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2014-11-28

文  小刀马

本以为欧盟对谷歌搜索分拆的提案不过是一个象征姿态罢了,没想到欧洲议会还真的投票赞成分拆谷歌搜索业务,虽然是针对整个搜索市场,而不单单是指谷歌,也没有指出谷歌的名号,但是谷歌在欧洲搜索市场几乎占据了九成的业务,言外之意自然就非谷歌莫属了。虽然这个提案不具备法律效应,但是对于欧盟反垄断组织来说还是有一定的话语权威慑力的,这恐怕也是谷歌也担忧欧洲议会赞成分拆搜索业务的缘由吧。

据悉,欧洲议会投票赞成分拆谷歌的动议,希望欧盟反垄断机构对谷歌和其他互联网搜索引擎采取更严厉的措施,包括拆分搜索业务。欧洲议会建议欧盟委员会考虑这份决议,将搜索引擎的搜索业务与其他业务进行拆分。不过“计算机与通信产业协会”(CCIA,成员包括谷歌、eBay、Facebook、微软和三星等)称,分拆是一个“极端且难以实施”的解决方案,在快速发展的在线市场不太合理。

对于欧洲议会针对谷歌,其实幕后还是有故事的。原来是美国的竞争对手一直在暗中使劲。有媒体披露称:“正是因为微软、Expedia和TripAdvisor等美国竞争对手的投诉,欧盟才对谷歌展开反垄断调查,且已持续四年之久。”“美国公司把欧盟委员会视为一个战场,就是他们跑来投诉谷歌。就是他们告诉我们,谷歌做出的让步还不够多。”据悉,微软等公司早已意识到欧盟委员会的巨大权利,与美国的反垄断机构相比,欧盟反垄断机构更加好斗。例如,对谷歌的调查已持续四年。

早在今年5月,欧盟最高法院裁定,允许用户从搜索引擎结果页面中删除自己的名字或相关历史事件,即所谓的“被遗忘的权”。根据该裁决,用户可以要求搜索引擎在搜索结果中隐藏特定条目。此外,谷歌还面临着版权方面的挑战。其实分拆与否并不能完全改变搜索市场的地位,谷歌在这个领域的优势过于明显,唯一遗憾的是欧盟并没有一个公司可以在这方面和谷歌抗衡,再加上本身的价值取向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谷歌在欧盟的发展几乎也是畅行无阻,这自然也加快了其发展的步伐。而不像在有些市场受到一定的辖制和准入门槛。

而微软等竞争对手之所以对谷歌如此较真,也是因为在互联网时代谷歌的强大,包括进入到移动互联网市场,谷歌借助Android本身的扩展优势,也获得了不少机会。表面上看谷歌没有直接介入到移动互联网市场最叫得响的移动终端市场,毕竟在手机市场谷歌并没有获得什么市场表现机会,曾经收购了摩托罗拉移动,最终也是卖给了中国联想公司,因为谷歌的本意并不在智能手机市场,虽然也曾和HTC合作,小打小闹地推出一些代工产品,不过无论是智能手机还是平板电脑市场,谷歌并没有表现出一定的决心。倒是在可穿戴设备方面,谷歌眼镜也是一枝独秀,这是另一种应用场景的竞争,谷歌还是表现出很强的实力。

但是对于智能手机市场而言,苹果的一枝独秀,再加上三星的全球扩张,包括中国本土手机制造商厂商的崛起,都和谷歌有扯不断的关联关系,毕竟Android本身的开源扩张性太强大了。当初阿里巴巴的一个阿里云出笼,宏碁和其合作进行移动布局。谷歌得知后及时叫停,这就是在保护其Android在市场的绝对地位。虽然和苹果iOS没有直接的比较,但是二者在市场的竞争一直就没有消停,在设备的开机应用等方面,目前Android的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因为有太多的第三方厂商使用的是Android的系统支持。这也是未来谷歌可以有更大作为的地方。因为在知识产权积累等方面,谷歌的优势是其他的移动厂商难以比拟的。当然,目前的授权使用还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扩张到足够庞大的市场之后呢?

表面看欧洲议会对谷歌的“弹劾”是针对搜索市场,其实对于整个互联网市场,谷歌的影响力都是巨大的,但是分拆就可以解决问题?在没有法律约束的背景下的一纸投票不能带来什么结果性的后果,虽然会给反垄断机构带来一定的压力,但最终可能还是无疾而终,或者谷歌在一些领域做出让步。问题的关键还是能找到竞争对手,真正能够形成压力竞争,比如在中国市场的百度,是可以和谷歌竞争的企业,无论是搜索还是在新技术的研发上,百度近年来的布局和努力都是有目共睹的,在移动互联网市场的能力也逐渐彰显出来,即使在无人汽车以及智能自行车方面的努力也可以让我们看出在智能设备方面百度的研发能力和决心,以及以中国市场为牢牢的根据地的一种研发投入,包括技术延伸,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

此外,BAT对于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咬合式竞争关系,也在加快我们自身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步伐,当阿里巴巴的“双十一”可以卖到全球市场,进而带来市值不断飙升的情况下,中国市场的崛起已经不可阻挡,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抓住机会才是真正发展的基础。

(刀马物语 作者个人微信号:daomawuyu

2014-11-27

文 小刀马

作为日企的代表,索尼本来被寄予厚望,事实上索尼自身也在不断调整策略希望能够东山再起,本来把移动战略作为重头戏进行布局,但没想到恰恰在移动市场索尼输得最惨。预亏2040亿日元不知道该如何向股东交代。

在移动市场的没落,让索尼不得不重新思考人生。未来到底应该如何走?怎么布局才能走出泥淖?据悉,未来三年,索尼的部件业务和影视业务将成为收入的增长点。这也就是说对于移动终端来说,索尼有放弃的嫌疑?

