浏览器利用HTML5的特点,把百度百科、百度网盘、百度贴吧、百度音乐和百度文库等内容很好地整合起来,以百度应用的方式,建立了一个百度为主导的HTML5生态圈。

随着HTML5规范最终定稿,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企业投入到这个应用中来。市场预计将会在2014年完成HTML5网络环境的整体部署。

一句话点评:放弃HTML5Facebook一定会后悔的!

十、4G开局练兵

 

2012年,全球LTE开始步入商用布局阶段,至2012112,全球已有105个国家的360家运营商正在投资建设LTE网络。国内运营商也不甘示弱。截至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在14个城市展开TD-LTE扩大规模网络试验。虽然中国移动透露,明年TD-LTE的建网城市将超过100个,但实际的TD-LTE规模将远远比100个城市要大得多。预计明年年底,4G网络将覆盖全国的地级市,实现大范围的网络拓扑。

而在牌照方面,行业预计,国移动将于2013年底左右在三大运营商中率先拿到4G运营牌照,而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将于第二批拿到牌照,届时中国将会有TD-LTEFDD-LTE两种制式的4G网络。20124G练兵;20134G开局!未来值得期待!

一句话点评:运营商在推动3G发展的同时,也应考虑如何平稳地过渡到发展LTE的轨道上。

 

随着新晋的玩家、传统的互联网巨头开始深耕互联布局,2013年这种布局将会持续延伸,并且在区域内获得一定的市场效果。2013年,一些爆炸性事件也必然会出现,比如一些超大规模的重组和整合会不会在2013年来临呢?云布局将渐入佳境,微信、微博的商业化是不是能够更加顺畅?移动互联网能否诞生更多杀手级应用?个人云能够多大程度影响移动互联网?语音技术、HTML5、移动支付会不会有新的技术延伸?

新的起点即将开启,不如怀揣期冀,拭目以待。

  小刀马

 

         当苹果把三星当作自己最大的一个竞争对手进行围剿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三星的前景会发生一些变化。不过这种变化没有因为苹果的围剿而急转直下,这和当初苹果围杀HTC是不一样的。很大一个原因也是因为三星的市场范围很宽,不仅仅只有手机一个市场。虽然这个市场是三星最有前景的市场,再加上三星拥有了几乎全产业链的制造优势,上游芯片、存储、面板,中游的设计、外形以及最终的制造。而且三星的产品涵盖范围也很宽,精品的Galaxy系列更是帮助三星打开了一扇门,而不是HTC的那扇窗。机海战术的全产品覆盖也捞足了中低端的市场机会。

         苹果发现了三星的强大之后,就开始检讨自己当初对HTC的围剿是不是一个错?毕竟当初HTC和摩托罗拉依托Android的强势上升势头因为苹果的横插一杠子而出现了裂痕和断层,当然倒霉蛋摩托罗拉更多的原因是因为Google的不作为。当苹果和HTC和解之后希望再次让HTC冲杀的时候,却有点为时晚矣;三星已经成长为参天大树了,老大地位已经夯实,“蚍蜉撼树”的感觉让HTC首席执行官周永明也不得不承认,由于竞争对手太强大,公司去年(2012)的营销活动确实失败了。

         苹果后悔吗?估计有点儿。库克也没想到一棒子居然没有把三星揍趴下。据市场研究公司comScore(SCOR)表示,在截至201211月底的三个月中,三星电子作为美国市场头号手机生产商的地位进一步增强。ComScore对美国30,000名手机用户的调查显示,三星电子智能手机的市场占有率由前一季度的25.7%上升至26.9%。苹果公司的市场占有率由17.1%升至18.5%。苹果最大的对手就是三星了。这也是为何苹果要和三星撕破脸皮的重要原因。双方的产品也是相互咬合,相互竞争,各取所长,并相互撕咬,不断地诉诸法律,你来我往,你方唱罢我登场。

