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2014-07-24

小刀马(微信:daomawuyu

因为孩子也是K12年龄段,因此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各种教育也非常关注,孩子也一直在接受着相应的各类培训和课外辅导,原因无他,因为学校的教育只是一方面,需要更多的学习内容在课外补充。这是目前应试教育的一个最大问题。

笔者也接触了很多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和参加各类辅导班都是莫衷一是,更多的是一种迷茫。不知道应该报不报班,或者怎么报?笔者知道的是,很多时候孩子不愿意报班,但是家长却渴望报班,甚至一厢情愿地把孩子摁倒了辅导班里。学习效果如何是可想而知的。孩子没有主动学习的愿望,那么任何的学习辅导都是无益的。这也是孩子和家长的一种矛盾,因为彼此的出发点不一样,因此也造成不一样的结局。

那么对于孩子来说,或者说对于K12的各类培训来说,究竟什么才是王道?笔者认为最主要的还是能否调动孩子的主动学习的兴趣,也只有孩子主动愿意去学习了,家长创造的环境才有优劣之分,否则一切皆是枉然。在这方面,慧学院的在线教育就相对更好一些,当然是不是能够点燃K12在线教育的兴趣点,我们不妨多关注一下。以目前笔者使用的状态来看,孩子是感兴趣的,笔者作为家长也觉得这款应用有一些可圈可点的地方。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看到在线教育也非常火爆。无论是已经上市的教育企业,还是那些蠢蠢欲动的互联网公司,都把在线教育市场当成一块庞大的蛋糕想去啃一大口。那么在线教育究竟应该如何搞才能真正起到效果,并且抓住用户的心。

笔者观察在线教育有两块市场,一块是K12的应试市场。另一块是在职教育,出国留学培训、职业教育、行业教育、特长教育等等。之所以这样分,是因为一部分是由于将来面对着同挤一座独木桥的无奈,是需要直接PK的一种单纯地应试效果。还有一种是补充提升充电,是对自身工作境遇的一种再选择,或者对于未来的更大的期许的努力和奋斗。显然后者是主动的,是积极的。但是对于K12来说,除了一些学霸级的孩子之外,更多的适龄学子并不是自觉和主动的,他们学习是有惰性的,是需要不断地鞭策和监督引导的。这也是为何家长和学生难以统一思想的原因所在。

不过,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教育的模式也在悄然发生着一些改变,利用各种渠道提升学生的兴趣。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众所周知,应试教育的各类辅导班都是集中学习,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彼此借鉴,营造学习的氛围。不过也有一些问题,那就是缺乏针对性,不能真正地查漏补缺,而且辅导老师的授课是面向全体,没有个体的差异。不同学生的知识点掌握了解不深。学生不能确保自己接受的知识的单一性,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难以及时解决。还有就是教学相对单一,缺乏变化和兴趣点的积累。

而这些问题在一些在线教育的学习中可以更有针对性,教育的资源匹配更加精准。笔者近期在使用的一款慧学院教育系统,对于孩子和家长都有很大的参照价值。尤其是引入了家长实时跟踪和监督,可以看到孩子在线学习的状态,以及在网的时间等等,可以更准确地进行监督管理。

目前互联网教育产品很多,能找到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更主要的是能否调动起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这一点也非常关键,毕竟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能够聚起学习的兴趣才能更加主动地学习。这样也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方面,笔者也看到慧学院的应用更强调一种寓教于乐的学习氛围。营造快速,包括家长互动的兴趣,帮助孩子提升对相应科目的学习热情。

据悉,慧学院已经与全国15个省市的30所顶尖中学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形成教育联盟。全国任何地方的学生都可以通过慧学院,同步享受与各地核心名校学生的优质教育资源。慧学院就是给学生提供的产品。优质教学资源实行共享,这样对于那些普通学校的孩子来说,就缺乏的就是师资力量的不匹配。毕竟名师是有限的,集中在个别学校,很多孩子并不是有机会能够聆听到名师的教育。而慧学院能够提供的就是把名师的讲解平等地提供给所有的学生。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慧学院设计了很多寓教于乐的版块,精细化讲解知识点内容;名校标杆定位;手写板教学呈现;Q版网游界面激发兴趣;将PK对垒,做任务等网游特性融入学习当中,从而激发学习动力,这一点是很关键的,因为兴趣很重要。慧学院产品中的每个知识点,都会有慧学院所签约的名校中富有教学经验的名师进行讲解。同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慧学院将课堂漫长的45分钟课程,分解为多个不到5分钟讲解的知识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这一点也非常重要,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为何微博、微信等能火爆?其实很大一个原因就是碎片化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最容易吸引到人的,时间短暂,短暂的应用,方便,休闲,舒适,简单,这也是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智能手机的原因之一。对于学习而言,短时间的集中学习,其实也是最易抓住兴趣点和高度集中度的一种方式。