索尼表示,预计其手机业务营业利润将亏损达2040亿日元。为了能够开源节流,有消息称索尼将停止赞助世界杯。索尼目前是世界足联(FIFA)六大“官方合作伙伴”之一,但二者之间的合同将于今年年底到期。要知道这是一份价值330亿日元(2.79亿美元)的合同,索尼显然要节约为主了。

为了能够在更多的领域获得机会,索尼的研发也在不断地剑走偏锋。近日,有消息称索尼要推出电子纸手表。消息称,索尼新手表的屏幕和表带都将使用电子纸材料。这款手表在设计上比较注重时尚,而将现有可穿戴设备的复杂功能置于次要地位。此举不知道是出于什么目的?

据悉,这是索尼CEO平井一夫所组建的新部门的第一批产品之一。索尼近年来推出的各类产品虽然口碑不错,但始终未能有Walkman随身听、PlayStation游戏机那样的杀手级产品出现。对于纸质材质的手表不知道在市场上会处于一个什么位置?要知道苹果Apple Watch的正式上市也是明年。

据悉,为了激励创新,平井一夫在索尼内部发起了一个名为Seed Acceleration Program的创新项目,允许员工提出创意,并在公司内外进行融资。据悉,在6月的第一轮征集中,索尼收到了187项申请,其中有80个进行到了下一个阶段。其实这种思路对于很多互联网企业来说并不陌生,我们知道盛大曾经也做过很多这方面的布局。不过创新产品的量产才是关键,创意之后的量产才是真正能够给企业带来收益的根本。

在电视和手机市场索尼已经基本退出了一线竞争行列,独辟蹊径是一种必然。但是如何定位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平井一夫而言并不容易。手机的亏损,靠摄像头等零部件赚钱,对索尼来说是令人尴尬的。

可以预见的是,手机已经难以承载索尼的复苏重任,其实笔者之前也曾谏言,对于索尼来说或许出售手机业务也未尝不可。如同当初的碟机市场一样,现在的手机已经是完全的红海竞争,索尼既然已经在这个市场败北,那么就出来吧,应该转而投向蓝海战略,找到更多的新利润增长点和创新点才对。

索尼预计,2017财年公司设备业务部门63%的营收将来自于摄像头组件和图像传感器业务。索尼今日称,公司希望成为智能手机图像传感器组件的最大供应商,并借此拓展到汽车和可穿戴设备市场。如果索尼把手机出手之后,专注做影像和传感器市场也无可厚非。

此外对于娱乐市场的布局,索尼也显得踌躇满志,其实这也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看看梦工厂的受欢迎程度,看看如今泛娱乐市场的繁荣程度。以及影视行业的发展预期,都是值得索尼去布局的。此外,就是索尼游戏业务的发展也应该注入更多的活力才对。PlayStation在和微软、任天堂的竞争中还需要不断地加强内容的研发及拓展。

如果索尼在手机市场一直没有起色,那么也会错失了出手的良机,更主要的是还要牵扯太多的精力,如果索尼手机的亏损不能收窄,进而扭亏的话,预计出售也会成为一种必然。在中国市场不增加新机型是明智的,因为中国市场的争夺已经使索尼跟不上节奏,中国本土厂商一年两次甚至更多的产品更迭即使是三星都被拖垮,何况是索尼?不能重新考量一个市场是危险的,而过分地顽固值守也同样是危险的。

(刀马物语 作者联系微信号:daomawuyu

2014-11-26

文 小刀马

神仙打架,百姓遭殃。又有巨头开始了相互封杀,一时间杀得不亦乐乎。完全不考虑我们这些屌丝用户的感受,人家高大上,想咋玩就咋玩,想带谁玩就带谁玩。俺们又该如何玩?难怪弱势就一直是弱势。只是没有俺们屌丝用户的支持,你再大的平台又能怎么玩?

只见新人笑,谁闻旧人哭。其实新旧本循环,此一时彼一时。两车打架,封杀一头,唯有利益所为之。用户感受置何方?人与服务连接起来,当然是把人和自家的服务连接起来,这是根本,也是利益的最后诉求。没有利益驱使,用户的价格又如何体现?

所以屌丝就是屌丝,不要妄谈什么情怀。即使有了情怀,最终也是被一泡尿浇灭。今天就是对你爱答不理,因为看到你难以让人高攀不起。你方唱罢我登场,封来封去就没有给用户一个选择的机会。没有二选一,即使是单选也不需要你去选择,因为你的话语不够大,你的选择可有可无。当然,你或许会憋屈,你或许会恼火,但你只能默默地接受。最不抵,你会默默地离去。我的地盘我做主,想咋玩来就咋玩。不服,可以走。

用户没有情怀,没有选择的机会,只有被迫的接纳。当然打架的双方更是如此。不要谈什么让服务能碎片化地转发和分享。自己的碎片自己的服务来填补。外来的和尚还是去念自己的经。

有仇报仇有怨抱怨是愤懑,也是无奈。你有你的阵地才可以叫板。但叫板的最后还是用户在滴血。因为怎么推广不是对手说了算,是用户的需求说了算。不让这样玩,这是规则。不是潜规则,就是明要求。不服也得服。

