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2013-07-09

文/小刀马

据有关机构统计,中国移动互联网呈现激增的发展态势,今年年中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4.6亿左右。除了用户规模快速上升之外,用户的使用强度也在增加。对于同时使用电脑和手机上网的用户而言,移动上网的时间已经达到每天3小时40分钟左右,占到每天平均上网时间的69%。移动互联网俨然已成为信息产业发展最快、竞争最激烈、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说起移动互联网,也就是这两年的事儿,但就是这短短两年的时间,移动互联网似乎呈现出了“人满为患”的格局。可即便如此,大多数的传统企业仍然徘徊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边缘,这些企业经营者们认识到了移动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改变及商业价值,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却无从下手。笔者拙见,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了当前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态势,谈不上有无借鉴的意义,但至少能够让传统企业“雾里看花”看得更真切。

移动互联网广告宣传

由于设备限制,桌面互联网上的许多工具目前不适合移动平台,移动互联网广告主要以移动搜索广告、移动显示广告为主,相对于印刷广告以及互联网广告价格也偏低,因此,传统企业在移动互联网进行广告炒作时的资金成本就其领域而言,相对较低。

据IgnitionOne的数据显示,2013年二季度平板电脑带来的移动搜索广告支出同期增长了116%,而智能手机也实现了106%的增长。这一数据说明移动搜索广告正变得越来越受欢迎。但我们仍需考虑的是,搜索广告不够直观,对用户吸引力不够,实际效果有待验证。相比之下,移动显示广告则更为直接,能够对用户视觉产生较强的冲击。目前,移动显示广告的形式主要在移动应用中植入,抑或像Facebook那样将广告信息直接推送给用户。然而,移动设备屏幕尺寸较小,会使显示广告十分突兀,不但不能有效推动用户购买决策,反而会增加用户的反感。

搭建企业Web移动官网

既然移动互联网广告可以做,那么传统企业建立移动官网也是必要的一环。未移动化的PC企业网站对手机用户浏览体验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简单的优化与调整并不能完美展现企业的品牌文化和产品特色。企业官网移动版不但跟随了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大潮流,而且彰显了传统企业在该商业领域的专业性(在传统企业合作伙伴中建立威信)。

值得一提的是,手机版企业网站在移动搜索引擎显示的结果中更加靠前,能够增加企业网站访问量,吸引一定的潜在客户群体。另外,搭建移动官网成本较低,不会造成企业资金流压力,风险极低。

社会化媒体移动终端推广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社交用户使用移动终端的比例越来越高,移动互联网基于地理位置的特性也将给营销带来极大的变革。这些移动客户端聚集了庞大的用户群体,成为企业争夺移动互联网市场的重要阵地。

首先,移动社交平台能够更加精准地帮助传统企业锁定目标用户群。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掌握了用户大量的资料,不乏有价值信息。不仅仅只有用户年龄、工作等一些表层东西,通过分析用户发布或者分享的内容,我们可以有效判断出用户的喜好、消费习惯以及购买能力等信息。

其次,移动社交平台能够增加用户粘度,形成互动营销。微博、微信、人人网等移动社交客户端使传统企业拥有自己的官方微博、公众账号、官方主页,对企业而言,他们就是一个天然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通过这些社交平台,传统企业能够及时收到用户对企业品牌或是产品的评论,并且迅速做出反馈,及时解决用户问题。如果企业官方账号能与用户或者潜在用户形成良好的关系,让用户把企业账号作为一个朋友账号来对待,那企业的获得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

自主研发移动终端应用产品

智能终端的普及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带了移动应用产品的爆炸性增长。便捷、高清、触屏的体验,使移动应用在商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利用移动应用吸引消费者关注、向客户展示品牌形象,已经成为像“Swatch”、 “星巴克”、“NIKE”等知名企业的流行营销方式。它带来的不仅是产品信息,更能让潜在客户在互动的过程中了解产品特性,成为销售利器。

就拿Swatch 举例,swatch的手表多的让人眼花缭乱,Swatch Art的这款应用将这些五颜六色的手表样式展示出来,并且当你在用手来操作时,还可以画上颜色明快的油漆笔触,这也非常符合 Swatch 的品牌特点。互动中融合了趣味性,移动应用是非常适合展示它们的平台。

对于Swatch 这样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企业只是少数,大多数的传统企业并不具备足够的实力凭借自身建立企业APP。诚然,凭借自身实力打造的APP在功能设置及推广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个性化突出,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持现有用户的粘度;但是它对企业本身的科研素质要求很高,企业是否具有自身的行业经验以及充足的人才储备等都是十分关键的因素,另企业自身开发APP成本过高,开发周期太长,很可能企业还处在开发周期内,竞争对手就已抢先在APP市场上线。