据台湾《电子时报》报道,有预测称,三星电子2013年的目标是出货5亿部手机,其中包括3.5亿部智能手机。由于一些市场研究机构预测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8.6亿至9亿部,三星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占全球市场份额40%以上。三星主打的依然是Galaxy SGalaxy Note系列手机。

三星的崛起让苹果很纠结。其实,苹果在纠结的同时,三星何尝不是如此?毕竟,相对苹果,三星的竞争对手更多。上位的三星遭受了更多屌丝厂商的觑觎逆袭,这些屌丝厂商更喜欢拼抢三星的份额。而事实上也是三星的份额最大,在多个市场皆是如此,新兴的厂商往往分食的就是老大的空挡。在2013年或许这种逆袭来得会更猛烈一些。即使三星Galaxy系列的产品具有一定优势,也必然会有新产品不断涌现,但是市场的格局依然会出现摇摆。

         包括诺基亚、RIMLG电子、HTC和摩托罗拉移动在内的其它厂商一直在努力优化自己的产品路线图。再加上索尼移动通讯、联想、华为、酷派、小米和中兴等手机厂商采取推出各种型号手机以求乱棒打死老师傅,寻求新的市场机会。在中国市场联想的崛起已经开始威胁到三星在中国市场份额老大的位置。2013年说不定就会有新的变化。

         此外,一直卧薪尝胆的诺基亚和踌躇满志的RIM都时刻寻求着东山再起的机会,虽然Windows Phone8不如想象的给力,但是在手机制造方面本身的底蕴还是让很多人对诺基亚充满了期待。Lumia920给诺基亚带来的小小惊喜在2013年是不是会延续?有人已经爆料,诺基亚计划今年推出搭载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的新款Lumia手机,可能采用铝制机身。有分析称,改用铝制机身后,诺基亚手机将能够“在尺寸和重量上与苹果iPhone一决高下,而这是塑料机身的Lumia 920无法做到的”。而裹侠着市场预期的黑莓10RIM也一直寻找着逆袭的时机。

         由于苹果的独特性,其实崛起的诸侯直接面对的还是三星的市场份额。因此Galaxy系列受到的冲击或许会更直接。而且,没有更多生态架构的三星在移动市场或许也会成为其短板,当市场有更优秀的产品出现时,取而代之不是不可能。三星也意识到这一点,因此我们看到在Android市场架构中已经做得相当成功的三星还是希望能够推出自己的移动系统。这也是当初的Bada失利之后,三星还是对系统情有独钟的内因之一。

近日,又有消息称,三星计划发布新的Tizen设备。而Tizen据悉是三星和日本最大的移动运营商Docomo联合开发的开源智能手机操作系统。Tizen最早是英特尔MeeGo与三星LiMo系统合体,受Linux 基金会支持,由于MeeGo与三星Bada双双遭遇失败,双方便携手开发新平台Tizen,以对抗苹果iOS和谷歌Android。但这种系统如果能胜出那才奇怪,毕竟这个生态系统的建立不是短期内就可以成功的,况且iOSAndroid本身已经做得相对成熟,再加上Windows Phone8的参与竞争,三星此举只能是小众市场的孤芳自赏罢了。

         有人认为三星没有自己的系统是将来可能受制于人的一个最大软肋。笔者倒有不同意见。其实只要iOSAndroid的竞争还会继续,那么三星就不用担心操作系统给自己带来的问题和纠结。因为市场需要一个可以抗衡苹果的对手。如果三星在上位之后过分纠结于自己的所谓短板,让竞争者弯道超车的话,那么累积起来的产品优势就会被逐渐蚕食。毕竟用户的忠诚从来都是昙花一现的,而且Galaxy系列不是iPhone系列,不是那种真正耳目一新的创新性产品。2013年,三星遭受的压力或许将大于苹果,新兴市场的崛起力量以及传统功能机厂商在智能机市场的复苏将成为考验三星的中间力量。充满变数的2013年来了,三星是继续夯实自己在智能手机市场的霸主位置,还是遭受屌丝的逆袭,我们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