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谁是老大,谁是兄弟?抑或者其实都不重要,在商界,利益至上无可厚非,但终究不是用户利益至上。就是这么简单。熙熙攘攘为利来,触动才有反抗,对抗是彼此量级的喊话。屌丝用户没有选择的机会。

两系大战,谁受伤?不是打车软件,不是社交平台,默默流泪到天明的到底是谁?先点杀再狙击,刀枪已出鞘,见血就封喉。二马大战,百姓遭殃?想要红包,对不起,这个平台不可以;想要分享,对不起,这个平台不可以。哪怕是你需要的,哪怕你有千般理由,对不起,不带你这么玩。钦此,散朝。

不是我们不较真,不是我们不反抗。是因为我们没底气,人家是免费给你耍的,自然要遵守人家的规矩了。你又没付费,凭啥叽歪歪?即使付费了,不行就不行,不服也不行。

树倒猢狲散,树未倒,爷就大,说了封杀就封杀。旗号要响亮,用户体验好,封杀有理由,冠冕堂皇之。你本一屌丝,有何条件谈,圈圈已画好,你钻就足以。规矩不能破,破了就封你,有理何处说?最终解释权,还是人家地。

微信微博,“两微”企业,纷纷扰扰来封杀,用户还有何感受可言?二马纷争,利益图之。只是不考虑用户体验,路悠悠其修在哪里?不求漫漫征途,只是这种用户至上的说辞令人担忧。

“因为腾讯封了快的,快的又是阿里的,阿里又是微博大股东,阿里又没什么可以封腾讯的,所以让微博禁了微信?好复杂……”“微博封杀微信,微信封杀快的,互联网撕逼比家庭剧热闹多了。”网友都不是傻子。封吧,封吧,封到有一天用户的体验没有了,用户就直接封了这些狗日的。

(刀马物语 作者个人微信:daomawuyu

文  小刀马

三星的业绩下滑,销售预期下滑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虽然三星还占据着全球智能手机第一的宝座,但相信在这个位置能够坐多久也变得越来越忐忑了吧?当雷军放出豪言五年内把小米带到全球智能手机第一的时候,虽然苹果也表示第一不易,但豪迈总是有的,梦想万一实现了呢?更何况还有一个昔日“你对我爱答不理,如今我让你高攀不起”的例子矗立在那里激励着人心。

对于三星来说,第一大败笔就是失守中国市场。最新消息显示:三星最新一代旗舰手机Galaxy S5的销量远低于预期。Galaxy S5在发售前3个月内售出了1200万部,较前一代产品低400万部,比三星的预期低约40%。尤其值得关注的是:Galaxy S5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下降了超过50%。为何会如此?

笔者接触到的周围情况是不是也可以管中窥豹看出一些端倪。笔者的家人此前也是使用的三星的Galaxy产品,但在换机的过程中,她们却坚决不再要三星的手机了。理由有三个:一是价格虚高。二是待机时间太差。三是流量跑得太快。(或许这也是Android手机的一个通病)。此外,笔者接触的一些亲朋好友也越来越多摒弃了三星的智能手机,不约而同地都转向了国产手机产品,这也难怪国产手机产品的占有率越来越高。笔者在询问她们选择国产手机的理由是,一般的答案有:性价比高,实惠,应用多,样子有个性,丢了坏了不心疼。

事实上,笔者在给人推荐手机的时候也基本选择的是国产手机来推荐。理由有三点:一是价格太实惠了。二是口碑不错,很多使用过的用户都反映不错。三是自主性很高。这里的自主性主要是指ROOT起来更方便,甚至有国产手机厂商酷派即使ROOT了也给保修。这一点很得人心。

那么再回到三星本身,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其失去了中国用户的守候耐心?众所周知,对于新兴的智能产品而言,用户的忠诚度相对而言并不高,也就是说在出现更好地选择时,他们或许更易倒戈。有人会说可能苹果是一个例外。这是因为苹果除了智能化本身的应用之外,还肩负着更多时尚和面子问题,再说了,苹果产品质量一直被业界公认也说明用户能够守望的一种潜在期待。这一点恰恰是三星所缺乏的。

更主要的是,三星定位高端的策略把价格定得高高在上,但忽视了中国本土制造商的崛起,尤其是在性价比不遑多让的情况下,比三星价格几乎便宜一半的诱惑,用户如何抉择也就不言而喻了。难道三星还以为这里的用户“钱多,人傻”?错过了第一轮性价比的掠夺辖制之后,三星放纵了中国手机制造商的崛起步伐。这时候再想辖制就很难了。因为智能手机走过了前期积累第一桶金的过程中,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技术能力,这一点才是最可怕的,也是三星最担忧的地方。

或许也是因为在第一的宝座上坐得有点久了,三星低估了市场对智能产品的甄别能力,也低估了用户和自己的竞争对手。这也是为何Galaxy S5的市场销售低于预期的原因所在。在利润和营收出现滑坡之后,三星宣布将对智能手机产品线进行“基础性的改革”。这算是亡羊补牢吧?