借助外力打造企业专属APP

近期,类似于“中搜移动船票”这种企业级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给传统企业带来了新的启示。据悉,“中搜移动船票”在为企业打造专属移动APP的同时,并提供后续运营服务。诚然,借助“外力”直接规避了因传统企业对移动互联网行业知识不足而造成的战略风险,通过外包跳过了对科研人才的限制,并且较大地缩短了企APP开发周期。

然而App是否可以一直符合品牌需求?答案是否定的。如果App长期不更新,不能给用户带来新鲜感和刺激,很有可能会被喜新厌旧的客户拖进垃圾箱。所以企业App是一个长期营销的过程。因此,有了进入移动互联网的入场券,那么如何使企业APP逃脱被淹没在应用市场的命运才是传统企业更加专注的问题。这就又回到了前文谈过的话题:宣传与推广。

2013 GMIC指出应更多的利用互联网向各个传统行业发展。换言之,传统企业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潜力不可小觑。

其实,很难说哪个途径更适合传统企业进军移动互联网市场,笔者认为,结合传统企业品牌本身的市场定位,在充分了解其移动客户需求的前提下,进行科学的判断找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利益点和驱动点,将APP与移动互联网广告、微信、微博等其他社交媒体配合—组合战略对传统企业来讲可能发挥的空间更大。如此,移动互联网这块大蛋糕,传统企业看得到,当然也可以吃得到。

  小刀马

        

        近日,有媒体披露三星和HTC的表现不容乐观,尤其是在高端市场的表现低于预期。三星电子预计,在截至6月底的第二季度,运营利润将达到81亿美元至85亿美元。尽管同比增长44%,但涨幅却是最小的。此预期也低于华尔街分析师10万亿韩元平均预期值。

         这份预期也直接带来了65亿美元的市值蒸发。公司股票大跌3.9%。投资者对三星Galaxy S4销售可能低于预期的担忧还影响了其竞争对手LG,后者股价当日也下跌了1.1%

根据IDC的数据,三星去年第二季度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为5020万部,按此计算该公司今年的增幅也有48%。但三星今年第一季度的出货量同比增幅高达61%

同时,HTC发布的2013年第二季度财报,净利润为12.5亿元新台币(约合4163万美元),同比下滑83%。营收为707亿新台币,低于上年同期的910.4亿新台币。目前,HTC正试图通过高端旗舰智能手机HTC One和积极的营销来重振公司业务。尽管HTC One的市场反馈相对积极,但是,HTC One的销量已于5月达到顶峰,如今市场需求开始下滑。包括三星Galaxy系列也是如此。

         很显然,三星和HTC都遭受了苹果式的困境。当iPhone的市场涨幅开始下滑的时候,在资本市场也遭受了市值的大幅缩水。年初至今,苹果股价下滑了21%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智能手机巨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呢?有分析认为,主要是因为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需求正趋于饱和。对此,笔者也颇为认同。

         造成这种局面的出现有多种原因。其一是随着智能手机的集成度增强,中低端市场的进入门槛越来越低,更多的中低价的智能手机扑面而来,吸引了一部分用户的关注。这方面,尤其是中国本土手机制造商的介入,更是把价格拉到了一个相对更低廉的程度。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智能手机市场。这给华为、联想、中兴、酷派、小米、Oppo等中国厂商创造了机遇。很多规模不大的本土厂商对苹果公司和三星构成越来越大的挑战。由于中国手机用户比较关注价格,这也是中国本土厂商喜欢大打价格牌的原因之一,这恰恰是高端手机的软肋。

其二是Android给新兴手机制造商带来更多的机会。中国本土厂商基本都是利用已经成熟的Android系统,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改进和变化,包括一些互联网手机企业都打出更多贴近用户习惯的应用,在一定的市场上也分流了一部分个性用户需求者。

其三是高端高利润的空间越来越变窄了。据美国投资银行Sanford C. Bernstein测算,苹果公司在450美元或以上机型的市场份额达55%,三星为40%。苹果公司的iPhone 5售价约为780美元,三星Galaxy S4售价约为850美元。这部分市场的利润也非常可观。但是,增长已经开始放缓。越来越多的售价不足200美元的机型获得用户的认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淘汰了无法上网的旧机型,进而推动低端市场实现了更快增长。

其四低价是未来趋势。市场一直揣测苹果会推出低价手机。但截至到目前还没有相应的产品,当越来越多的低端手机被用户接纳,那么是不是一流手机厂商也会在低端市场倾注更多的关注度?不过,低端市场虽然可以获得份额的增长,但没有利润的保障,一流手机制造商会放低身段吗?如果这些巨头会推出更多的中低端产品,那么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将是关键。但是这些巨头还在犹豫,起码没有把更多的技术放在这个细分市场。结果是以自己的二流,甚至三流的产品来和中国本土厂商倾尽全力的产品竞争,那么在中低端市场,国际巨头不一定能够抗衡过中国本土厂商,而且,还会带来一个副作用,那就是如果国际巨头不能在中国市场获得更多的份额,而是让中国本土厂商获得更大影响力,那么就会让中国本土企业以此为跳板,跃向全球市场。这恰恰是三星、苹果最不愿意看到的。但是低端市场的利润稀薄也是他们不屑一顾的,究竟如何取舍还真是摆在面前的一道难题。