慧学院强调的一点是:作为一种辅助教育,应该利用互联网高效快捷的独特优势,使学生们足不出户就能实现顶级名校名师的辅导,通过知识点测试精准发现短板。同时,通过云技术、大数据技术可以针对短板不足,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补足短板,避免了盲目性或重复性的学习,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此外,笔者最看重的一点是慧学院把家长也纳入到教育体系中,家长不仅可以通过慧学院的家长端实时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还能加强与孩子间的交流。不过笔者觉得现在的家长端的开发还是有点简单,还应该加入更多的元素,真正让家长和孩子在其成长的过程中能够参与其中。

2014-07-08

小刀马(微信:daomawuyu

曾几何时,我们提到智能终端,尤其是可穿戴设备的时候,把健康元素作为一个重要的犄角画了进去。也就是说,未来的可穿戴设备应该更强调甚至唯一应用的热点是健康元素。因为这样才有生命力,而不是一般的智能化应用,不是娱乐,不是单纯的电子应用。至于为何出现这种论调,有两种原因:

其一是可穿戴设备的局限性,因为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产品已经非常流行,可穿戴设备难以超越,也不会超越,本身的局限性注定了它只能独辟蹊径才能找到自己的生命力。这时候,健康元素逐渐浮出水面,因为随着传感器设备的流行,关于健康的应用变得简单化了。再加上IT人,包括越来越多的商务人士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提高,需要关注自己身体的一些关键参与变化。这样可穿戴设备如果能满足这种应用需求,自然是最好不过了。事实上,一些IT企业也是超这个方向努力的。

其二是时尚和应用变得并不是唯一。简单地回溯一下智能终端产品的发展,当然包括电子产品的发展,从昔日的Walkman到后来的MP3,再到MP4等等,无论音频还是视频终端产品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都逐渐被取代,因为这个终端产品的可替代性太强了。单纯地从单一功能来说,或许他稍逊一些。但是综合整合能力却是其他的终端难以比拟的。如果可穿戴设备不能寻求到新应用方向,那么也难以真正成为市场追逐的对象。目前我们看到微软、谷歌、苹果、三星、索尼等企业都在涉猎这个范畴,但是真正能够叫得响的产品寥寥无几。

不过,如果单纯地认为可穿戴设备最终就成为健康产品的一个代名词的时候,笔者并不看好它的发展前景。如果单纯地以健康为唯一卖点的话,那么必然也会沦为一个窄众市场的产品,无法形成潮流,渐渐会被淡化到一个局限范围内。虽然健康类应用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从某种程度上讲也会成为一个超越IT的大产业链。但要知道的一点,健康行业不同于娱乐、应用、技术等等范畴,它牵扯到更多的重要因素,因此监控和监管也会更加重要。此外用户的认知度和理解度也很重要。或许科技公司会积极参与健康行业的各个子行业的机会,但全方位地进入到健康行业,并且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健康类企业的话,将很困难。

因此,也不要把可穿戴设备仅仅定位到健康应用这个相对窄众化的范畴内,更不要把此当作一个噱头。可以说,可穿戴智能设备进入到健康应用的范畴可以在一定程度或者说一定范围内让用户简单地分析自己需要去检查或者完善的地方,引起一点重视。但不是唯一。当然,如果能够通过更大的应用支持之后,作为一个终端表象来诠释一些内容的话,还是非常可行的。

众所周知,医院系统需要更大的数据分析和积累,需要更多地应用分析支持。这也是大数据应用的一种具体体现。目前无论是云计算还是云存储都会是医院应用的一个方向,并且已经成为一个方向应与。一些科技公司也在加大自己的这方面布局。据悉,美国已经有医院利用大数据在预测谁会生病。笔者又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身边的同事、朋友三番五次地出现年纪轻轻就因年早逝的噩耗。有时候没有丝毫的征兆,因为一时的突发病症就此天人永隔。如果大数据应用到更大的范畴内,进行更精准地分析,是不是也能及时发现一些端倪和征兆?

据悉,美国有医院已经开始尝试这种研究。通过大数据模型进行更加精准地分析和评估。这是科技进步带来的福利,虽然仅仅是起步阶段,但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很显然,这是扎实推进技术进步给我们健康福利的机会,不是单一产品带来的一种营销噱头。无论什么智能化产品的出现,我们不需要一个简单地玩具化的预支和预测,而是更具有参考意义和价值的应用。这样或许也能给我们更多的警示,并且帮助我们及时调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