据悉,三星负责手机业务的联席CEO申宗钧有可能让出这一职位,而目前负责电视机和家电业务的另一名联席CEO将统一管理。据彭博社报道,由于中国企业的挑战导致三星电子的利润骤降45亿美元,因此李氏家族试图复兴这项重要业务,并有可能撤换三星电子移动部门的管理层。

其实,三星也看到了问题的症结,希望能通过内部重组来度过难关。据悉,三星集团已经对旗下的70多家公司展开了全面重组,包括三星C&T和三星重工在内,三星集团将有数以百计的高管调整工作岗位。这也是李氏家族为顺利部署权力交接而对三星展开的最新调整。三星电子联席CEO兼移动业务主管申宗钧曾经表示,该公司计划在未来三年减少新款智能手机的型号,并将500名工程师调离移动部门。

众所周知,自2011年以来,移动部门一直都是三星最大的利润来源,但该公司却将该部门的员工调往其他部门,以期通过联网设备领域寻找新的增长点。这也是三星看到移动部门的发展遭遇了瓶颈,更主要的是面对新兴市场崛起的冲击,三星的移动部门反应没有跟上,利润一直在走下坡路。那么下一步三星的变革究竟会如何走?面对全球市场,三星希望内部整合,****型,集中优势兵力继续抗衡苹果,同时压制中国手机制造企业的崛起,其中尤其对小米和中华酷联的压制更重要,而且重点是海外市场。不过能否取得效果还很难说。

至于对中国本土市场,三星希望介入到价格战中,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于是我们看到三星最新的5吋金属机身国行手机甩到了两千多元。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国新兴的手机厂商太多了,而且表现的市场敏锐度也是三星望尘莫及的,无论是新机型的推出,还是对价格布控的游刃有余都是三星这只大船难以比拟的。对于中国市场,三星最好的策略其实应该集中优势机型,以价格砸开空间,牢牢地掌控中高端市场的能力,甚至不惜给苹果让出空间,全面盯着中国手机厂商的策略,或许才能挽回颓势。当然,一切还要看三星下一步怎么走了。毕竟,智能手机市场的变化太快了。

(刀马物语 联系作者个人微信号:daomawuyu

2014-11-25

文 小刀马

文化部、工商总局、公安部、工信部近日联合印发通知,全面放开网吧审批,取消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对上网服务场所的总量和布局要求,取消对上网服务场所计算机数量的限制,场所最低营业面积调整为不低于20平方米,计算机单机面积不低于2平方米。

此举是否也意味着网吧早已“行将就木”?其实,无论怎么说,网吧都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青春印记,无论我们在网吧里获得了什么?看片,大战,熬夜,出差外地首先找网吧寻求一种消遣的慰藉?

在记忆的岁月里,之所以去网吧是因为机器好。当时记得586非常高端的机型都是先从网吧开始流行的,自己配置电脑的时代,网吧的配置还是很高大上的。当然DIY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流行的吧?毕竟品牌机的兼容性不如DIY的随意,还是高配置,目的也是能够给玩家一个飚速的赶脚。

在记忆的岁月里,之所以去网吧是因为速度快。曾记得家里是拨号上网的时候,人家网吧已经是宽带了。速度那是一个爽,没有拨号的嘟嘟等待声。当然不爽的是不能下载打包拷贝啊。那时候也没有什么U盘,软盘还有几人记得?

在记忆的岁月里,之所以去网吧是因为可以通宵啊,周末的时候,约几个玩伴,一起对战,一起组队在网吧度过,碗状方便面,火腿肠的伺候,一战到天明,有木有?

在记忆的岁月里,还记得北京的那场大火夺去了多少同龄人宝贵的生命。此后开始了整顿,治理,禁止通宵……

在记忆的岁月里,还记得戒除网瘾是一件多么令家长痛心疾首的事情,尤其是对网游的痛恨再到对网吧的声讨,一时间传遍大江南北…….

在记忆的岁月里,还记得能办一个网吧经营权也是很高大上的事情,要托关系,走门子,还不一定能够办下证来……

依稀间,走过了DIY时代,走过了拨号时代,走过了PC时代,当笔记本电脑变得已经见怪不怪,当平板电脑都随处乱放,当智能手机都不是一部两部的时候,我们的生活早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现在还有不能上网的移动设备吗?手机可以上网,平板也可以,随身WiFi无处不在,家里组网信号全覆盖无死角,即使电视都开始智能网络化的时候,真的没有什么不可以连接在一起了。网络随时随地出现之后,网吧的使命或许也仅仅留给还喜欢组团鏖战的玩家了吧?只是当网络游戏开始逐渐没落之后,人们已经习惯了手游的进化,网吧还有“油水”吗?

此时此刻,还需要审批吗?其实放开也是因为生存遇阻了吧?

此时此刻,还有网瘾吗?或许都是手机瘾吧?当家庭中一人一部手机低头细细探究的时候,当放眼地铁内、公交车上一个个低头族,我们知道时光流逝之后转移到哪里了。

网吧的使命走完了,曾经教育了一代人的一种“文化传播”途径开始要逐渐结束其使命。即使开放,也难以再次激发活力,因为我们有许多触网的途径和手段,网吧只能成为记忆了。

留不住的岁月,流逝的光阴。走过了,经历了,体验了,也已足够。

(刀马物语 作者微信号:daomawuyu)

文  小刀马

周末连续爆出和版权有关的几则新闻:一则是腾讯诉请禁令要求网易云音乐停播。另一则是人人影视暂时关站;射手网正式关闭。以电影中文字幕为主的两个网站先后关闭,缘由是受到正版版权的压力。可见,内容版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开始不断打压盗版侵权现象,渐渐回归市场的本源。

腾讯诉诸法律是因为网易云音乐平台传播的623首网络音乐因涉嫌侵权,网易云音乐被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出诉前禁令,要求立即停播相关音乐。

相对腾讯对网易云音乐的诉讼之外,两大字幕平台的关闭更吸引了人们关注的目光,尤其是喜欢美剧的网友对此更加“焦急”。

射手网公告称“需要射手网的时代已经走开了。因此,今天,射手网正式关闭。”而外国影视节目非专业字幕组人人影视暂时关站,并发公告称“网站正在清理内容,感谢大家的厚爱和支持”。

焦点都是版权问题。一个走过了15年的岁月,一个走过了7年的陪伴,如今都已经走到了难以为继的时光。两大字幕组先后落幕,难道就这样被雨打风吹去?