2013-07-02

618日下午,微软中国在北京启动“必应搜索全球PK”赛。这是一项由公众参与的盲测活动,微软想引起中国本土用户对搜索引擎搜索质量的关注。这一被微软放在盲测PK对擂台的竞争对手是谷歌。很多人都揣测为何不是百度?其实这与微软中国今年2月启动的必应中国市场战略有关。

        中国的搜索市场百度的份额第一,自然地位也是如此。微软不面向百度其实更主要的还是战略部署的问题。据悉,今年2月,微软公布了其必应中国市场战略,把中国用户的“英文搜索刚需”作为撬动点,然后向中国处于第二、三梯队的搜索引擎公司广发英雄帖,以谋略合作。

        同时,微软必应的全球搜索战略定位也是本次PK赛的出发点。微软在全球推出必应搜索,除面向全球提供英文搜索以外,更针对当地用户推出相应的本土化搜索。而目前在中国市场,除必应提供中英文搜索外,只有谷歌在通过谷歌香港提供相关英文搜索。同为全球搜索引擎,二者同台竞技,可谓旗鼓相当。

        众所周知,微软在搜索市场一直积极跟进,希望能够调整谷歌的市场地位,而进入中国市场,必应也比谷歌有更大的优势,因为在中国的市场人脉和影响力都适合微软推介自己的搜索引擎。当然,微软不希望仅仅是如此,因此才有了这种盲测PK

        即使在美国市场,微软也在很早就掀起“Bing it On”运动,邀请美国用户进行“盲目搜索测试”,让他们在不知道所用搜索平台的情况下,从BingGoogle中选出他们认为提供了更好搜索体验的平台。

        纵观全球搜索市场,一直是谷歌独占鳌头,而同为全球搜索引擎的微软必应则选择走出自己的差异化路线,尤其是引入FacebookTwitter社交搜索结果等。从用户搜索体验角度来看,必应更倾向于社交化搜索,培养用户新的搜索习惯。

不过微软也意识到,让用户养成新的搜索习惯并非易事,因此一直在搜索市场积极探索和努力。尤其是今年2月份,微软启动中国搜索市场战略时,微软也已经开始对必应进行大规模投入。毕竟中国的网民数量还是非常庞大的,如果能在美国之外的市场获得率先突破,那么对必应的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为了能够让用户有不同的体验,必应也在积极探索可能存在的改进。据悉,必应团队利用来自搜索请求和用户反馈的数千条消息来判定最佳的搜索结果,并做出数百项改进,从小的修改到核心算法更新。过去几年,必应团队无数次改进算法以提升必应的使用体验。

        微软投资在云平台中建立了一个复杂的实验系统,让必应的工程师可以非常轻松地实验新的想法和技术,并培训新的机器学习模式。实验规模的扩大使微软的工程师能够同时操作数百个实验来检验他们的想法。这是进行相关性实验的一大突破,让大量团队成员得以高效工作,并为改进相关性和搜索质量做出贡献。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必应团队意识到任何可以加速内部实验的行动,都能帮助他们进行更多实验,提升学习效率,并实践新功能以提升必应的搜索质量。

必应的相关性实验在海量实验数据和数千个功能的基础上,对实验机器的学习模式进行不断的优化。618日下午在北京举行的必应搜索全球PK大会,必应表现出很多令人惊喜的地方。比如没有加入关键词广告商业运作,有可信度。谷歌搜索撤出中国之后,没有一个中英文搜索引撑,必应此举也填补了中国国内市场需求空白。在PK过程中,必应有拼写错误字的自动校正。可以查地名关联旅游攻略等相关信息等等。

在盲测的过程中,笔者尝试了英文搜索,并且进行直观的感受和选择。有短句也有单词,结果显示必应略胜谷歌,在笔者自己的感受中必应搜索的结果无论信息量还是搭配更符合自己的需要。

        微软的技术实力其实不必怀疑,最大的问题还是用户习惯的养成。比尔盖茨当初说做必应不为赚钱,只为给网民多一个选择。值得关注的是,东亚是谷歌的伤心地,几个重要国家和地区如韩国、日本、俄罗斯、中国大陆、台湾,谷歌全面折戟沉沙,必应却敢进来,并耐心经营。这也是一种大气概。如果说必应是未来中国搜索市场的重要参与者,那么是毋庸置疑的。因为他们现在正在这条路上行走,未来必应,绝不只是给了用户多一个选择那么简单。

   从进入中国开始,必应搜索就一直保持低调的风格。如果把本次PK赛看作必应一次高调举动的话,那么我要对必应大加赞赏了。必应,你早该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