对于字幕组来说,无论自发还是自愿,没有诉求,只是对喜欢的一种回报。但遗憾的是,因为没有正版免费渠道可以获得相应的内容,盗版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而这也是受到版权辖制的关键所在。

没有“不作恶”的初衷,但形成了既定“作恶”的事实。对于用户而言,字幕组的出现给爱好者带来了无限的好处,但传播的过程中出现的侵权却不可避免。

颇有意思的是,目前国内的主流视频网站,虽然有庞大的内容资源和版权优势,但是字幕翻译质量却泛善可陈,甚至还出现了直接照搬字幕组翻译的情况。这不能不说也是一种讽刺。自发的夙愿和专业的付出没有可比性,但爱好胜出了。兴趣决定了高度?

以前,市场就出现过土豆网盗取人人字幕组方字幕的情况,令人不齿的是,删除译者名单强行占用,还指责人人字幕组翻译字幕非法的事情。虽然字幕组存在着版权问题在先,但窃取他人劳动成果也是不道德。

字幕组的发展也就短短十来年,从一度倡导的免费文化,但如今对版权的重视,我们需要这种阵痛式的发展过程。这是趋势,难以逆转。

曾经,美剧《越狱》的大热让字幕组风光无限。并且带来了一种追剧热潮。但不能放在阳光下晾晒,在发展初期可能并不为看重。但随着视频网络发展越来越快,版权意识已经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整顿在所难免。

字幕组成员的努力是令人敬佩的,他们一般是在下载获得片源之后,字幕组的所有人聚集在网上,分工行动,翻译、校对、压制、发布,挂到网上供所有人分享。

除了美剧之外,包括日本动漫、韩国综艺以及国外大学公开课等视频资源,都通过民间字幕组翻译出现在网络上,可以说字幕组就是“活雷锋”。众所周知,加入字幕组的工作人员都是凭借着对翻译或剧目本身的爱好,利用业余时间从事相关工作。

但版权问题却一直没有突破。曾几何时,多数字幕组成员都认为,只要坚持公益原则,不从中获利,就不会有法律上的麻烦。在字幕组翻译的作品中,也都会有“本作品仅供个人交流学习,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等免责声明,但是严格从法律上分析,这些措施都不能真正的“免责”。

如今人人影视和射手网的问题其实也是因为难以“免责”。法律界认为,字幕组如果没有获得版权方的授权,公开分享影片内容的行为就很难引用《著作权法》中的“合理使用”作为免责的理由,尤其是一些影片中还有字幕组添加的广告,这无疑构成了侵权行为。

随着射手网和人人影视的关闭,字幕组的发展空间也越来越窄,而打击网络盗版已经达成共识,尤其是视频网站的发展越来越壮大,也会维护自己的权益。小米之所以投资优酷和爱奇艺,其实也是为了获得内容的版权支持。

那么,字幕组人员会被视频网站收编吗?估计会有一些人能够落地,但对于更多的字幕组人员来说,热情和激情不再,当作为一项工作的时候,是否还能有原来的冲动和干劲?

或许人人影视还会回归,但当版权的受重视度越来越正规之后,字幕组原有的模式,即使自发自愿非盈利也难以纳入“免责”的范畴。再见,美剧。或者说,再见,免费的美剧。以后的美剧追剧爱好者或许也只能到视频网站去了,只是用户的转移能给视频网站带来的新的发展机会吗?其实,无论怎么发展,先把自己的字幕翻译搞好了才是王道。

(刀马物语 作者微信:daomawuyu

2014-11-24

文  小刀马

苹果中国区APP Store应用商店正式开出“1元”价格区。苹果表示,人民币1元及3元将是中国区应用商店的新定价,作为一个永久价格选项存在下去。苹果称“开发者一直可以对他们的app进行相应的定价,现在我们非常高兴可以为他们推出新的定价选择。”此前,苹果APP Store最低价是6元起。

此举对于苹果来说或许会带来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众所周知,中移动曾经无心插柳地推出了短信业务,但仅仅1毛的价格给中移动带来一次飞跃的财富储备,在多年之后,短信业务依然给中移动带来不菲的收益,当然对于其他电信运营商都是如此。虽然短信业务需求是一方面,但更多的因素还是价格决定了用户使用的频次,尤其是在当初数据流量并不发达的时候更凸显了优势。运营商在制作各种套餐时,也把短信业务当作一种标配的驱动力。

如今进入到4G时代,再加上Wifi的流行,人们的使用习惯才开始悄然改变,这时候短信业务才逐渐出现衰退。对于苹果来说,之前一款APP的最低价格是6元,对于用户来说,或许有使用的压力,尤其是中国用户更习惯免费的使用。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逐渐深入,人们消费习惯也慢慢积累,这时候推出1元价格的时候,对于APP的推动无疑是具有很好的推广机会。毕竟免费是一方面,是大公司和个人玩票的一种尝试,但是对于更多的第三方开发者来说,适当的价格有助于他们更加积极努力地修改自己的应用,这是双赢的,而对用户来说,1元基本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可以说,苹果推出1元价格,真正找到了中国用户的痛点在哪里。

事实上,我们经常遇到一些乞讨者时,施舍的时候基本都是以元为单位了,毛票也几乎退出了我们的钱夹子。苹果推出1元的APP购买区间,对于更多的开发者来说绝对是一次新的机会。此外,我们也看到,中国银联为App Store用户提供银联卡支付服务。也就是说,持有银联卡的App Store用户将可便捷、安全的使用银联卡支付服务购买各类应用产品。持卡人将银联卡与Apple ID账户绑定后,即可享受一键支付服务。这也有助于中国用户习惯性地付费来下载对自己有用的应用。

目前,对于APP下载量,中国已经成为苹果公司的全球第二大市场。可见中国市场的潜力是非常庞大的。现在有两方面的应用趋向,一是以免费为主导的应用需求,大部分用户可能还是习惯免费的应用软件;另一方面就是个性需求的应用,即使付一定的费用也被用户所认可。但前提是价格是一方面,需求是一方面,应用的优劣程度是一方面。如果应用满足了用户的需求,付费逐渐被一些用户所认可。但是如果费用在一定基础上以一个非常低廉的姿态出现时,或许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价格降低带来的优势主要有几方面:一是以前不习惯付费的用户或许会因为仅仅是1元的价格,而乐于尝试支付来体验。如果体验效果好,或许能刺激用户持续地进行购买,逐渐加大消费能力,这是非常有可能的。二是市场有句话是“薄利多销”,1元对于任何一个第三方开发者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如果能够形成规模效应呢?如果用户认可你的应用,那么只有1元,当有几千万,上亿的用户使用的时候,带来的长尾效应是异常庞大的。三是低价格能刺激“刷榜行为”的可控性减低。在6元时代,“刷榜公司”只需要几百万就能把一个应用推到付费榜前列,但1元出现后,大量的自发下载让这一策略失效。事实上,目前1元应用已经成功挤占了排行榜的前列。因为价格便宜,不可控的因素大量出现。因为付费下载的自发性变得不可控了,这对一些手机游戏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尤其是一些产品打出了低价格来抢占市场,无疑1元可以帮助它们获得更多的用户积累。

对于苹果来说,此举也将能稳固其iOS生态体系优势。有消息称,苹果已经向部分第三方开发者发出邮件,要求其删除应用中的积分墙,原因是后者包含可能操控用户回复和排行榜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并不符合苹果应用商店的审核指南。付费用户的提高不仅仅有助于收费应用的发展,同时对免费应用内购也会有促进。对于手游公司而言,这也是一次新的挑战。虽然仅仅是对于1元的一次调整,但对苹果来说,或许能带来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者微信号:daomawuyu 刀马物语)

2014-11-20

文 小刀马

写下云社交的时候还有点担心这是不是一种噱头?还是一个概念?其实,社交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变得更加热络,从腾讯到陌陌,如今的陌陌也计划IPO了,云社交是百度倡导的,百度提出云社交到底是为了什么?

云社交不是噱头,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需求应对

其实这不是一个概念,也不是噱头,而是进入到移动互联时代的另一种社交应用解读和满足用户需求的应对。如果说腾讯时代,包括陌陌,都是基于聊天交友。而百度云社交是跳跃了这一点,是基于图片、数据等的互联、分享达到用户之间的勾连。

百度是为何想到云社交的呢?其实也是从云存储开始发现用户应用的需求,尤其是进入到海量信息时代之后,用户产生出大量的数据,而其中的一些数据需要彼此分享和共享。这些数据流是非常庞大的,传统的传输方面开始出现瓶颈,用户需要更多的传承方式。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流行,人们热衷于拍摄,生产出更多的数据流。百度云在云端提供存储的过程中,发现用户需要分享,需要彼此交流,这显然已经是社交的本质,于是百度开辟了云社交这种途径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再提纲挈领的讲,移动互联网时代,人可以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那么,人的一切都可以”数据化”到互联网上,社交也不例外。而社交的定义是,指社会上人与人的交际往来,是人们运用一定的方式(工具)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意识,以达到某种目的的社会各项活动。显然,社交可以是聊天,可以是行为、举止,还可以是图像、视频、数据……百度云社交就是这样的一个产品,它可以讲人在移动互联网上的信息,通过云服务充分的互联、沟通。相比之下,微信依旧是基于聊天,它和PC时代的QQ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罢了。

百度主张云端社交的原因何在?

那么百度这么做的优势在哪里?其一自然是用户基础的庞大。百度云的用户现在已经有两亿账户体系,百度云上的数据资源,云和端的互联互通,百度云的技术让用户实现多终端的互联互通可以勾连这么庞大的用户基础,同时也可以帮助用户实现“社交”的裂变。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了这样的应用场景,比如大家外出拍摄了大量的图片资料需要分享,通过百度云存储,在沟通的同时就可以互相传递数据,也可以建立云社交圈子,大家各取所需,把自己要的资料通过云端下载下来。当然,我们从这里就可以清楚的看到百度云社交与腾讯微信社交本质区别的另外一面,那就是:前者的最核心的基础是数据、信息,;后者最核心的基础则是人际关系。

其二是移动时代的社交需求更加旺盛。尤其是自媒体的流行,人们喜欢晒一种存在感。而晒的模式多数是以图片、视频为主,这样也就产生了更多的数据资源。这时候即使再大容量的手机也有存满的时候,于是云存储就应运而生了。当然,如果仅仅是单纯地存储还相对简单一些。有时候我们还需要把大量的数据彼此交流和共享,这时候仅仅是云端存储显然也是不够的。于是我们看到百度推出了云社交功能。这也是百度云经过长期发展之后根据用户需求推出的一种满足用户的刚需应用。

其三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数据的流动性越来越强。以往在PC时代,我们的存储和数据的产生一般都集中在电脑中。但是移动互联时代,无论是手机还是平板,产生出的大量数据都是流动着,需要跟随着用户一起行走。但是用户终端的容量是有限的,数据资料又需要随时性。这恰恰就是云的优势。原来电脑操作的内容都逐渐过渡到手机端,移动端,这时候在移动端堆积的资料和数据越来越多,越来越臃肿,如何破局数据庞杂,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移植到云端,在需要的时候,通过打通多终端之间的壁障,实现简单分享,这就是百度云可以给用户提供的。而且,可以帮助用户很简单地实现资料的管理和分享等等,帮助用户把移动端梳理清晰。

其四是满足了云社交的属性需求。目前,百度云从距离维度,实现“面对面的近距离分享”再到“远距离的帐号间分享”。通过设备分享可以带来熟人关系的新增用户;然后通过推荐功能引导用户加好友;再通过帐号分享功能提升帐号粘性,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分享功能,建立用户关系。这就是社交的一种必备属性。

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应用的宽泛化

最后需要说的一点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社交应用将更加宽泛化。而且沟通无极限的背后是谁也难以独霸这个市场,事实上,我们看到无论微信怎么火爆,依然有陌陌的出现,并最终走到了上市的阶段。而随着用户沟通交流的不断深化,新工具的出现也会随着用户需求的转换不断进行调整。或许现在还是相对小众的应用,但谁能预知未来就不会成为真正风口上的一种需求?这也是移动互联网的很多不可预知性。

再比如,当可穿戴设备流行之后,是不是也会滋生出大量的数据和应用,资料的汇总和勾连需要更加完整化和体系化,而带来的庞杂数据的提交,比如在自己的圈子里分享,或者提交给相应的体检机构、医生朋友,这样需要的何尝不是一种庞大的云数据传输?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应用方面,还有很多可待开放的场景都会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深入出现恰当的应用需求。

(刀马物语  微信:daomawuyu)

文  小刀马

从博客时代,到微博时代,再到微信时代,我们从互联网走进了移动互联网。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流行,让我们也接触到更多的信息,资讯的繁复变得越来越明显。包括我们可以传播视频内容,海量的信息,包括大数据的应用等等,我们的社交关系也在悄然地发生着改变。

那么社交的形式是不是也在发生着改变?笔者观察,进入到大数据时代,云计算应用越来越普及的时候,云社交或许也会成为一种发展潮流。

关于大数据的应用已经层出不穷,从今年世界杯期间的球赛预测和博彩的异军突起,再到各种大数据分析和应用,无论是给O2O市场,还是移动互联网市场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关键是看你是否关注到,并且把握住这种发展的诉求。

笔者也观察到百度云的发展在带来另一种关于社交范畴的重新认知。这一点也是颇有意思的,比如百度云推出了群组共享功能。对于一个云产品来说,很多人或许会困惑,推出群组共享功能有何用?其实也很简单,用户在管理和分享数据给朋友的时候,需要互动,比如我需要分享一大段视频或者图片给朋友,在百度云的多人对话中就可以告诉朋友们谁的资料在哪个目录中。

此外,云存储社交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传输大数据的时候,变得非常简单和直观。而且使用百度云的群组共享,传递的过程也更有针对性,更直接。大家建立一个群组,进行照片的传输,速度快,容量大,更直观。这就是百度云的优势。在用户之间的大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变得直观,明了,还可以有针对性,用户也可以互相交流。

百度云打造的优势是利用自己的云存储社交,让用户可以建立云端群空间,彻底突破原来对好友分享功能的限制,实现云盘好友的亲密互动和资料一键分享,全面提升云端分享体验。在群组共享的基础上,也可以实现单纯的内容共享,点对点的私密分享等。还可以一对多、多对多的直接对话。这也是国内首个能够进行云存储社交的云服务平台。

而且,新版百度云中,无论使用客户端还是网页版,均能享受到云存储社交功能的便利。用户只需登录账号,进入分享用户可以通过“添加”选择添加好友或创建群组,实现好友间信息和文件共享,甚至可以实时对话。资料和文档一旦上传到一个群组内,就可以随时在群共享中进行管理和查找,建立起一个高度私密的社交网络。

有了这个云端高度私密的社交网络,无论是同学聚会时拍摄的海量照片,还是传输不便的超大文件,所有资料,无需打包,不限类型,不计大小,均能一键传输,秒发秒存,快捷分享。此外,相较于市面上的群空间服务,百度云利用在云端建立群组共享功能的优势,取消群空间限制,同时在群文件传输速度、文件保存期限等方面,全面优化升级,提升了群用户的分享体验。在云端的群空间里,用户可以用随意上传数据包、超大文件,而不受到内容大小和数量的限制。

更主要的是,拥有了群组共享功能之外,还可以让用户之间相互交流。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我们越来越注重分享和共享。而海量信息的出现,需要分享的内容越来越庞大,当网络数据存储数据越来越捉襟见肘的时候,云存储就派上了用武之地,这恐怕也是百度云推出云存储社交,群组共享的原因所在,因为是用户需求,只要有用户需要,就应该有相应的产品来跟进。这一点,百度无疑走到了前面。

(刀马物语 微信:daomawuyu)

2014-11-19

文 小刀马

退出了手机市场,诺基亚一直也在憋大招。其实此前市场有传闻称,在2016年诺基亚和微软的收购解除限定之后,诺基亚有可能重回智能手机市场。但最终诺基亚CEO表示不会再回到手机市场。不过,近期我们看到诺基亚推出了自己的平板电脑,是搭载着Android系统的平台电脑,可以说诺基亚再次转身进入到移动互联网市场。

市场一片哗然,觉得诺基亚又要杀回到移动互联网市场了。但其实我们存在着一定的误读,因为Nokia N1并不是诺基亚自己研发的,而是诺基亚把其品牌授权给富士康使用,这款N1不过是富士康研发生产的。

当然,据悉N1的设计来源于诺基亚,也可以说N1虽然不是智能手机,但起码还是在移动互联网市场,这对诺基亚来说是值得肯定的。首先我们看到出售了手机业务之后,诺基亚专注的通讯设备,以及一些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层面,比如地图等等。基本还是在通讯市场布局。而尝试进入到平板电脑市场,也可以弥补诺基亚的缺憾。事实上,此前诺基亚也尝试推出Lumia平板产品,搭载微软的Windows Phone。但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获得应有的成效。

如今诺基亚在变卖之后,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迎合市场,并且寻找切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系统。于是我们看到了诺基亚N1的出现。并且保持了Nokia的品牌本身对于喜欢怀旧的人来说就是一种纪念。对于平板电脑市场而言,目前苹果iPad还是一枝独秀。无论是微软还是英特尔都希望能够打破苹果的这种优势。

英特尔不惜低下身段和中国的“山寨”厂商合作,大肆补贴费用助推合作厂商推出大量的低价搭载了Android的平板电脑来抢夺市场,而微软希望打造自己的Surface系列产品抢占市场。但很遗憾的是,苹果iPad还是保持着足够的市场份额和强势。那么诺基亚“绕道”进来会如何?

其实我们先看看市场对于平板电脑的认识和需求是怎样的也就知道机会在哪里了?对于用户来说,平板电脑就是智能手机之外的一个补充,无非是家庭娱乐的另一个工具平台,比如很多孩子会用它玩游戏,大人们喜欢用它阅读、游戏和看视频。

在这些需求基础上,对产品的刚性要求会是怎样的?笔者观察有几个特点:一是漂亮,时尚。二是价格适中,不能昂贵了。三是应用足够多。那么诺基亚的机会在哪里?首先喜欢诺基亚的用户都知道,诺基亚产品最大的特点是质量好,耐摔。或许对于智能手机的淘汰率很高,耐摔的刚需不够强,毕竟人们对手机的淘汰率很快。但是对于平板电脑来说,淘汰率相对较低,这时候产品的质量会被用户所看重,这一点或许恰恰是诺基亚的一贯优势。

其次是Android平台的应用足够多,但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安全性略差。当Pay等功能可能被移植到平板电脑时,这一点会变得很关键,再加上很多人还喜欢使用移动终端购物,今年双11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相信美国的“黑色星期五”网购大促销最终也会折射出移动终端的优势。而涉及到支付环节,安全性就不可忽视,这对Android平台是一个考验。不过,有一点对于诺基亚来说也是利好,那就是诺基亚在地图方面还是别树一格的,也有可圈可点的地方。这一点或许有异于别的搭载Android平台的平板厂商。这对诺基亚来说都可以算是优势。

那么劣势呢?最直接的一点是用户对品牌的固有认知力,走进了死胡同的诺基亚手机被认为是顽固的代表,如今进入平板市场,能玩转吗?人们谈到平板电脑首先想到的就是iPad,对于诺基亚来说能获得多大的市场,需要考验用户对其的怀旧能力。其次就是应用的丰富程度是不是能够得到满足和有良好的体验。还有就是价格是否合理,产品的性能在同类中的排位大致是何种水平,起码要和iPad不分伯仲才有机会胜出。

据悉,Nokia N1的预计售价是1500元人民币。价格基本适中。搭载了Android 5.0,7.9英寸2048×1536分辨率的4:3比例屏幕,大猩猩3代玻璃,搭载着2.3GHz英特尔64位Z3580四核处理器,后置摄像头为800万像素,前置则为500万像素,可拍摄1080p视频。采用诺基亚早前发布的Z Launcher系统启动器。Z Launcher的好处是有利于聚合资源,帮人们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App最好。

用户可以通过屏幕书写相应首字母进行搜索查找。该系统也将支持其他Android智能手机。这个打通非常关键。因为是富士康代工的,而iPad也是如此。富士康在制造工艺方面还是值得信赖的。值得关注的是,这也是采用了英特尔凌动处理器的平板,在续航能力、散热方面需要经受考验,要知道iPad可是使用着ARM的架构。

当微软急于抹除诺基亚(Nokia)标识的时候,诺基亚也把自己的品牌授权“出让”抢占市场,更主要的是,相应的产品还是和微软处于同一竞争序列的。这对微软来说无疑也是极其郁闷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经过授权的产品是否能够打造出市场的忠诚度还很难说。并不是谁都有当初加多宝的那种运营能力的。即使富士康是一个优秀的代工企业,但在产品应用和制造上,不是守着既有的市场模式就可以轻易成功的,这一点是变数。

(刀马物语,微信:daomawuyu)